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杰
1.《燭燼》
(匈牙利,馬洛伊·山多爾著。余澤民譯。譯林出版社)
我的閱讀極少受外界左右,這多少與個人的審美和性情有關——從很小的時候起,我的穿衣打扮就我行我素,凡是呼朋喚友掃來的貨,基本都屬于“二貨”,很少上身。它們的命運差不多都是被我直接送人,了卻心病。后來,為防犯自己別再一不小心成為“二貨”,保證自己的荷包、時間和尊嚴不受損失,每每有必需品必須買的時候,必定單槍匹馬獨自前往,且發(fā)揚東北人的直筒子脾氣——直奔主題,買完就走,決不戀戰(zhàn)。卷個煎餅打牙祭就可以逛個山呼海嘯的年輕,再也沒有了。
倒是近年,微信席卷,各種各樣的推介,各種各色花樣翻新的公眾號全新發(fā)布、閃亮登場,博了人們的眼球兒。不知不覺,便被它帶到溝里去了。所以,閱讀受它的影響也潛移默化地“被”接受了。雖也花了些冤大頭的幣子,下了單的書被快遞小哥風馳電掣地送到手上,全不是圖片中所顯示的光影效果,藝術(shù)效果更是大相徑庭,只好象征性地翻幾頁,狠狠地往沙發(fā)上一甩,就當練習甩手療法了。不過,也有不虛此行的,風風火火跑到我的眼前,掏心掏肺地給我“看”它的好。
——這本書便是。
我不知怎么定義這本書,反正還沒翻幾頁,就急急地致電剛剛做完我訪談的《星星》詩刊編輯黎陽,“我推薦的書單要改一下,來得及嗎?”他警惕地問:“推薦的書單有問題嗎?”這不涉及人品卻涉及性格?!皼]問題,只是我又看到一本更好的?!?/p>
為什么要推薦它?因為這本書讓我感到親切——是遠房親戚的親切,是戀舊物癖發(fā)作的親切,是不著邊際地胡思亂想的親切……真是“瞎子鬧眼睛——沒治了!”
馬洛伊·山多爾(1900—1989),是二十世紀歷史的記錄者、省思者、孤獨的斗士。他一生追求自由、公義,堅持獨立、高尚的精神人格?!暗聡膶W批評界說他與茨威格齊名,另有批評家將他與托馬斯·曼、穆齊爾、卡夫卡并列,因為他,二十世紀文壇大師被重新排序?!边@些漢字我都認得哦,但怎么,腦子一下子轉(zhuǎn)不過彎兒來,仿佛被這“三九”的極端天氣凍僵了?我又一個字、一個字地讀了許多遍,不禁倒吸一口涼氣。這樣的評價如碑刻、墓志銘,令人動容,心生敬意!他給世界以心血和生命,世界欠他一個懷抱和安慰。
如果不是這本書,我孤陋寡聞地并不知道馬洛伊是誰。這個出生于奧匈帝國的貴族后裔,運氣并不怎么好。他一生貧困交加,流亡41年,最后客死他鄉(xiāng)。1989年,當他把終生的困頓、顛沛用最后一口氣畫上句號,撒手人寰的時候,我剛剛開始寫那些被命名為詩或散文的小東西。不過,這大約并不只是我的錯,書的簡介中說,整個世界文壇都忽略了他。哦,這是否如張愛玲所言,他把自己低到塵埃里去了。如今,他被命名為文壇巨匠,他多舛的境遇并不是滾滾紅塵,沒有湮沒他56部作品和無疆的思想光芒。在他身后,追加給他的“科舒科獎”(匈牙利文學最高榮譽),或許能夠讓活著并愛他的人有些許寬慰。
其實,這個故事并不復雜,甚至有點兒簡單。一個空寂的莊園里,一位73歲的老將軍亨利克,迎來了另一位同庚的神秘客人、過去的摯友康拉德。
書并不厚,一半的文字在寫為了迎接客人的到來所做的準備:仆人在打掃房間,開窗子通風,布置宴席。回憶他們之間的交往,美好的軍校生活、快樂的游玩,一同看書、打獵、默契的交流……他們分別41年零43天了,這個被反復提及的時間概念,在薄薄的200頁書本中,出現(xiàn)過許多次。仿佛這四十余年的時光化作致命的那道閃電,像突如其來的變故,濃縮,有力,猝不及防。
另一多半文字,足有137個頁碼,都是亨利克在講述。回憶。回憶?;貞???道孪褚粋€不在場的人,差不多連呼吸都聽不到,如果不是偶爾的幾個字作為回應。
獵手。信使。將軍。貴族。奧地利獵槍。英格蘭獵刀。綿羊皮。壁爐。宮廷近衛(wèi)官的法國妻子。馬車。銀制燭臺。晚宴。女傭。家教。燕尾服。帆布皮箱。蔥蘢的樹冠。芳香的陰涼。大海的波濤。維也納圓舞曲。勃艮第酒……不用說,這些詞本身,就構(gòu)成了一座神殿,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向四面八方伸展……
亨利克,他有貴族的出身,有乳娘,有莊園,他順其自然地成為將軍。(他的乳娘是94歲的妮妮,在將軍家的莊園里住了75年。她16歲生了一個不知父親是誰的孩子后,只帶著一身衣裳和夾在信封里的一綹死嬰頭發(fā),就被當鄉(xiāng)村郵遞員的父親趕出了家門。)
康拉德,父親是被冊封了男爵的官員,母親是波蘭人。他的家境又是如何呢?需要一副新馬具時,父母要在三個月內(nèi)不能吃肉。如果一頓晚餐給侍者小費,父親就得一周內(nèi)不能抽雪茄。曾經(jīng)有過一座農(nóng)莊,他成長過程中所需的一切,都得從那里面變出來:賣掉院子、土地、房子和值錢的玩意。父親從不旅游,從不買一件多余的衣裳,從不外出避暑,因為他們想把康拉德打造成一件杰作——將他塑造成他們在自己的生活中未能成為的那種人。
就這樣,十二歲的他們,在軍校的栗子樹下握手相識。
“康拉德永遠不會成為真正的軍人?!焙嗬说母赣H對他說?!耙驗樗且粋€另類?!?/p>
“人們一輩子都在為某件事做著準備。先是積怨。然后想復仇。隨后是等待。等了許久之后,已經(jīng)忘記了何時積下的怨,為什么想復仇。隨著時光的流逝,一切還在,但卻像模糊褪色了的老照片一樣固定在金屬板上。”乳娘說:“別盯著太陽看,我的小天使。你會頭疼的?!钡牵谀谴巍爸旅钡拇颢C事件之前,亨利克怎么也不理解父親和乳娘的斷言。
他們倆一切都是共有的:衣服、內(nèi)衣、臥室,讀同一本書、打獵、騎馬、體驗社交生活和愛情。盡管康拉德喜歡有關人類共同生存的歷史和社會發(fā)展的英文著作,亨利克喜歡跟馬術(shù)、旅游有關的讀物。他們之所以彼此喜歡,是因為他們都寬恕了對方身上帶著的原罪:康拉德寬恕了朋友的財富;近衛(wèi)官的兒子寬恕了康拉德的貧窮。同學們戲稱他們?yōu)椤昂嗬藘煽谧印?。但他們的關系里有某種柔情、嚴肅、無條件和悲劇性,這種友誼的光芒讓嘲諷者自行繳械。
后來,他們漸漸長大,亨利克的妻子克麗絲蒂娜出現(xiàn)了。那姑娘是康拉德在學習謄寫樂譜時認識的——確切地說,康拉德向她父親學習謄寫樂譜時,在小城郊區(qū)的貧民區(qū)里,他認識了17歲的克麗絲蒂娜。后來,康拉德把她介紹給了亨利克做妻子。于是,每周都會有幾次——康拉德與亨利克、克麗絲蒂娜三人共進晚餐。他們的座位永遠是固定的,像他們固定的生活。直到1899年7月2日,那次改變他們共同命運的狩獵。
風吹草動!我忽然想起這個詞。那天,他們倆在打獵的時候,亨利克忽然覺得風吹草動中有一股殺氣——他的頭和麋鹿的頭,恰好在同一條水平線上——康拉德不是在打獵,狩獵的獵物——竟然是他!
“為什么要殺我?”亨利克差點失聲叫出來,第六感準確到他脊背冰涼……瞬間,寒氣直逼心尖……
亨利克對那個黎明時刻的“遭遇”守口如瓶。他中途放棄打獵,不辭而別,回到城里,直到晚上才回到家。
康拉德呢,他草草收場。第二天,亨利克在上校那里看到了康拉德的信。信中康拉德宣布辭掉軍銜,去了熱帶……亨利克印證了想象中的事實。
亨利克沖向康拉德的宅院,是有衛(wèi)兵把守的宅院,那么精致、講究。
“沙發(fā)床很大,看得出來,是你特別定制的。與其說是沙發(fā)床,不如說是寬大的法蘭西婚床,上面足夠躺兩個人?!焙嗬藢χ皖^聽他講述的康拉德說。
正當他心情復雜地巡視人去屋空的一切時,房門開了,克麗絲蒂娜走進屋里。他們倆同時站在神秘、悶熱、擺滿精美物品的房間里。
“這個膽小鬼?!彼Z調(diào)平靜。然后,像告別一樣,環(huán)顧、掃視著房間里的一切。
亨利克等著要殺她;或說,等著聽她坦白真相,然后原諒她……可是,一直到晚上,她都沒有此意。于是,亨利克去了林中的獵屋……之后八年,他都沒見克麗絲蒂娜。
“如果她想離婚,我會離婚。可她什么也不想?!焙嗬撕涂他惤z蒂娜就這樣生活了八年。“沒錯。我們住在同一個屋檐下,但我們彼此不再講話。”直到一天清晨,亨利克接到妮妮的傳信:“可以回家去了,因為她已經(jīng)死了?!币粋€人最終總會用他的整個一生回答那些比較重要的問題。乳娘說,她臨死前叫過他……
其實,克麗絲蒂娜何嘗不是也受到了所愛之人的傷害:一個男人用逃跑傷害了她;另一個,則用知道事實后的等待和沉默傷害了她。
然而,悲劇的根源何在?
音樂,黎明時分的林中散步,一朵花的顏色和香味,一個人得體貼切、恰如其分的言辭……人和動物,星星和書,她對什么都感興趣,從不自命不凡——她不是愛上了康拉德,而只是感激。
“你毫無希望,因為你自負。”在秘密的黃色絲絨封面的日記本里,克麗絲蒂娜這樣寫到對亨利克的感受。但是,更多的秘密,他不想知道。
蠟燭的棉芯已經(jīng)漸漸變黑。亨利克當著康拉德的面,把克麗絲蒂娜的黃絲絨筆記本投進了壁爐的柴燼里。寫滿秘密的字母、紙和書,慢慢化成了灰煙,黑蝴蝶……連同他們共有的過往和生活……
“只要一個人在地球上還有未竟之事,他就得活著?!弊詈螅麄兯哪肯鄬?,彬彬有禮,無言。弓身。握手。告別。
“蠟燭”,將軍說,“你看,蠟燭已經(jīng)燃成燼了。”
風燭殘年——是年紀,是心境,也是詮釋生命的挽歌。
譯者余澤民是作家,我之所有對此書愛不釋手,自有老馬的文本魅力、思想光芒炫我眼目。當然,余翻譯也是功不可沒。
2.《面包匠的狂歡節(jié)》
(澳大利亞,安德魯·林賽著。小二譯。譯林出版社)
澳洲的小說似乎看得很少,何況作者那么年輕,總讓我心不在焉。這是毛病。我知道。但怎么也改不了。
但近來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不斷提起這本書,不斷在我耳邊蛙鳴、鼓噪,我決定還是買來看看吧。聽人勸,吃飽飯。
在豆瓣上,我看到這樣的推介詞:沖破倫理那脆弱的屏障,人類內(nèi)心的惡魔被徹底地釋放,欲望導演的狂歡節(jié)會是什么樣的盛況?覬覦肉欲的香艷,俯視罪惡的深淵,我們就敢考驗自己的信仰?誰敢說自己絕對不是那個面包匠?
書的封面如浮世繪,如民間風情畫,又有志怪或古羅馬神話的況味,一看便有戲。裸女騎著飛魚,透明玻璃瓶中的斷掌,玻璃罩中交歡的男女,怪異的青蛙、蜘蛛、術(shù)士、蝙蝠、貓頭鷹、交疊的軀體、懸垂的樹葉、櫻桃……這會是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
面包匠吉安尼·特里莫托是一個驚天動地的“巨人”,因為吃了很多黑麥食物的緣故,有人說他放的屁是全鎮(zhèn)最響的,曾經(jīng)震開過馬廄的大門。這個在愚人節(jié)出生的面包匠,為了能在有生之年進入面包匠的名人堂,雖經(jīng)歷無數(shù)次失敗而無悔,愈挫愈勇。在他50歲生日的那天,吉安尼烤出了一爐“驚天地、泣鬼神”的復活節(jié)面包——就是這一爐看似平常的面包,卻讓整個小鎮(zhèn)演出了一場鬧劇——原來,面包是用被麥角菌感染的面粉、罌粟籽、非洲樹液、發(fā)酵的蜂蜜酒制成的。那種非洲樹液,是一種強力催情劑……
奇異小鎮(zhèn)上的面包,欲望與放縱導演的一場狂歡節(jié),為內(nèi)心的丑惡舉杯慶祝?!罢麄€地獄就在畫布上鋪展開來……或許,還有一小片天堂。”譯者在美國達拉斯一家舊書店里看到它時,是封面上的這行字,翻山越嶺地成就了它。
不管是在面粉中交歡的男女,還是獨腿女人表演黃蜂舞;甚或是,面包匠13歲早熟的女兒弗朗西斯卡,在豬圈的圍墻上那些令人瞠目的涂鴉……那些有名、無名的人物,在奇異小鎮(zhèn)巴切賴托上走動、吃飯、發(fā)呆、談情說愛,不僅空氣中飄著面包味兒,還有歡愛之味兒、人情味兒。這不禁讓我想起電影《濃情巧克力》。冰雪紛飛、景色優(yōu)美、民風保守的法國鄉(xiāng)間小鎮(zhèn)蘭斯克,無法接納異鄉(xiāng)客薇安蘿雪與女兒愛諾,因為她在教堂的對面開了一家“天上人間核桃糖”巧克力店,鄉(xiāng)賢貴族對鄉(xiāng)民們發(fā)出警訊,鎮(zhèn)壓她。但鄉(xiāng)民們敵不過薇安蘿雪的熱情與善良,一點點接近她。
如果說薇安蘿雪是貿(mào)然的“闖入者”,那么面包匠安尼及他的復活節(jié)面包,則是日常生活中的一次“意外”。不過,正是這次“意外”,在看似色情鬧劇里,提出了一個嚴肅的問題:怎樣處理我們與生俱來的兇殘和丑陋?怎樣的路是救贖之路?
——沒有答案。
但是,有評論家說,“其令人驚訝的幽默幾乎達到了哲學的高度?!笔昴ヒ粍?。作家安德魯用十年的時間打磨出來的處女作,真正達到了“含淚微笑”的藝術(shù)效果。
書的腰封上這樣寫道:“一出挑戰(zhàn)承受力極限的情色劇,揭示人類社會最深的隱憂?!倍都~約時報》說:最后,一個愉快開場的故事探討了原始的恐懼、邪惡、寬恕、《舊約》,以及群體的凈化。結(jié)果,這便成了一部既歡樂又讓人不安的小說。而作者安德魯說:“或許只有承認我們最陰暗的本質(zhì),才是不再蒙羞的唯一途徑?!?/p>
掩卷細思,我想到童年——童年,對一個人的成長和作家的影響,怎樣地深遠。
1955年,安德魯生于悉尼。他在充滿鄉(xiāng)野之趣的海邊林區(qū)長大,畢業(yè)后,他當過記者、編劇、導演,參加過“動物研究實驗室”,探索雕塑、建筑、音樂與形體之間的聯(lián)系,而且還創(chuàng)建了“紅色風暴”音樂劇團,專攻融諷刺、情色、幽默于一身的荒誕劇。
安德魯學生時代一直住在一個叫巴瑟斯特的鄉(xiāng)間小鎮(zhèn),安靜無事的周末,他和伙伴們就會跳上一輛車,用三個小時直奔悉尼,開始一場走馬觀花之旅。有一次,他們吃過媽媽的番茄奶酪意大利面之后,又啟程去了新南威爾士藝術(shù)畫廊。在那兒,他們看到兩位來自英國的行為藝術(shù)家,隨著一首老歌重復著緩慢的舞步,一遍又一遍,那么陶醉。無論走到畫廊的哪個角落,歌聲和旋律都追隨著他……那是安德魯與“行為藝術(shù)”最早的相遇?!澳菚r我還不知道那一天終將成為改變?nèi)松蛘叨x人生的一天?!?/p>
多年后,它成為這部作品的原動力。像一粒種子,它的萌發(fā)是因為那時種下的種子。
童年時,安德魯總是坐在地板上盯著祖母的兩條腿,極力分辨祖母的哪條腿是木頭做的——有一天,祖母站在墻上去摘花。墻塌了,祖母從此少了一條腿。后來,安德魯?shù)墓ぷ魇沂亲婺傅年柟夥?。祖母的生活是不是變身為他小說中的“獨腿芭蕾舞女演員”。暗中,有多少不絕如縷的牽系?
初稿寫到三個月時,安德魯去逛一家墨爾本的書店,發(fā)現(xiàn)了一本叫做《夢幻面包》的書,書中記載了一些有關致幻面包的史實。由于身體孱弱、饑餓、疾病以及食物被污染,中世紀歐洲的部分居民,可能生活在一種半恒常的幻覺狀態(tài)之中。這進一步喚醒了他。
童年的記憶以及身邊的事情,杜撰一些,比最初的設想要黑暗得多,但卻希望它仍然飽含著一種人間喜劇式的精神,對人性可能性的頌揚。這是不是作者的初衷?
忽然想起,我在貝爾納的《催情植物傳奇》一書中看到這樣的描述:在古羅馬神話里,主司愛與美的女神維納斯有一條神奇的寶腰帶,里面裝著施展誘惑及神奇魅力的工具,只要她看中了誰,不管什么時候,她都可以取出使用。不過,女神從不讓凡人去碰這寶腰帶里的利器。為了不讓凡人對此感到失望,她賜給凡人一整套愛情工具和春藥,其中包含為數(shù)眾多的催情植物。比如:罌粟、大麻、蔓德拉草、人參、啤酒花、薄荷、曼陀羅……那么,對于頭上頂著蔥花兒味兒、身上罩著汗味兒的俗常人生,是否可以在精神世界里享受一下“面包”的狂歡呢?
——這個,真可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