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的教學工作還是比較辛苦的,知識點較多并且比較瑣碎。所以很多語文教師一直喊著累喊著辛苦,但仔細想想,有時我們真的累的“不值”。因為我們很多時候是不僅累在每篇課文的認真解讀,還更累在課上講解時的顧全每個知識點、累在有時的從頭講到尾。其實,靜下來仔細想一想,發(fā)現,雖然自己很辛苦,但最應該學到東西的學生們,卻并未像我們期待的那樣,真正學到他應該掌握的知識和能力,比如說,幾年下來,對學生來說最重要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并未得到較大的提升。而這并不是因為他們不認真不用心,只怪我們太“盡心盡力”。
鑒于此種情況,我覺得我們語文教師一定要想辦法解放自己,解放學生。
這里我主要就文言文教學和現代文教學來談談我的一些想法:
在文言文教學中,我們教師經常把自己搞得筋疲力竭。一節(jié)課基本上是從頭講到尾,唯恐哪個實詞或虛詞或句式沒有說到,其實這種對字詞的梳理,學生是完全有能力自己解決的。比如可以安排這樣的流程:學生先自己獨立的閱讀文本,大致理清文章的主要內容;然后結合課下注釋解決一部分重難點;仍然不理解的可以參看翻譯書(說到這一點,我要多談一些。有些教師絕對不允許帶翻譯或參考書進課堂,對這一點我是有不同意見的。也許剛開始時,比如剛上高一時,學生不知道怎么利用,會直接看譯文而不動腦思考,這種情況確實有,但只要開始時教師能把道理講清,并教會他們怎樣用更有效,學生還是會合理利用的,怎么能因噎廢食呢?);最后課堂上,教師只要講解那些特別重要需反復強調的和極其不易理解的問題就好了。
這樣還可以把時間和精力更好地花在重要的思想內容上面,要知道,在現在的文言文教學過程中,僅有少數教師會去很充分地發(fā)掘和分析那一篇篇經典文言文的深層思想內容,大多數只是“一言以蔽之”!結果真是與買櫝還珠無異。例如,在學習《陳情表》這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時,如果我們只是重點關注那些詞語的用法,而不投入很多的精力在體味作者對祖母的“拳拳之心”以及那一個“亡國賤俘”為了向晉武帝辭官而“用心良苦”的構思上,又怎能得這流傳千古經典美文的精髓呢?
合理規(guī)劃了教學的主次和教學流程后,我相信我們教師定會感到輕松很多,同時,也會讓我們的學生感悟到古文的無窮魅力。
再來談談現代文教學。我們的教師總是喜歡把問題設計的一個接著一個,把學生引領得乖乖巧巧,讓問什么就問什么,讓答什么就答什么??墒且还?jié)課下來,看似解決了好多問題,我們語文教師也確實累得滿頭大汗??墒?,我們的學生真的有了進步嗎?能力真的得到了提高嗎?不!他們有的只是知識,不是能力。
教師一定要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科學地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能主動思考解決問題。也許,教師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初始階段會有些辛苦,工作要做得很細,要想出好多方法來調動他們的思考,比如準備預習學案,從不同角度來設置問題,再比如要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誘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但如果長期堅持,學生養(yǎng)成了主動思考的習慣,又知道了深入思考哪些問題,那么以后不管是課內閱讀還是課外閱讀,學生就真正“唱了主角”,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和探索者,通過這有意義的探索,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又增強了創(chuàng)新意識。
所以,我們教師一定要做到“授之以漁”。
當然,當更多的事由學生自己來完成的時候,我們教師也可以“坐享其成”了。比如說,魯迅《記念劉和珍君》這篇文章,需要了解的知識點也很多,例如,寫作的時代背景,事件的發(fā)展過程,難懂語句的體味等,而如果這些都要在課堂上解決,由老師來領著一點點理清的話,那老師當然是不會輕松的,而且主要內容又很難突出、攻破。其實只要學生養(yǎng)成了很好地閱讀習慣,那些基礎問題早在預習時就已經自己解決了,而課堂上教師和學生只要一起來交流解決那些學生已經有所思考的重難點語句及作者的情感就可以了。學生受益,教師解放,何樂而不為呢?
教師的職業(yè)是很神圣的,也是很辛苦的。我們希望將最好的東西傳授給我們的學生,讓他們具有很強的學習能力。但付出不意味著“蠻干”,我們要通過良好的教學方法教學策略實現雙贏。
放飛學生、解放自己!
齊艷玲,教師,現居江蘇句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