晉斌
摘 要 建設有趣、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主要是教師要善于因材施教,要富有感染力以及趣味十足的引導方式,要能展現(xiàn)個人教學魅力。學生在開放的教學環(huán)境中,“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學習,獲得知識,獲得快樂。
關鍵詞 趣味性 啟發(fā)性 實效性 藝術性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9-0094-01
傳統(tǒng)教學重在學生習得知識,“學而優(yōu)則仕”的“學”便是指學習知識。這種“學”唯一的模式便是老師教,學生學。老師是課堂的主人,處于絕對支配地位,學生是被動的客體,處于受支配地位。韓愈便說過“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边@樣的教學模式既犧牲了學生的學習主體性,也犧牲了教師的教學主導性,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普遍缺乏個性,缺少實踐能力。我認為,我們的教育應該是培養(yǎng)活生生的有個性的人,我們應誘導學生自己去學習,讓他們學會學習,主動學習。我們應把側重點放在學習方法的引導上,應該“授之以漁”。要達到這樣的目的,我們就得推行素質教育,建設有趣、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
一、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我們應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學習,鼓勵學生大膽參與語文知識的建構。在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而我們,只不過是他們學習的引導者。師生的地位是平等的,都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這就要求我們每一個教師應尊重學生,從情感上關愛、理解他們,多一絲表揚與鼓勵,少一些硬生生的批評指點。愛默生說:“教育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北囊舱f過:“世界上沒有一朵鮮花不美麗,沒有一個孩子不可愛。”在課堂上,我們既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又是民主的參與者、合作者,我們要求學生不能做教學活動的旁觀者,我們也不能這樣做。師生之間只有共同參與教學,語文課堂上才會有激烈的討論,才會有讓人心動的不同思想碰撞時產生的火花,知識的建構才會是高效的。
二、教師引導應具有啟發(fā)性、趣味性
我們要善于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啟發(fā)他們,讓他們懷著獵奇的心理去求索、探究。這就要求我們要講究教學的藝術,要善于結合生活實際靈活使用教學方法,不刻舟求劍,拘泥于教條,不惟教材是從。我們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知識的趣味性,善于引用生活中的趣味性進行引導,要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歡聲笑語,變得趣味盎然。在教學蘇教版四年級下冊課文《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課時,其中有一個情節(jié)是這樣的:爸爸把雨衣給了媽媽,媽媽把雨衣給了薩沙,薩沙把雨衣披在了薔薇花的身上。為了能更加生動有趣地展示這一情節(jié),我便請了幾個同學上講臺演起了課本劇。這既激起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又讓他們更容易理解“我不是最弱小的”這一句話的含義。我們既是引導者,同時還應做研究者,不斷創(chuàng)新我們的教學方法,讓我們的教學方式更加有趣、高效。我們應不斷思考,常思常新。
三、我們應學會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充分展現(xiàn)自我的機會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過:"每個人的身上都有太陽,只是要讓它發(fā)光。"我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們身上的閃光點,并加以挖掘,使之放射出智慧的光芒。我們應善于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層面的問題,讓每一類學生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都能獲得不同程度的發(fā)展。在進行每一次口語交際的時候,我總是讓同學們先分小組交流,讓每一個同學都在小組里把自己準備的內容說給別的同學聽,然后每一組再推薦同學在班上交流,這樣就保證了不同層面的同學都有交流、展示的機會。我們的課堂設計既要時時富有啟發(fā)性,也要帶有趣味性,讓學生在學得知識的同時獲得滿足,收獲快樂。
四、講求教學策略,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講究趣味性
首先我們要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用好我們的教材,這是制定教學策略的根源;其次,我們在備課的時候要思考對學生學習方式的引導:這一節(jié)語文課如何圍繞學生開展?這一節(jié)課要怎么設計才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要怎樣做才能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并獲得情感上的滿足和心理上的愉悅?……再次,要不斷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追求教學結構的完整。只有有了成功的教學策略和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優(yōu)化,才會有高效的語文課堂。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為了使我們的小學語文課堂充滿了生機與活力,變得有趣而高效,我們應不斷探索下去,追求語文課堂教學的更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