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
他喜歡中國地圖,更喜歡外國地圖。國界線最紛繁,海岸線最彎曲的歐洲,他百覽不厭。多湖的芬蘭,多島的希臘,多雪多峰的瑞士,多花多牛多運河的荷蘭,這些他全喜歡。但最使他沉迷的,是意大利,因為它優(yōu)雅的海岸線和音樂一樣的地名,因為威尼斯和羅馬愷撒和朱麗葉。一有空他就端詳那些地圖。他的心境,是企慕,是向往,是一種不可名狀的新經(jīng)驗的追求。那種向往之情是純粹的,為向往而向往。面對用繪圖儀器制成的抽象美,他想不明白,秦王何以用那樣的眼光看督亢,亞歷山大何以要虎視印度,獨腳的海盜何以要那樣打量金銀島的羊皮地圖。
在山岳如獄的四川,他的眼神如蝶,翩翩于濱海的江南。有一天能回去就好了,他想。后來太陽旗在中國大陸降下,他發(fā)現(xiàn)自己怎么已經(jīng)在船上,船在白帝城下在三峽,三峽在李白的韻里。他發(fā)現(xiàn)自己回到了江南。他并未因此更加快樂,相反的,他更加懷念四川起來?,F(xiàn)在,他只能借地圖去追憶那山國和山國里那些曾用川語擺龍門陣甚至吵架的故人了。初來這個島上的時候,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會在這多地震的島上連續(xù)抵擋十幾季的臺風(fēng)和梅雨?,F(xiàn)在,看地圖的時候,他的眼光總在江南逡巡。燕子磯,雨花臺,宜興,幾個單調(diào)的地名便喚醒一整個繁復(fù)的世界。他更未料到,有一天,他也會懷念這個島嶼,在另一個大陸。
“你不能真正了解中國的意義,直到有一天你已經(jīng)不在中國?!睆男麓箨懠幕貋淼募倚胖校@樣寫過。在中國,你僅是七萬萬之一的中國,天災(zāi),你可以怨中國的天,人禍,你可以罵中國的人。當(dāng)你不在中國,你便成為全部的中國,百年國恥全部貼在你臉上,于是你不能再推諉,不能不站出來,站出來,并且疾呼……第一次去新大陸,他懷念的是這個島嶼,那時他還年輕。再去時,他的懷念漸漸從島嶼移到大陸,那古老的大陸,所有母親的母親,所有父親的父親,所有祖先啊所有祖先的大搖籃,那古老的大陸。中國所有的善和中國所有的惡,所有的美麗和所有的丑陋,全在那片土地的上面和土地的下面。上面,是中國的稻和麥,下面,是黃花崗的白骨,是岳武穆的白骨,是秦檜的白骨或者竟然是黑骨。無論你愿意不愿意,將來你也將加入這些。
走進地圖,便不再是地圖,而是山岳與河流,原野與城市。走出那河山,便僅僅留下了一張地圖。當(dāng)你不在那片土地,當(dāng)你不再步履于其上,俯仰于其間,你只能面對一張象征性的地圖,正如不能面對一張親愛的臉時,就只能面對一幀照片了。得不到的,果真是更可愛嗎?然則臨圖神游是一種超越,或是一種變相的逃避?也許真是一個不可寬宥的弱點吧?
于是他將地圖放回抽屜,而將自己的一切,軀體和靈魂,回憶與希望,在那六百字的稿紙上延伸開來,吞沒了一切,吞沒了大陸與島嶼,而與歷史等長,與茫茫的空間等闊。
(選自《左手的掌紋》)
閱讀思考
1.請依據(jù)文意試寫出第三段畫線句子中“疾呼”的內(nèi)容。
2.請談?wù)勎闹小昂髞硖柶煸谥袊迪?,他發(fā)現(xiàn)自己怎么已經(jīng)在船上,船在白帝城下在三峽,三峽在李白的韻里”一句的深層含義。
3.文章以“地圖”為題,請說說通過地圖表達了“他”內(nèi)心深處怎樣的感情。
4.文章主要運用第三人稱行文,間或使用第二人稱。你覺得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