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菲菲
摘 要:供春壺是紫砂壺藝術(shù)中的精品佳作,有著極高的藝術(shù)審美價值。供春壺造型古樸精工。溫雅天然,質(zhì)純薄而堅實,負有盛名,供春之壺,勝于金玉。本文對供春壺歷史進行了簡要回顧。
關(guān)鍵詞:供春;紫砂壺
中圖分類號:J5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1-0049-01
宜興紫砂壺經(jīng)過近一千年的發(fā)展演變,從最初的煮水,煮茶用的日用生活器皿,逐步演變成今天獨樹一幟的藝術(shù)品,突破其他民間工藝品的局限,承載著中國豐富繁榮傳統(tǒng)文化內(nèi)容,是茶文化、陶文化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不僅可供人們使用,又可供人們把玩、收藏,享有“世間茶具堪為首”的贊譽,并成為舉世公認的最能代表民族風格和氣質(zhì)的茶具。而“供春壺”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提起“供春壺”,紫砂壺藝界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其造型新穎精巧,溫雅天然,質(zhì)地薄而堅實,時人謂之“供春之壺,勝于金玉”。
“信陶壺之鼻祖,亦天下之良工。彼新奇兮萬變。師造化兮元功?!边@是清代學者吳梅鼎在他所著的《陽羨茗壺賦》中對陶壺鼻祖供春的贊頌。
相傳,供春壺是明代正德、嘉靖年間江蘇宜興制壺名藝人所做,此藝人姓龔,名春,字供春。清代學者吳梅鼎贊其為“彼新奇兮萬變,師造化兮元功,信陶壺之鼻祖,亦天下之良工?!惫┐簩⑸钪谐R姷奈飸B(tài)現(xiàn)象濃縮、提煉到紫砂壺的造型設(shè)計之中,首開紫砂壺集日用功能和藝術(shù)欣賞價值于一體的先河。清代詩人周澍曾有這樣的詩句贊譽供春的作品:“寒梧垂蔭日初晴,自瀉供春蟹眼生。疑是閉門風雨候,竹梢露重瓦溝鳴?!庇钟小杜_陽百詠注》記述:“臺灣郡人,茗皆自煮……最重供春小壺,一具用數(shù)十年,則值金一笏?!笨梢姽┐簤氐墓に嚦删秃彤敃r的社會聲望。
據(jù)《陽羨茗壺系》記載:供春當年是吳頤山(吳頤山名仕,字克學,宜興人,極有文名,是吳門畫家唐寅的好友。明正德甲戌進士,以提學副使擢四川能政)家中的一名書童,天資聰慧,因為主人在離城東南40 里的宜興金沙寺讀書,供春常跟隨而去,成為寺里的???。閑暇之時,供春常去看寺中高僧陶工之法“博其細土,捏筑為胎,制成茶壺”,便悉心向高僧求教。他用高僧做壺完后洗手沉淀在缸底的陶泥為原料,仿造金沙寺中一株千年銀杏樹的樹癭(也就是樹身上的瘤)形狀,由于當時沒有工具,供春就模仿著用手捏了一個壺型,用茶匙掏空壺身,然后接上與樹癭紋路相似的壺嘴、壺把,完成了這把“指螺紋隱起可按”的壺。燒成之后的壺非常獨特,古樸可愛,透出一股靈修之氣,連高僧和吳頤山看后都贊不絕口。由于吳頤山的看中以及他在文人墨客中的影響,供春由此聲名鵲起。從此,供春就離開了吳頤山家,專門從事制陶事業(yè),他的制品也被稱為“供春壺”。
供春壺造型新穎精巧,溫雅天然,質(zhì)地薄而堅實,在當時已經(jīng)負有盛名。所謂“供春之壺,勝于金玉”,清代詩人周澍曾有這樣的詩句贊譽供春的作品:“寒梧垂蔭日初晴,自瀉供春蟹眼生,疑是閉門風雨候。竹梢露重瓦溝鳴?!庇衷谥茕杜_陽百詠注》中記述:“臺灣郡人,茗皆自煮...... 最重供奮小壺,一具用之數(shù)十年,則值金一笏。”可見供奮壺的工藝成就和當時的社會聲望。
供春所制紫沙茶壺款式不一,他還創(chuàng)作過“龍蛋”、“印方”、“刻角印方”、“六角宮燈”等新穎式樣,而尤以“樹癭壺”為世所寶重。此壺乍看似老松樹皮,呈栗色,凹凸不平,類松根,質(zhì)樸古雅,別具風格。供春壺作為藝術(shù)珍寶,或秘藏于名門大族之家,或被輾轉(zhuǎn)流傳到海外,或被作偽者精心仿造。但作為陶器,它又易于毀壞,經(jīng)過百年滄桑,傳說越來越多,真正存世的卻極為少見。
自然界中樹、根、瘤、石千變?nèi)f化,人們崇尚自然,親近自然,回歸自然的愿望愈來愈強烈。遠離都市的煩囂,向往田園風光,尋覓健康的生活空間,提升生活素質(zhì),體驗返璞歸真的樂趣,給創(chuàng)作供春壺提供了豐富的素材,為了追求造型別致,我結(jié)合現(xiàn)代陶藝美學理論,巧妙構(gòu)思,藝術(shù)加工,大力夸張,功能美得以統(tǒng)一,將生活中自然的美加以提煉而成為美的藝術(shù)品。紫砂壺的創(chuàng)作題材源于生活,大自然為我們提供了廣闊的創(chuàng)作空間,要將自然素材轉(zhuǎn)化為造型巧妙地紫砂藝術(shù)品,成為高于生活的藝術(shù)品,做到氣韻生動,賦予美感,賞用兼優(yōu)。
龔春傳藝時大彬、李仲芬,二人與時大彬的弟子徐友泉并稱為萬歷以后的“明代三大紫砂妙手”。如今供春壺已不得見,現(xiàn)在流傳的供春壺多為仿品。像近代的裴石民,當代的汪寅仙、徐漢棠等都對供春壺做過研究和仿制。他們?nèi)f變不離其宗,都按照原來供春原作進行仿制,當代宜興紫砂大師顧景舟先生的一件仿品,價格也在20萬港幣左右,足見供春壺的藝術(shù)價值之高。
參考文獻:
[1]周高起(明),董其昌,司開國,尚榮注.陽羨茗壺系:骨董十三說[M].北京:北京中華書局,2012.
[2]高英姿.中國工藝美術(shù)大師顧景舟[M].南京:鳳凰出版?zhèn)髅郊瘓F,江蘇美術(shù)出版社.2010.
[3]徐秀棠,山谷.紫砂入門十講[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