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家?guī)?/p>
【摘 要】隨著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初中語文的作文教學也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需要初中語文教師盡快轉變作文教學觀念,在教學實踐中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情趣,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將語文作文課程教學引向一個更高的層次,提高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語文素質的不斷提高。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
作文教學的有效性就是通過作文教學使學生作文水平獲得發(fā)展。教師要沖破傳統(tǒng)作文教學的桎梏,肅清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影響,把作文教學的著眼點放在人才素質培養(yǎng)上來。要讓學生懂得文章是表現(xiàn)生活、再現(xiàn)生活,作文就是我手寫我口,我口說我心,用自己的話表達真情實感,可以弘揚真善美,也可以抨擊假惡丑。我們應該以培養(yǎng)學生習作興趣,培養(yǎng)學生習作自信心為主,從習作命題、指導以及評改、評價入手,切實提高作文教學的有效性。
一、命題求“寬”
1.作文的命題形式,我們要以半命題、不命題或話題作文為主,少以命題作文形式出現(xiàn)
張志公先生在談及作文命題時說:“使學生習慣于如實地、自然地‘寫出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而不是對著一個無所見,無所聞,無所感,或者雖有聞而無所思,無所感的題目,挖空心思地硬‘做?!北热缥以?jīng)布置過這樣的作文題目:“你生活在關懷和愛撫之下,生活有父母的悉心照顧;學習有老師的熱情指導,你應該感到滿足了可心里總有一種說不出、道不明的滋味,你想大聲說:‘知道嗎?我已不是小孩子了,你們應該讓我獨立自主了。到底有什么想法,有什么話要說呢?以《 ,我想對您說》為題作文?!痹偃纭督衲晡沂鶜q》、《男生女生》、《我心中的夢》、《我的煩惱》等都可以激發(fā)寫作欲望,觸動他們的感情。
2.作文的命題內容要寬,要力求出在學生心坎上,是學生有所見,有所聞,而且有所感的內容
高爾基說:“文學是人學?!币簿褪钦f,文學作品是表現(xiàn)人的性靈的。中學生的習作何嘗不是如此?社會主義中國的中學生的情感深處,誠然包容愛國愛社會愛人民的深廣內涵,同時也必然蘊含著十六歲花季的明麗、十七歲雨季的憂郁,還有日漸成熟的喜悅,遠離稚氣的失落……如果教師在給作文命題時,漠視中學生情感深處的豐富、細膩,一味要求學生一經(jīng)審題便著意于提煉崇高主題,使學生在選取材料時,一味堆砌能服務于崇高主題的材料,以至不惜閉門造車。這固然因校園生活以平凡小事占多數(shù),也固然有學生平日不注意觀察思考的一面,但教師在作文命題時,過窄地限定學生立意、選材的范圍,也是因素之一。因此,中學作文命題要盡量融入中學生豐富多變的情感世界。即使需要學生挖掘某事件的崇高主旨,也應盡量便于學生從自身性靈感悟的角度來進行,而不是滿篇大話、空話和套話。
例如,隨著年齡的增長,中學生自我意識日漸增強,他們對認識自我表現(xiàn)情感世界的愿望也日漸增強。據(jù)此,筆者曾布置過《我這個人》這樣的作文題目,教學目的即讓學生既能進一步深入了解自我,又能充分表現(xiàn)自我,使他們正當而又強烈的自我表現(xiàn)欲得意滿足。自然他們會竭力塑造出良好的“自我”形象,同時學生也會真切感受到他們是在創(chuàng)作自己的文章,而不只是制作別人的文章,進而使學生對習作的態(tài)度發(fā)生轉變,激發(fā)他們的習作熱情,變“要我作”為“我要作”。
二、指導求“精”
筆者認為作文的指導必須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必須在作文的“積累”和“表達”的精細上花功夫,總結幾年的教學經(jīng)驗,可以用“三多”和“三個必須”來加以概括。
1.積累—鼓勵學生“三多”
(1)多閱讀。古人云:“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若不“讀書破萬卷”,又怎能“下筆如有神”?故此,在不影響正常學習的情況下,鼓勵學生要像辛勤的蜜蜂一樣,廣泛閱讀優(yōu)秀課外讀物,博采百花之“粉”。久之,則對遣詞造句,布局謀篇,材料安排等技法必有“哦,原來如此”之悟,“豁然開朗”之感。
(2)多觀察。人類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首先是從觀察中得來。沒有觀察,就沒有寫作?;谶@一觀點,我強調學生必須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對一個場面、一種現(xiàn)象、一個普通人、乃至山河湖?;B蟲魚、一草一木……都要抓住其特點,認真觀察,決不輕易放過眼前的一切觀察對象和機會。
(3)多思考。思考,是觀察的縱深和發(fā)展,是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必要途徑。這就要求學生凡事要多問幾個“為什么”。勤于思考,才能有新的感受,把這些新感受加以歸納分析,就會形成一些新想法,這往往就是作文新意所在——而文章恰恰貴在出新。
2.表達——重點強調“三個必須”
(1)必須有中心。作文中 ,要使學生明確為什么而寫,寫作目的是什么。確立中心后,則堅定不移地圍繞這一中心寫。文章沒有中心,好比人沒有靈魂,三軍無統(tǒng)帥,珍珠散落于地,你的語言即使再生動,選材再新穎,若無中心這條金鏈的貫穿,也無法成為精美的藝術項鏈。
(2)必須有真情實感。眾所周知,文章是要有感而發(fā)的。所以,寫不出時,切忌逼學生“硬”寫,否則則是無病呻吟。只有當內心某種情緒、某種思想或感受如火山內醞釀已久的巖漿非噴發(fā)不可時,寫出的文章才是真情的宣泄,才有感染力,才能打動讀者。
(3)內容必須具體。教師可經(jīng)常給學生提供些中心句,讓學生圍繞這一中心句來寫,這是幫學生改正作文內容空洞這一毛病的良方。
三、批、評求“活”
教師批改作文的目的是指導學生把作文修改好,提高寫作能力,而不是越俎代庖,替學生修改作文。葉圣陶先生曾一針見血地指出:“學校領導相信精批細改,家長也迷信,實在有損于學生的是,學生的主動性減弱了,這是最大的損害?!蹦惆阉淖魑男薷牡迷俸?,他的寫作能力也沒提高。嘗試采用下面一些方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1.典型引路
教師事先選出典型例文兩篇,預先印發(fā)布置學生修改。然后課堂上師生共同評議一篇,給學生評議作示范。接著小組“會診”另外一篇例文。此時,教師在巡視時熱情啟發(fā)學生大膽評議,提倡不同見解互相爭辯。小組議論后,再選出評議貼切的全班交流,這樣做,既可集思廣益,又能增進學生的評改情趣。
2.互相評點
即由兩位學生互換作文本或由兩個班的學生交換作文本,于課外互相評點。由學生評改,學生有濃厚的興趣因而評得認真,評得仔細,往往一篇作文評下來各種記號遍布作文,眉批尾批面面俱到,評語實在大膽。學生相互評定完后,推薦自己認為好的作文在班上展覽,既有利于調動原先作文差的同學的積極性,又能促進原先作文水平較高的學生更上一層樓。
3.自我修改
即要求學生抓住自己作文中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自覺作反復修改。一改錯別字和標點;二改文理不通、用語不精的句子;三改篇章結構和思想內容。
我的作文講評以激勵為主。有激勵才會促進成功,有激勵才會喚起學生再次作文的熱情。評分作文等級盡量向上靠,對特別優(yōu)秀的作文敢于給滿分,在每次作文講評中充分肯定成績。同時,我改變傳統(tǒng)作文教學中教師唱獨角戲,老師評講,學生當聽眾的課堂結構形式,在教師簡要綜述之后,讓寫作的主體——學生登上講臺,采取大家講、大家評,讓全體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把自己對習作的認識、收獲和需要的推敲的地方談出來,班級同學共同探討,在自講自評自批自改的過程中,一起領悟文章作者寫作前的構思、如何確立文章的主題、寫好后如何修改、怎樣欣賞和點評文章。教師以學生身份參加到作文探究中,與學生平等交流。
當然要想提高作文教學的有效性,還有很多的途徑,但歸結到一點,就是要引導學生愛上寫作,樂于寫作,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