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馨
戀愛不能“逢場作戲”
戀愛觀與個人的品行、道德觀、世界觀等教育內容相關連,從產生愛的萌動期就應培養(yǎng)正確的戀愛觀。從戀愛到結婚,通常會關系自身和對方的終身幸福,不能“逢場作戲”,更不能利用愛來圖謀“不義之利”。
首先要說的是愛情應該是專一的、排他的。在兩性之間,決不僅僅是性的本能沖動在起作用,更重要的還有性的道德,怎么可能今天對著這個異性,說“我愛你”,而明天又對另一個異性說“我愛你”呢?這種行為無疑是極不道德的。
男女之間的親密關系通常有這么幾種:普通的一般關系,親密的朋友關系,兩情相悅的愛情關系。
從一般關系發(fā)展到親密關系,這是自然的、正常的,如果男女雙方志同道合,有共同追求、共同愛好等,自然而然就會成為較親密的好友。親密的朋友關系可以很多,但愛情關系只能有一個。
有的人明明心有所屬,卻對其他追求者態(tài)度曖昧,若即若離,不明不暗,把耍弄別人的感情當作樂事;有的人以追求者眾多來抬高身價,傲視群芳,玩弄手段,巧妙地周旋于幾個異性之間,左右逢源,這都是道德品質有問題的表現(xiàn)。
當然,也有一些人在戀愛時無所適從,從心里覺得這個異性也好,那個也不錯,舍不得這個也舍不得那個,魚與熊掌皆所欲也,這就不完全是道德品質問題,而主要是心理還不夠成熟,對什么是真正的愛情還缺乏清楚的認識。
但是,不論是因為哪種原因,陷入“三角戀愛”或“多角戀愛”之中,都是進入了一個十分危險的誤區(qū)。愛情就應該是忠誠的、純潔的,如果同時周旋于兩個或更多異性之間,廉價地“奉獻愛情”,那么遲早有被拆穿的一天。當真相暴露時,如果對方具有強烈的自尊心,就會由愛慕轉為鄙視;如果這是一位各方面條件都很好的理想伴侶,那么你就會永遠失去他;如果對方性格暴烈,占有欲極強,感到受了侮辱,就會萌發(fā)報復之心,后果將會極為嚴重。
為避免這種“三角”或“多角”戀愛的情形,你應該對這些問題有清醒認識:
分清友情與愛情。
若對方向自己表白愛情,而自己并無意接受,就應該通過各種暗示,向對方發(fā)出婉拒的信息。在同鐘情于自己的異性朋友交往時,言談舉止更要注意分寸,切不可過分親密,更不能挑逗,要嚴格保持一定距離,使對方較快打消幻想。
戀愛問題上可以競爭嗎?這要作具體分析。如果對方已經和一個對象進行有戀愛性質的交往,原則上就不要再插足其間,“天涯何處無芳草”,為什么一定要擠進去呢?但是,如果他們只是一般交往,還沒有確定穩(wěn)定的戀人關系,而且自己又的確特別鐘情于他(她),那么追求他(她)也未嘗不可。
如果雙方已經陷入不應該陷入的戀愛關系中,最好的辦法是減少接觸,甚至切斷關系,使雙方的頭腦降溫,用理智控制感情。在戀愛問題上,一旦確定了一頭,就要迅速和另一頭割斷那種曖昧關系,千萬不能“腳踩幾條船”,末了自食苦果。
尊重愛情賦予你的權利
愛情關系的建立,必須出于當事人雙方共同的意愿。任何一方都不能強迫或誘騙另一方接受自己的愛,即使自己的愛慕是純潔的,也不能讓另一方違心地接受你的愛;同時,任何一方都不能利用對方的愛,不要違心地去勉強愛一個自己并不愛的人?,F(xiàn)實愛情中的主動,并不是一廂情愿的追求,如帶有勉強和逼迫意味的行為,實質上是一種不尊重對方人格和意愿的侵犯與侮辱。所謂的被動,也不是完全不動的靜待,或是只負責最后的點頭。在今天,男方使出渾身解數(shù)去苦追,女方則百般挑剔和考驗的攻防方式不應該再被遵循。合理的方式是彼此都將對方看作一個平等的人,誰都可以先坦誠地表示好感。如果另一方無意,就可以禮貌地拒絕,但不致讓對方難堪;如果喜歡,就應該有積極的回應,表示對對方感情的感謝和鼓勵,這樣的互動,感情才能在震蕩中不斷前行。那種過份故作矜持甚至借機來指使對方的人無疑是缺乏基本的道德水準的。
尊重對方的人格和隱私
愛情是一個互相選擇的過程,每個人都有選擇和被選擇的自由。一段感情失敗或是沒有結局,多多少少都會給彼此帶來傷痛,也很少有人初衷就愿意如此,因此當戀情以分手而告終時,惡語相加或干脆就以誣陷詆毀對方,這絕對是愛情心理不成熟而且不道德的做法,有時嚴重者甚至已構成違法的行為。人的姓名、名譽都屬于人格范圍,每個人都有人格,有尊嚴感。一個懂得人格價值的人,是不會蔑視他人的尊嚴,更不會把原屬于兩個人的任何私密公之于眾,因為這首先就是對自我的不尊重。人人都希望別人能尊重自己,但前提是首先尊重別人。
培養(yǎng)高尚情趣
青春的愛戀最幸福的時刻,是彼此擁有純潔、理想的愛情的時刻。內心世界豐富的人希望能夠長時間地保持這種精神世界里最美好的情感。如果兩個有著同樣高尚的榮譽感和自尊心的青年相親相愛,他們在長時間內不會逾越性行為的界限,這并不是說他們沒有這種要求,而是因為他們深知,當還沒有經濟獨立的能力來承擔性行為帶來的可能結果時,不越界,不給對方帶來可能的傷害,這才是對對方最大的愛與尊重。
承擔起愛的責任
愛本身即意味著責任,兩者是分不開的,真正肯愛的人是一個負責任的人,一個真誠的人,也一定是一個負責任的人。愛情與責任并存不悖,因為責任連系著對方的福祉。愛一個人又怎能不為對方的幸福著想?愈是深信浪漫,愈要約束自己、尊重自己,做一個負責任的人。
社會上曾流傳著一句順口溜“不求天長地久,只求曾經擁有”。一些學生把戀愛僅當作一種感情體驗,及時行樂,借以尋求刺激,滿足精神享受,一些學生是為了充實課余生活,解除寂寞,填補空虛,把戀愛當作一種消遣文化。這種只重戀愛過程,輕視戀愛結果,實質上是只強調愛的權利,而否認了愛的責任。
一個人從選擇對象開始,到整個戀愛過程,以致最后關系確定,自始至終都應本著嚴肅負責的態(tài)度,對自己負責,更重要對對方、對社會負責,一切以個人的利益、欲望和好惡為轉移的做法都是不負責任感的表現(xiàn),是對愛情的玷污。
中學階段的戀愛確實有著許多的不成熟,當事者有可能要為此付出代價,但另一方面,青少年在戀愛過程中,也在不斷學習如何與對方相處,學習如何保持穩(wěn)定的親密關系。假如關系破裂,還要學會如何承擔失戀、接受失戀的痛苦。因為戀愛,他們還將承受社會環(huán)境的種種制約,遭遇道德規(guī)范的層層約束,他們將不得不審視自己的感情經歷,判斷自己行為的對錯,在權衡利弊之后,去選擇堅持或者放棄、妥協(xié)或者抗爭的策略。很明顯,青春期戀愛使青少年面臨著來自戀愛本身和社會兩個方面的壓力,他們不得不學會應對這些壓力,而應對壓力的過程,也催化了青少年社會化的成熟度。盡管這有可能是不自覺的,但應該承認客觀上加快了青少年的社會成熟。所以,青春期戀愛不論其結局如何,不論對學習成績,畢業(yè)升學產生如何影響,青少年為此付出了什么樣的代價,從人生全過程上看,青春期戀情總會提供給當事人正反兩方面的經驗,促進他們的心理成長和社會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