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芳
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學是教師“唱主角”,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只重視知識的傳授,忽視獲取知識的過程。在瑣碎的提問之中,所需要的正確答案也隨之而產生。學生只知其然,并不知其所以然。學生只成為做題的工具,接受知識的“桶”。要切實改變這種現象,讓學生成為真正學習的主人,教師應讓學生自始至終地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注重生生、師生、家校多向交流,充分調集、利用校園資源和家庭資源、社會資源,從而推動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
一、師生之間充分交流
課堂教學應煥發(fā)新的光彩。課堂世界,應該是一個動態(tài)的、活生生的世界,是教師與學生共同交流促進、共同成長發(fā)展的場所。教師覺得工作是快樂的,愛自己的工作,愛自己的學生,從而覺得上每節(jié)課都是生命中最大的滿足。當學生覺得學習是一種快樂,那還有什么不能解決呢?
比如在教學課文《寓言二則》時,我充分感覺到工作的樂趣。課前我設計了詳盡的教案,上課時按照預定的步驟有條不紊地進行。到了分角色朗讀環(huán)節(jié)時,我說:“請同學們分角色朗讀課文,讀一讀,讀出自己的體會來?!贝藭r班級中一位平時挺膽大的同學說:“老師,我們小組想演一演,可以嗎?”我心頭一顫,靈機一動。我班不是學?!罢Z文與藝術共振”課題的實驗班嗎?抓住這個機會讓學生好好鍛煉鍛煉。于是,我根據學生的提議臨時決定改變教學計劃。我緊追問:同學們,你們愿意向困難挑戰(zhàn)嗎?(愿意)那就讓我們一起來把這篇課文變成課本劇,演一演吧!此時,學生的學習興趣濃極了。各自找同伴分小組開始編臺詞,演動作。經過十多分鐘準備之后,我先讓一個準備得比較好的小組練演。結束之后,讓全班同學一起評一評,議一議,互相取長補短,繼續(xù)再演。之后又抽了幾個小組表演,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此學習,加強了學生與教師在課堂上的交流,更加深了學生對內容的理解,提升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布置回家延伸作業(yè),和爸爸媽媽一起演一演。第二天,家長的反饋作業(yè)上,許多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有這樣的表演才能表示驚異,有的家長也認識到自己的孩子在語文表達能力上的欠缺,今后要加強對孩子表達能力的訓練。通過這一過程的學習,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一定程度得到訓練,語言水平得到提高,當然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較之以前那可就濃厚多了。
二、教師與家長充分交流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學生很喜歡看電視。家長說:我的孩子除了看電視,別的什么也不管;我的孩子雙休日休息就是看電視、上網等等。電視、網絡等屬于“感受性媒介”,而書報、雜志等屬于“理解性媒介”,學生喜歡“感受性媒介”這是很正常的。關鍵在于如何把學生的興趣從“感受性媒介”中轉移到閱讀學習上來。這就迫切需要我們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當閱讀成為孩子的一種快樂,還有什么不能解決呢?首先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要在家庭中積極營造。閱讀相對于看電視來說,是一件需要努力付出的艱苦的事。在家里培養(yǎng)學習的氣氛,父母和孩子一起讀,一起學習。父母是孩子最好最有震懾力的老師,孩子在充滿文化氛圍的環(huán)境中成長,他的閱讀力會被潛意識的影響。其次,創(chuàng)造一切條件培養(yǎng)孩子的語文應用能力。平時,在父母的引導下多外出游玩,抓住身邊的景物對學生進行教育。如今天看到了一個突發(fā)的現象,讓你的孩子寫一寫,說一說。老師看到學生的周記或與學生交流時,一發(fā)現這是個不錯的題材,就可以與全班學生一起探討某個社會現象、新興事物等。針對現在社會上物價上漲下跌等,某位學生在周記中如是說:今天我與媽媽一起去菜場買米……現在農民的耕地越來越少,今后該怎么辦呢?這是學生最后的感慨。看到此,心里又是一驚。
因此,家長積極地參與配合,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由過去的“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這樣的學習,我們的家長還須擔心孩子的成績無法提高嗎?我們的老師還須擔心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不強嗎?
三、家長與學生的充分交流
學習就其本質來講是社會的、合作的、共性的。教育與教學的本質是人與人的交往,是雙邊行為。尤其是語文這門學科的學習,更需要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否則會形成學無所用之地的局面。許多家長認為,孩子的語文成績差是學習不努力。其實不然,學生在學習時要講究策略的。讓孩子掌握正確地學習語文的方法,才能解燃眉之急。語文是學習祖國的語言文字,博大精深。學習語文只有讓學生多讀多寫多看多練,才能有實效。家長與教師共同合作,就能起到好的效果。教師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培養(yǎng)興趣,家長在家中積極配合并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水平怎會不提高呢?其次,家長輔導孩子學習語文要有堅持性。輔導學習語文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想起來抓一陣,工作一忙,家務事一多就丟下不管。這也是一大“忌”。為了讓家長與教師共同配合,促進學生語文水平提高,我們可以開展許多行之有效的活動。比如,我們可以開展與家長一起學習語文的教學活動,讓學生與家長一起學習??梢栽O計一節(jié)作文訓練課:《我最親近的人》,先讓學生談談自己的家長,可以從外貌、事例等方面來說一說。再讓學生講一講父母什么地方最關心愛護你。最后說說心里話。父母可以在旁指導點撥,多次組織學生與父母的雙向交流,教師只是起到積極地引導作用。我想,這樣的作文寫出來一定會很有感情,一定會讓我們感動的。
語文教學是“重整合、重實踐、重積累、重熏陶”的過程。只有在反復的實踐當中,不斷地積累中,持之以恒地熏陶下,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教師、學生、家長互動,形成多向環(huán)流,增加溝通,才能切實有效地開展語文教學,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