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麗梅
思維導圖是一個簡單、有效、美麗的思維工具。它依據(jù)全腦的概念,按照大腦自身的規(guī)律進行思考,全面調(diào)動左腦的邏輯、順序、條例、文字、數(shù)字以及右腦的圖像、想象、顏色、空間、整體思維,使大腦潛能得到最充分的開發(fā),從而極大地發(fā)掘人的記憶、創(chuàng)造、身體、語言、精神、社交等各方面的潛能。
一、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案例
作為一名一線的語文教師,我也多次嘗試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讓思維導圖與教學內(nèi)容有效地整合,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接下來我將以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語文(新課標人教版)第九冊第9課《鯨》為案例。探討一下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作用。
1. 在閱讀教學中利用思維導圖對學習的內(nèi)容進行梳理,實現(xiàn)思維可視化
《鯨》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語文(新課標人教版)第九冊第9課。課文介紹了世界上最大的動物——鯨的特點和生活習性,還講了由于環(huán)境的變化,鯨的體形逐漸發(fā)生了變化。是一篇充滿趣味性,科學性的說明文。
由于同學們對說明文接觸得比較少,對課文運用的各種說明方法更是不熟悉,加上課文對鯨描述的各方面內(nèi)容也較多,于是在“初讀課文,整體感知”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當孩子們閱讀完全文,我叫孩子們把預習作業(yè)拿出來,預習作業(yè)中有孩子們在預習時,自己嘗試繪制的課文思維導圖。接下來我和孩子們一起合作,請一部分孩子匯報,我和部分孩子在黑板上一起完成了整篇課文的思維導圖。
當思維導圖繪制到這里,整篇文章的結構就出來了,這就是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梳理文章知識點的優(yōu)勢:將孩子們頭腦中的思考結果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實現(xiàn)思維不可視到可視化思維的轉變。
這篇課文的思維導圖一出來,作用可不僅限于此,四年級語文有個訓練重點就是“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以往在概括說明文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時,孩子們往往概括得不夠全面,丟三落四的??蛇@次,看著思維導圖,孩子們很輕松地就把《鯨》這課的主要內(nèi)容概括好了,而且非常準確。
2. 利用思維導圖進行生字教學,舉一反三,大范圍地拓展識字
在教學《鯨》這課的生字時,其中有個“肺”字,孩子們特別容易寫錯,于是我就想辦法,我在網(wǎng)上查閱了關于“肉月旁”的相關資料,利用“思維結構圖”展示了“肉”字從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的演變,讓孩子們知道“肺”字的偏旁“月”表示的是肉,跟身體的器官有關。
接著又利用“圓圈圖”讓孩子們寫出“肉月旁”的一些字,孩子們開動腦筋,發(fā)散思維,寫出了很多“肉月旁”的字。這么一來,孩子們就牢牢地記住了“肺”字,并且能很好地理解“肉月旁”的意思。
豐富多樣的識字方法,識字內(nèi)容的大量補充,讓原本枯燥無味的學習生字環(huán)節(jié)變得有趣,再加上可視化思維導圖地合理運用,孩子們的識字量得到大范圍地拓展,字也記得更加牢固了,課堂有效性提高了,真可謂是一箭三雕。
3. 利用思維導圖為課后小練筆搭建框架,降低寫作難度,讓孩子們妙筆生花
對于孩子們來說,寫作似乎永遠是他們心中的痛,拿起筆來無話可寫;滿腦子的想法又寫不出來。在教學完《鯨》一課后,為了更好地掌握說明文的說明方法,我在課后設計了一個小練筆:運用了學過的說明方法介紹一種你熟悉的物品。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完成小練筆,在這部分,我向孩子們推薦了“氣泡圖”,叫孩子們先完成氣泡圖,確定好小練筆的內(nèi)容再開始寫作。事實證明,孩子們的潛力是不可估量的,孩子們看著自己繪制好的“氣泡圖”,個個有話可說,有話可寫,就連平時一些寫作“苦難戶”也能寫幾百字出來。思維導圖帶給孩子們的好處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
二、歸納與總結
語文閱讀教學就是以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jù),以語文課本為憑借,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在教師的指導下的學生語文閱讀實踐活動。
把思維導圖合理地運用到小學閱讀教學中,在閱讀中運用思維導圖來分析,能使困難、復雜的內(nèi)容非常清晰、系統(tǒng)地突顯出來,因而能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閱讀材料內(nèi)容,更容易地組織和記住所讀材料。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將閱讀材料中最重要的信息進行組織整理,并用自己的語言將它轉換成系列圖式的形式,轉換成可視化思維,可以使概念之間形成體系和層次,并能方便交互。這樣,能幫助我們迅速把握整個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