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美國基礎教育公平發(fā)展及其政策保障

      2016-05-14 04:55張潤陳愛平黃天娥
      教學與管理(理論版) 2016年8期
      關鍵詞:教育公平基礎教育美國

      張潤 陳愛平 黃天娥

      摘 要 作為一個種族、文化和區(qū)域經(jīng)濟條件差異性極大的國家,美國多年來一直致力于教育公平的發(fā)展。政府以保障教育機會為出發(fā)點確保少數(shù)民族和弱勢群體的入學權利公平,通過不斷加大財政投入確保教育資源的均衡,通過教育標準和問責制來保證教育結果的公平。

      關鍵詞 美國 基礎教育 教育公平

      從歷史角度看,美國是個移民國家。據(jù)美國人口統(tǒng)計局估算,到2025年美國18歲以下的孩子半數(shù)會是少數(shù)民族,到2050年美國學校百分之六十的學生將是少數(shù)民族。面對多種族、多文化導致的困難,美國自建國以來在教育公平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2007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統(tǒng)計中心對中國、印度、美國、加拿大等16個人口大國進行了教育公平水平比較,美國無論在中小學人均投入還是師生比方面都位居前列,地區(qū)之間教育發(fā)展較為均衡。經(jīng)合組織發(fā)布的《2013年度教育一覽》顯示,美國基礎教育階段財政投入在成員國中位居前五。美國在基礎教育公平發(fā)展方面所取得的成績與其教育理念和政策環(huán)境是分不開的。

      一、機會平等奠定教育公平

      從建國到19世紀中葉,美國一直處于鼓勵教育發(fā)展時期,各級政府致力于增加學校數(shù)量,提高培養(yǎng)層次。到20世紀初,美國各州才逐步推行義務教育立法,要求兒童必須接受學校教育。真正使美國開始將教育公平、受教育權利平等提上日程的還是美國特有的社會、文化背景,通向公平的道路是由少數(shù)民族和劣勢群體的不懈努力以及國家政策的不斷完善所促成的。

      1.少數(shù)民族群體

      美國是個多種族的國家,人口較多的當屬非裔和拉丁裔美國人,亞裔美國人的比例也在不斷上升,但是他們接受教育的權利并不平等。就拿黑人來說,直到上世紀50年代,他們的孩子一直接受的是隔離教育,只能上專門的黑人學校。盡管美國不少法律都規(guī)定了黑人的平等權利,如1868年國會批準的憲法第十四修正案、1875年的《民權法案》,但是黑人的權利一直沒有得到實質性的保障,直到1947年美國仍有20個州允許隔離教育。

      1954年的“布朗訴托皮卡教育局案”成功使美國最高法院裁定種族隔離教育違背憲法。這一訴訟案一方面顯示了教育在現(xiàn)代生活中已逐漸進入核心地位,另一方面也對美國60年代的民權運動起到了推動作用,進而促成了1964年《民權法案》的出臺。該法案進一步禁止一切基于種族和膚色的歧視行為,消除學校教育中的種族隔離現(xiàn)象,使越來越多的黑人學生進入白人學校學習。

      與黑人的處境類似,拉丁裔和亞裔美國人都曾在教育過程中遭受歧視。在20世紀50年代之前,拉丁裔美國人沒有權利接受正規(guī)的教育,即使接受教育也是在隔離學校,比如“墨西哥學?!薄榱藸幦〉焦降慕逃龣嗬?,拉丁裔美國人在1929年成立了自己的聯(lián)盟,1946年門德人訴威斯敏斯特學區(qū)案中門德人獲勝。到70年代,法庭裁定布朗訴訟案中的條款同樣適用于拉丁裔美國人。

      亞裔美國人多為移民后代,盡管其祖上到美國已有百余年,但是各類歧視一直伴隨著他們,到1952年亞洲移民才可獲取公民權利。亞裔美國人一般家庭條件較好,孩子學習努力,但是由于語言和文化因素,他們不能充分與教師進行溝通,再加上學校人力資源不足以及種族歧視,學生的真正需求得不到滿足。為了在語言和教育上幫助少數(shù)民族學生,美國聯(lián)邦政府1968年出臺《雙語教育法案》,資助學校培養(yǎng)雙語師資,開發(fā)教學資料,促進教育機會的公平。1974年出臺的《平等教育機會法案》進一步為少數(shù)民族學生接受公平的教育掃除障礙。布什政府在2002年簽署通過了《不讓一個孩子落伍法》,加大對落后學校的財政投入,要求學校提高少數(shù)民族學生的英語水平,縮小他們與同伴間的成績差距。

      盡管在布朗案之后的半個多世紀的過程中,黑人以及其他有色人種在美國的學校教育中并沒有完全實現(xiàn)當初所期望的公平,但是政府強力推行各項教育政策,努力消除各種不公平,少數(shù)民族學生受教育的情況已經(jīng)大為改善,受到的歧視在減少。

      2.弱勢群體

      在美國的教育環(huán)境下,弱勢群體多指有少數(shù)民族文化背景,來自低收入家庭或者存在生理或心理障礙的學生。這部分學生無論在成長環(huán)境、生活條件、語言能力還是學習能力方面都無法與其他同學競爭。1964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科爾曼教授牽頭對4000所學校進行了大規(guī)模調(diào)研,其研究報告顯示:學生家庭的社會經(jīng)濟背景與學生的成績相關性極大,遠遠超過硬件設施對學生成績的影響。少數(shù)民族家庭和經(jīng)濟困難家庭的父母往往文化程度低,缺少對子女的早期教育啟蒙。另外,劣勢群體學生所能進入的學校往往條件較差、教學質量較低,這些因素都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成績。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美國加大了聯(lián)邦政府在教育中的作用,通過一系列教育改革項目改變劣勢群體的受教育狀況。其中《領先起步計劃》和《中小學教育法案》都在1965年實施,前者為低收入家庭的兒童提供社會、情感和心理等方面的服務;后者對所有層次教育進行財政援助,確定年收入不足2000美元的家庭為低收入家庭,為這些家庭的孩子提供免費午餐,根據(jù)低收入家庭學生的數(shù)量對各州進行資助。90年代興起的“教育券計劃”資助貧困家庭為孩子選擇理想的學校,2002年生效的《不讓一個孩子落伍法》進一步通過設定教育標準來縮小不同群體間的教育差異,2010年奧巴馬政府推出的《改革藍圖》提出將一如既往支持弱勢群體實現(xiàn)教育和就業(yè)理想。盡管美國聯(lián)邦政府很多政策的實施并不是一帆風順,而且效果也不如預期,但政府為實現(xiàn)弱勢群體在教育中的平等權利所做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二、財政投入保障教育公平

      與其他國家不同,美國聯(lián)邦政府在中小學教育財政投入中所占的份額相對較小,各州主要負責本地教育財政統(tǒng)籌,各學區(qū)通過稅收與州政府一起負擔教育投入。地方稅收主要來源是房產(chǎn)稅,而房產(chǎn)稅又因各地房產(chǎn)的價值不同有很大差別,這就導致各州的學區(qū)之間、州與州之間的教育財政投入極不平衡。以新澤西州為例,1995~1996年度,各學區(qū)生均投入最低為5900美元,最高到11950美元。1998~1999年度,新澤西州生均投入10140美元,而猶他州僅為3632美元。

      為解決教育投入的不公平問題,美國經(jīng)過了兩條路徑。一是從橫向公平向縱向公平轉變。橫向公平指教育資源在絕對意義上的平衡配置,在這種公平模式下,美國政府主要采取基本撥款模式,保證最低限度教育生均投入。從縱向角度出發(fā),政府一方面針對地方的特殊需求,采取專項或特殊撥款模式;另一方面采用均衡撥款模式,對貧窮地區(qū)適度增加撥款。二是從公平到充足過渡。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美國民眾為推進教育公平展開了一系列教育財政訴訟活動,要求各州對經(jīng)濟條件落后的學區(qū)和學生進行投入傾斜,以保證學生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機會,取得同等的成績。在教育財政訴訟的推動下,各州紛紛采取措施以達到充足、高質量的教育。常見的財政投入方式有:1.以往消費參照法。按照學校上一年度的真實消費進行撥款,并根據(jù)通脹或學校的實際教學投入的改變適當調(diào)整財政額度。2.專家評估法。通過專家小組對典型學校的費用支出進行準確評估推算出其他學校所需資金投入。3.經(jīng)濟計量法。通過計算消費與學生成績之間的關系來計算學校的資金需求情況,比如班容量與學生成績的關系。4.模范學校參照法。通過比對不同學區(qū)成功學校的案例,排除學區(qū)貧富等經(jīng)濟因素,確定其他學校應該獲得的財政撥款。

      多年來,美國各地政府采取的教育財政撥款方式有利有弊,但總的說來保證了學校有充足的資源和能力來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隨著各級政府教育財政投入的逐年增加,教育公平也得到了進一步保障。

      三、結果公平體現(xiàn)教育公平

      在學生入學機會和財政投入方面不斷取得進步的同時,美國政府開始將目光轉向教育的“輸出”或結果上。這一重點的轉移直接導致美國政府一系列教育政策的出臺,比如教育標準化。1989年布什總統(tǒng)召開了全國教育高峰會議,確定了國家教育目標和各州的教育標準,通過對所有學生進行高標準要求和確保教育機會均等來促進優(yōu)質教育發(fā)展和教育公平。為了完成教育峰會上確立的教育目標,1991年4月布什總統(tǒng)簽發(fā)了美國長期教育改革綱領性文件《美國2000:教育戰(zhàn)略》。標準化改革推動了教學內(nèi)容、教材、課程體系、教師培訓和教師認證等一系列改革。到90年代末幾乎美國所有的州都建立了自己的教育標準,依照學生能力確定學習內(nèi)容,并通過教師和資源的進一步配置確保學生達到要求的標準。

      克林頓政府延續(xù)了對教育的關注和支持,1994年實施《2000年目標:美國教育法》,1996年進一步修訂,該法規(guī)強調(diào)政府通過廣泛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促進教育體系的進一步完善。1998年開始推行小班化改革,縮小班容量,增加授課教師,提高學生成績。2002年小布什政府出臺的《不讓一個孩子落伍法》將聯(lián)邦教育公平的努力推向高潮,其目的是確保每一個孩子都能得到合理、平等和重要的機會去獲得高質量的教育,縮小不同種族學生之間的成績差距,要求所有學生在2014年達到州教育標準。在同一時期,政府強化對州和學區(qū)的教育問責制,明確學校的教育標準、學業(yè)評價方式、學??己酥笜撕酮剳驮瓌t等。斯坦福大學Carnoy等人對美國50個州1996~2000年期間教育問責制的影響做了調(diào)查,結果顯示嚴格執(zhí)行問責制州的學生成績提升明顯。盡管問責制的執(zhí)行過程中對一些學校和教師造成了一定壓力,比如一些教師因壓力太大而調(diào)離,但更多的學校因此保留了高質量的教師隊伍。奧巴馬政府對教育標準和問責制采取了較為實際的政策引導,允許不能達標的州申請豁免并制定切合實際的教育標準。2012年9月,美國教育部批準了33個州和地區(qū)的豁免申請。問責制的實施使各級學校不僅關注學校的發(fā)展,更關注學生成績的提高,以標準和結果來促進教育公平。

      一直以來,美國政府都將教育公平看作是實現(xiàn)社會公平的必要途徑。到2014年5月,在美國教育公平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布朗案”已整整過去60年了。在此期間,美國各屆政府都為實現(xiàn)教育公平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利用消除隔離、推進教育一體化等政策增加少數(shù)民族學生的入學機會和接受平等、優(yōu)質教育的權利。2014年美國國家教育統(tǒng)計中心的數(shù)據(jù)顯示,公立學校少數(shù)民族學生的數(shù)量超過了白人學生,少數(shù)民族學生的成績也在逐年提高。根據(jù)最新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美國教育撥款占到其GDP的7.3%,在經(jīng)合組織成員國中名列前茅,生均撥款更是遙遙領先。除了保證入學機會和財政支持外,美國政府利用立法保證學校管理和教學質量的提高,確保學生享有高質量的教育。盡管美國的基礎教育公平還有很多弊端和不足,但作為一個文化、種族和經(jīng)濟背景差異性極大的國家,政府多年來在教育公平方面所取得的成績可圈可點,很多經(jīng)驗值得我們借鑒。

      參考文獻

      [1] Carnoy,Martin,& Susanna Loeb.(2002).Does external accountability affect student outcomes?A cross state analysis[J].Education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24(4):305-31.

      [2] Coleman,James S.et.al.(1966).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R].Washington,D.C.:Office of Education,U.S.Department of Health,Education and Welfare.

      [3] Ekstrom,RuthB.(1972).Barriers to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post-secondary education: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R].Researchreport to 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 Washington,DC: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al Statistics.

      [4] Rebell,M.A.& Wolff,J.R.(2006). Litigation and Education Reform:The History and promise of the education adequacy movement[R]. The Campaign for Educational Equity,Policy Paper,No.1.Columbia University.

      [作者:張潤(1971-),男,河北張家口人,河北經(jīng)貿(mào)大學外語教學部副教授,碩士;陳愛平(1973-),男,安徽馬鞍山人,河北經(jīng)貿(mào)大學外語教學部副教授,碩士;黃天娥(1969-),女,河北張家口人,河北經(jīng)貿(mào)大學外語教學部副教授,碩士。]

      【責任編輯 郭振玲】

      猜你喜歡
      教育公平基礎教育美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政策話語的遷嬗
      教育均衡發(fā)展: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的新境界
      對特殊學生的全納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
      基于教育公平視角的少數(shù)民族義務教育發(fā)展
      我國義務教育資源配置的公平問題研究
      基于微課應用的專遞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琼结县| 克拉玛依市| 乌拉特前旗| 郎溪县| 盐城市| 浏阳市| 连平县| 皋兰县| 德令哈市| 鄯善县| 青海省| 剑阁县| 栾川县| 土默特右旗| 徐州市| 永济市| 汕尾市| 五河县| 昔阳县| 若尔盖县| 宜昌市| 商都县| 临夏县| 广州市| 保康县| 南漳县| 湘阴县| 剑阁县| 巴塘县| 颍上县| 普洱| 鱼台县| 垣曲县| 临漳县| 双牌县| 武清区| 孟津县| 玉溪市| 乌拉特前旗| 永年县| 仙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