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續(xù)
自盤古開天辟地以來,中國文學擠出來的有兩種液體,一種是人們與生俱來的眼淚,而另一種就是以水為形、以火為性、以糧食為基因的被稱為叫“酒”的東西。
我是一個不喝酒的人,確切地說,是不會喝酒。小時候第一次喝綠色瓶子裝的西鳳特曲,一盅酒喝下去,喉嚨眼里說不出的感覺,唯有燒和辣,都快掉眼淚了。那個時候,面對大人們喝酒喝得那樣高興,自己對此一直百思不得其解。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明白,大人們的世界里,喝的不單單是酒那么簡單。
有的人飲酒神清氣爽,感到很快樂;有的人飲酒郁郁寡歡,為了醉生夢死;有的人因酒成就了豐功偉業(yè),有的人因酒命喪黃泉。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yè)一壺茶。長安自古帝王都,站在這三秦大地之上,端起一杯西鳳美酒,可以想象詩仙李白醉酒吟詩時的豪情萬丈。登高跳遠,處華山之巔,品一壺西鳳酒華山論劍,酣暢千古,氣吞山河,曠達宇宙。
2003年10月8月,金庸老先生在華山北峰之巔與天下高手進行華山論劍,陜西衛(wèi)視《開壇》制作了特別節(jié)目《金庸華山論劍》。彼時,我還是一個讀書的鄉(xiāng)間少年,對此節(jié)目百看不厭, 并深深地迷戀上金庸武俠小說,如癡如醉,以至于和玩伴兒在玩耍時個個以木為劍。
少年時代的華山論劍,于我來說,是一種劍俠豪情,狹路相逢勇者勝,是單純思維意識里簡簡單單的你你我我進行打打殺殺。時下,再回憶起電視熒屏中“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中的刀光劍影,少年時代的英雄情懷依然在心中起伏波蕩。
沒有爬過華山的我,卻清楚地知道華山在歷經(jīng)雨雪風霜千年喉,孕育了中華民族,締造了中華文明。華山不僅雄偉奇險,而且山勢峻峭,壁立千仞,群峰挺秀,以險峻稱雄于世。華山的奇險,更能激發(fā)攀登者的勇氣和智慧,磨礪心志,鑄造不畏艱難險阻的硬漢精神,使人身臨其境地感受祖國山川的壯美,體驗俠者身佩寶劍行走天下的浩然正氣。西鳳酒穿越中國古今千年,承載著厚重燦爛的歷史文化。西鳳酒華山論劍以“名山、名酒、名人”為品牌文化根基,以“勇智敏仁”為文化內(nèi)涵,這與華山精神一脈相承。
華山論劍瓶子實現(xiàn)了藝術(shù)設(shè)計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完美結(jié)合,將名山溶于名酒,將名酒溶于名瓶中,以流動的液體盡顯以柔克剛的至理,以險峻的華山盡顯絕世風華,一山,一酒,一靜,一動,互為陰陽,動者為智,靜者為仁,樂水,樂山,均為中國傳統(tǒng)儒家思想之精髓所在;瓶在底部為半球型,恰意喻為天圓地方之說,上為天,下為地, 天地一統(tǒng),而酒者實為人,天地一統(tǒng),天地人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的哲學思想在又恰如其分地包容其中!瓶頸部細長而舒展,兼之瓶頭的 獨特造型,遠看宛如劍破長空,一劍定乾坤,近觀,則再現(xiàn)華山之險,整個的瓶子匠心獨運,巧奪天工! 整個的包裝設(shè)計令人耳目一新,既超脫又精制;既大方又豪氣;粗獷處石破天驚,細膩時幽雅恬靜!
酒是物質(zhì)的,卻自誕生一來長期占據(jù)著人類精神生活,成為一筆取之不斷、用之不竭的精神文化財富。在不同人生階段品同樣的酒,你會品出不同的味道來。第一次喝華山論劍,不光迷戀于她外在的漂亮形象,更深深地癡迷于她所承載天地萬物精華,綿延不絕的文化氣息。
少年時的我,不飲酒。如今即將三十而立的我,開始學著飲酒賦詩。
少年游,載不動,許多愁,飲一杯西鳳美酒,英雄自古風流。華山險如舊,歌在喉……
責任編輯:馬慧聰 王 琪 李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