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京華
家風是一個家庭文化品性、行為準則和精神氣象的體現(xiàn),是在長期的陶冶與浸潤中形成的。在所有的兄弟姐妹中,我在父母身邊生活的時間最長,受父母的影響也最深刻。對我來說,仁愛、清廉、好學的家風出自父母的言傳身教。
“善良”的秘訣——上善若水、善心立世。對家人相親相愛,對他人施善而為
小時候我們住在一個四合院里,父母對待鄰里很和善,不計較利益得失,誰有困難上門求助,都熱情幫助。父母常教育我們,和伙伴相處要友善謙讓。我讀中學的時候,班里一個同學常常找我一起上學,她家境困難,吃不上早點,母親就準備兩份早點。
父母這種扶危助困、與人為善的品質對我影響很大。1991年安徽、江蘇等地遭受洪澇災害,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我都毫不猶豫地捐款。成為教師后,學生家長出差,我把學生接到家里照顧;學生生活困難,我給學生交學費、飯費等;班上學生學習數學吃力,成績不及格,我利用周末時間給他們輔導,堅持了一個學期。期末考試他們全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我是這樣做的,也是這樣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每當在過街天橋、地鐵通道看到殘疾人和孤苦老人乞討時,我都鼓勵她施以援手,獻出愛心;每當學校有資助貧困地區(qū)的活動時,我都支持她積極參與。
“清廉”的秘訣——做人干凈,首先要靈魂干凈
父親是一個寡言少語、克己奉公的人。他在外貿系統(tǒng)工作,但他很少出國,而是把出國的機會讓給了別人。父親做過領導,但過年過節(jié)看不見有同事到家里送禮。父親提攜年輕干部,平易近人,為人坦蕩、真誠,幫助群眾解決困難……這些都成為我的人生明鏡。
我像父親那樣清白做人:當老師,不收學生的禮物;當校長,不收家長的禮物。做校長,不獨樂,真誠幫助每位教師發(fā)展,把出國的機會、做課的平臺、評先的名額都給了教師們。我把獎金和稿費全都捐給學校,作為教師的獎勵基金。
“好學”的秘訣——從讀書中汲取養(yǎng)料,思中有進
父親是個愛讀書的人,床頭、窗臺、陽臺都堆滿了書籍和雜志。父親常常捧書閱讀,忘記吃飯。我也常??吹礁赣H寫黨課的講稿,一坐一下午,半缸煙頭、半地紙團。父親也愛買書。在不大的書柜里,既有馬克思、列寧、毛澤東的著作以及人物傳記、回憶錄,也有十幾本泛黃的小說——《家》《春》《秋》《紅日》《子夜》《林海雪原》《戰(zhàn)斗的青春》……受父親的影響,我從小學就開始讀書。
父親的好學傳染了我,我也喜歡上了讀書并形成了自己的“三余”讀書法——課余閑讀:利用午休時間讀書、摘記;日余夜讀:利用睡前一小時讀書;假余研讀:利用放假時間研讀整本書。我用“案例法”研讀了《紅樓夢》,用“韻文法”梳理了《三國演義》,用“人物譜法”閱讀了《論語》。
我也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讀書興趣和習慣。教室里有讀書角,每周有讀書筆記,每月有讀書交流,每學期有兩次圖書大廈的購書、讀書活動。我啟發(fā)學生要做聰明的讀書人:不要像沙漏,注進多少,漏出多少;不要像海綿,什么都吸收;不要像過濾豆?jié){的紗布,流走的是豆?jié){,留下的是豆渣;而要像礦工,拋棄礦渣,只揀寶石。
歲月流金,家風依在。感念家風,它像一首歌,在我們的靈魂深處吟唱;傳承家風,它像一葉槳,引領我們在人生的河流中搏擊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