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逐浪
最喜歡的西班牙城市是巴塞羅那,喜歡這個城市的奢華。
西班牙算得上西歐的窮國,在歐元區(qū)里排名倒數(shù)第四,如今也深陷歐債危機的泥潭,人均收入比法國德國差得很遠,所以之前真沒想到過“奢華”兩字能夠與巴塞羅那有什么關系。但漫步在巴塞羅那街頭,心底泛上的第一個詞就是“奢華”。是真正的極品奢華。不是左LV右愛馬仕開寶馬那種,而是閑閑地坐在家中拿全套時大彬喝茶看宋版書消遣。
什么是奢華?曾在微博上看到有人批評金色大廳的座椅陳舊,看得我只想笑。按照他的意思,可能一直想象锃光瓦亮的“奢華”——鍍鉻鎂與廉價水鉆就的奢華。
中國以前推崇的奢華與西方人相似,都如知名幾百年西餐廳總是暗淡的光線半舊的桌椅,這叫 “舊家風范”,非喜歡炫富的暴發(fā)戶所能理解。有好東西不是奢華,有好東西卻不在意,這才叫奢華。比如,盧浮宮。以前曾經(jīng)寫過,盧浮宮里,縱使《巖間圣母》這樣的名畫前甚至都沒有一塊玻璃,坦坦然讓所有參觀者近距離觀賞。這才是有底氣的大家風范。
巴塞羅那全城都是這種盧浮宮式的奢華。我喜歡這種奢華,不過分珍惜也不故意浪費,用平常心讓它物盡其用,
西班牙雖小,其聯(lián)合國人類文化遺產(chǎn)卻與意大利一起并列世界第一,比中國這泱泱古國的還多。這些年旅行看過許多具有歷史文化意義的建筑,大多是各種宗教建筑,比如寺廟、清真寺、教堂;少部分是宮府城堡名人故居;還有一部分是公共建筑。寺廟教堂大多仍舊是寺廟教堂,公共建筑只能仍舊是公共建筑,宮府城堡名人故居,倒有大半成了博物館被國家妥善保管,比如中國的故宮。前幾年就因為星巴克進不進故宮,媒體一番紛擾;后來,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則因不夠聯(lián)合國人類文化遺產(chǎn)的資格而慘遭拆毀。仿佛所有的藝術品只有被供起來這一條正經(jīng)出路。奢華的巴塞羅那,卻給了它們另一條出路。
巴塞羅那的中心有一條格蘭西亞,它與蘭布拉大街相連,其地位大抵相當于上海的南京東路與南京西路,北京的王府井。如果無心地在街上逛,眼中所見便盡是些能令女士癲狂的名品店,可逛這條街道的外國人大多有心,手捧著各色語言版的手冊,找哪里是米拉公寓哪里是巴特婁公寓哪里是桂爾宮……那都是些早早被列為“聯(lián)合國人類文化遺產(chǎn)”的地方,就如中國的故宮天壇,可他們卻都沒有那么森嚴的王者氣象,當初,他們僅僅是一個個公寓,住人的——住普通人的。
比如,列位遺產(chǎn)的“石頭屋”——米拉之家。米拉,就是巴塞羅那商人皮雷·米拉,他在1909年委托天才設計師高迪為自己建造了這座公寓。是高迪,將一座位于街角、加工起來非常棘手的民宅變成了一座活生生的藝術品。而更令我驚訝的是,現(xiàn)在,它的業(yè)主不是國家,而是加泰羅尼亞儲蓄銀行(聽說薩馬蘭奇家族擁有這家銀行)。銀行很會為自己塑造公眾形象,他們開辟了其中兩套房子讓人參加。
普通商人,請幾世紀才出一個的建筑師設計自己的家宅,這是巴塞羅那的第一種奢華。而看到這些在建筑史上知名的建筑,更加深了對“奢華”的理解。
來巴塞羅那之前,從各種資料上已經(jīng)看到過,高迪的另一杰作巴特婁公寓并非一枝獨秀,它以與它并列的另三座公寓而聞名。高迪為商人巴特婁設計的公寓門牌號是43,它與41號、35號連排在一起,當年是三位設計師暗地里相互比拼,如今是相互映襯。
巴特婁公寓的主人也是一個富裕商人。這棟建筑始建于1877年,高迪在1904年至1906年間對它進行了改造和擴建,參與了這幢大樓所有細節(jié)的設計。重修后的大樓正面鑲嵌著藍色馬賽克,與起伏的屋頂上相配,如遠處起伏的地中海。還有那些鮮艷的琉璃瓦片、海螺般得煙囪與貝殼一樣的陽臺,真像海底世界一樣生機勃勃、瑰麗多彩。
41號如今是阿瑪特耶爾西班牙藝術學院的所在地,這座藝術學院是1942年由此地房東的女兒創(chuàng)辦。她的家族曾經(jīng)是巧克力生產(chǎn)商。1898年至1900年,當時的主人——巧克力生產(chǎn)商安東尼·阿瑪?shù)氯~委托建筑師卡達法克對家宅進行了整修。這位建筑師同樣天才,他不僅融合了加泰羅尼亞哥特式建筑,住宅建筑、民用建筑及宗教建筑的題材,還加入了北歐風格的元素,讓人想到荷蘭的某些住宅。
看著巴特婁公寓,朋友說,高迪設計它時莫非喝醉了酒?我卻覺得,它可能吃多了冰激凌。門窗陽臺的線條,就像冰激凌將融未融時厚重流淌下的奶油,恰襯著41號阿瑪?shù)氯~之家濃郁的巧克力色。至于35號的耶奧· 莫勒拉之家,則以其精雕細鏤讓我直接聯(lián)想起巴黎咖啡店里精美的奶油蛋裱花蛋糕。
更讓我驚訝的是35號。在旅游手冊上被稱作耶奧·莫勒拉之家,這是建筑師路易斯·多梅內克·伊·蒙特內爾在1902—1906年在原有建筑上改建的,涵蓋了現(xiàn)代主義裝飾風格豐富多樣的元素。在陽臺和二樓的窗戶,可以看到一些文藝女神雕像,她們手舉著一些現(xiàn)代發(fā)明:留聲機、電燈泡、電話、照相機等。不過親自走過來看更讓人莞爾,原來如今它是LOEWE旗艦店。這大概是我最喜歡的奢侈品商店了。
北京也有很多奢侈品商店,歐洲有的大品牌在北京一樣能找到。只是,燕莎賽特新光天地之類的地方,僅僅因寄居者而聲名顯赫,一旦這些品牌撤出,他們什么也不是。玻璃幕墻看似令人目眩,也不過與鍍鎂與廉價水鉆相似
但巴塞羅那不同。走在街頭,這個建筑師的作品成了那個設計師的展柜,那個設計師的作品成列在這個建筑師的作品中。巴塞羅那的品牌店與店中的品牌居然旗鼓相當,誰也說不得借了誰的光。他們不吝于把建筑藝術的精品拿出來實用,他們不喜歡讓這些房子高高在上受人——雖然他們值得——供奉,這才是真正的頂級奢華。
這種奢華不易被人察覺。即使手中的旅游手冊再好,按照指引尋找那些歷史文化精品時,也常常因它們過分不起眼而屢屢視而不見地錯過??偸欠^來倒過去,把不長的街道走了兩三遍才啞然失笑:原來在這里。
就像“博客利亞廣場”。原來大名鼎鼎的“博客利亞廣場”只是兩條狹小街道交會時空出的十幾平方大小的空地。這居然也叫廣場,難怪我第一次走過時居然錯過。可是,千萬莫因它小就歧視它,空場地面上的馬賽克拼圖是米羅的作品,甚至還有米羅的簽名。與之相似,皇家廣場的燭臺燈,街道兩邊的路燈,也是高迪的設計精品。當注意力被蘭布拉大街上的流浪藝人吸引時,真的沒注意到它們的存在——因為,它們面前居然沒個告示牌特別提醒一下……
大師的作品,并不都深鎖在博物館中。他們被人滿不在乎地擺放在在巴塞羅那街頭,任人親近,也任人品評。這是巴塞羅那的第二種奢華。這種奢華的迷人之處是它的滿不在乎,而滿不在乎的背后,其實是一種自信。所謂奢華的魅力,其實就是自信的魅力。
蘭布拉大街延伸到海邊,著名的桂爾宮也坐落在這條街道上,堪稱巴塞羅那的第一黃金地段。即使在這樣的地方,居然也有一個興旺的農貿市場。好大一片空地!我們可能想象在南京路、王府井的最繁華地段忽然出現(xiàn)一塊這樣的菜場?早被人拆了開發(fā)房地產(chǎn)掙錢去。在這里,卻是火腿、蔬菜、水果,琳瑯滿目,游客、居民、攤販,熙熙攘攘。他們已經(jīng)興旺了近一百年,還將繼續(xù)興旺下去。
巴塞羅那人不在乎黃金地段的地皮,這又是一種奢華。巴塞羅那的這第三種奢華,與金錢浮利無關,只關注內心里的欣喜。換做一個人,如果能為了內心的歡喜拒絕巨大的物質誘惑,就算他生活地在清貧,他也是奢華的。
西班牙人不在乎的不僅僅是地皮前,他們也不在乎修建圣家族教堂(圣家堂)的時間。來到這里之前,斷難想象以20世紀、21世紀的人力物力財力,修建一座教堂還要修建200年,上飛機之前還開玩笑說,從中國出口兩只工程隊去,保證十一獻禮,把工程做完。到了圣家堂,便又感慨,這工程真的還要再造80年。他們只為了美,精美、壯美、神圣之美,他們不在乎時間。把全部生命投注到一件有意義的事之中,即使今生難以看到成功,內心也是充實的。
人類最寶貴的,莫過于時間。不在乎時間,便是巴塞羅那最頂級的奢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