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馳新作《美人魚》2月8日首映一天就吸金2億,上映一個月票房已過33億元,該片的密鑰更是延期到6月8日。那么,這部作品都有哪些值得我們創(chuàng)業(yè)、投資借鑒學習的營銷套路?
這部電影通俗、簡單、易懂,而且爆笑,細節(jié)上又有一些淚點。從國產(chǎn)商業(yè)片的角度看,是一部極好的影片。但是我們不是分析產(chǎn)品,而是要分析周星馳團隊是怎么賣這個產(chǎn)品的。簡單來說,可以把《美人魚》上市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開始拍攝但是未公開的時候一部電影的制作周期起碼要一年,甚至更久。所以,一年前我們就可以發(fā)現(xiàn)朋友圈中彌漫了關于周星馳和老東家的一些矛盾新聞,輿論一邊倒地站在了周星馳這邊。再后來,產(chǎn)品即將上市還沒上市前,輿論再引導到“我們欠星爺一張電影票”上,博得了更大的社會同情。再加上星爺?shù)教巺⒓右恍╇娨曅愕墓?jié)目,提高了曝光率。這是為了產(chǎn)品上市前,讓市場對主要的關聯(lián)人物和事件產(chǎn)生關注、聯(lián)想和猜測。此時的“內(nèi)容”可以和“產(chǎn)品”無關,所采用的內(nèi)容制造手法通常是感性的。
第二階段
產(chǎn)品上市這個時候主要圍繞產(chǎn)品來展開內(nèi)容傳播了。比如張雨綺的身材、鄭少秋與莫文蔚粵語唱的老歌“世間始終你好”、電影故事和主題、票房猜測與估值,乃至制作班底和幕后八卦故事等等。
這是為了把之前的所有注意力集中到產(chǎn)品上來,吸引大家掏腰包,還星爺一張電影票。此時的“內(nèi)容”大多是圍繞“產(chǎn)品”本身展開,所采用的手法通常是相對理性的,能夠吸引市場通過購買來實現(xiàn)“一探究竟”的目的。
第三階段
產(chǎn)品正式上映后在這個階段基本就是“評測”為主了。大面積引導市場對產(chǎn)品的正向輿論,從而吸引更多的票房。
十分簡單而且干凈利落的三個階段,周期是一年時間,然后用短短10來天,把一年積攢下來的關注度,快速變現(xiàn)為“20億+”,如果按照每張電影票40元計算,《美人魚》起碼賣出了5000萬張票。嗯!如果學會了這樣的模式,有沒有信心,你的產(chǎn)品也只用10來天的時間,就能賣出幾千萬個呢?
說到這里,你還會認為產(chǎn)品的營銷是在產(chǎn)品出來之后,上市之后才開始的么?你還會認為營銷只是做做廣告、簡單找?guī)讉€美女、光膀子“小鮮肉”,在大街小巷晃晃就可以的么?學會這三個階段的體系運作,有助于創(chuàng)業(yè)無往不勝。
一、從最熟悉的東西起家
縱觀周星馳成名以來的所有電影形象,他所關注的生活場景、人物故事,皆是小人物,是自己所了解的人和生活場景,幾十年來未曾變過。
他知道一個“死跑龍?zhí)椎摹毙⊙輪T幾年來默默無聞,怎么都紅不了是什么滋味,也認為一個不被人知的“小強”有其存在價值?!豆Ψ颉分械呢i籠城寨是他小時候所住之地的還原,曾說“我小時候住的地方就是這模樣,那是個擠滿了人的地方,仿佛所有的人都貼在一起”?!睹廊唆~》中對大海的描寫來自他小生活的海邊,來自對海洋生活的熱愛。“對我來說,水非常神秘。我害怕又好奇,會覺得水下邊藏著什么?!?/p>
只有在你熟悉的生活場景里,才知道那里的人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周星馳最擅長的,就是拍出普通人的心理共鳴。
“人如果沒有夢想,和咸魚有什么區(qū)別?”“我知道自己是跑龍?zhí)椎?,但拜托別加一個‘死字好嗎?”《喜劇之王》講了他自己最熟悉的龍?zhí)咨?,點滴皆是自己的所感、所得。正是這部電影,讓周星馳電影不再止于無厘頭搞笑,而有了悲劇色彩,有了大片的氣息,也在當時經(jīng)濟危機下的香港登頂票房冠軍。
反觀浪潮之下的一些創(chuàng)業(yè)者,常常喜歡對自己不了解的項目下手,認為任何行業(yè)都可以“O2O”一下。試想,如果你并不了解那個行業(yè),又怎能引起消費者的“需求共鳴”?你不懂那個人群,又怎么知道他們要什么?加上又沒有合適的幫手,如能創(chuàng)業(yè)成功,豈非天方夜譚!
二、多年來堅持自己的風格、定位
在拍喜劇片之前,周星馳也拍了不少正片。但他在內(nèi)地走紅,要數(shù)上世紀90年代如《九品芝麻官》、《唐伯虎點秋香》等一系列喜劇片。告別龍?zhí)咨?,喜劇風格讓他大紅大紫。
內(nèi)地觀眾對周星馳電影的定位便是:無厘頭、搞笑、喜劇。有了這樣的定位,周星馳的形象在觀眾心中便清晰起來。出名之后,周星馳一共拍了近60部電影,被認可的幾乎都是喜劇片。是周星馳演不了正劇嗎?不是。
他很清楚,到電影院來看周星馳,是想要笑的。宏大敘事、文藝抒情、情感穿越,留給別人拍就好了。
而當香港導演都紛紛北上,拍一些奇奇怪怪的合拍片時,他的《美人魚》雖受大陸語言文化影響,但又不失其港味,有一些更是星迷們一看便知的橋段,打了一手好“感情牌”。
三、他人冷嘲熱諷,我自巋然不動
和許多成了名的大導演收到諸多擁躉,被眾星捧月的情形不一樣,周星馳從默默無聞到聲名大噪,他始終都是孤獨的。
“他看起來像一條狗誒”。成名前的龍?zhí)捉?jīng)歷不用說了,當他的風格還沒有被冠以“無厘頭喜劇”的盛名之時,大家對周氏電影的看法也就是一些爛俗的搞笑罷了。但當所有人都從這種種看似搞笑的喜劇電影中,讀出了作者的無奈與自嘲、小人物的悲涼和落寞時,大家似乎終于讀懂了周星馳。
當別人都看不懂你的時候,你要忍受的,是漫長的孤獨,這種孤獨往往還和一些嘲諷與輕蔑有關。周星馳忍了過來,而當別人都讀懂了他時,他又陷入“人緣不好”、“性格差”的批評漩渦中。從香港一些知名演員對他的評價來看,他屬于那種不喜拉幫結派的人。身在文藝圈,不喜拉幫結派,又是另一種孤獨。
這種種批評、謾罵、不理解、看不懂,也都是創(chuàng)業(yè)者前進路上繞不過的坎,你能笑著跨過去嗎?
四、統(tǒng)一的“產(chǎn)品標準和規(guī)格”
周星馳電影有兩大寶,星女郎和小人物??赐辍睹廊唆~》的觀眾,對林允這位星女郎并不感到陌生,因為她實在太“星女郎”了,純情、脫俗,不施粉黛也能清新動人,讓人想起以前的朱茵、張柏芝、黃圣依、張雨綺、林嬌們······
和其他大導演一般將重心放在刻畫主角及重要配角身上不同,周星馳常常會注意到毫不重要的小人物。比如,包租婆、如花、唐僧、八爪魚、蟑螂等,并賦予他們特色,讓其大紅大紫起來。
周星馳的這一做法讓人明白,要想被人記得,就要有與眾不同的東西,哪怕這僅僅是一只在鐵板下惶恐萬分的八爪魚腳,哪怕僅僅是一個滿頭卷著發(fā)箍,拿著菜刀聲色厲苒催租的中年婦女……不要試圖在平庸中找到價值,而要為其注入特色,找到與眾不同的地方,這也是給創(chuàng)業(yè)者的一條產(chǎn)品啟示。
五、和伙伴的經(jīng)典合作
你能想象,在碰到周星馳以前,配音演員石班瑜曾因聲線太尖,根本找不到什么好的配音活計,只能給一些壞人、太監(jiān)之類的配音嗎?
在石班瑜給周星馳配音過的27部電影中,他們互相成就了對方,為周星馳電影在大陸的風靡起到了極大的作用。最好的合作伙伴,不是雙方有多牛,而是“適合”,互補。有了石班瑜,才有那個腔調(diào)不變的、說普通話的周星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