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劍泉
自2003年以來,我一直從事課題研究,從未間斷。其中,從事作文教研占了課題研究的大半時間。在這個過程中,我的作文教學觀念也在不斷地發(fā)生變化,由最早的“寫作知識論”發(fā)展到“片段作文實踐論”,再到現(xiàn)在的“寫作思維論”,由靜態(tài)的作文成品研究逐漸走向了形成作文成品的思維過程研究。
一、寫作知識的梳理研究
作為一位普通的高中語文教師,教學帶有很大的功利性,作文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的高考作文獲得高分。于是,我的作文教研是從研究高考作文開始的。我曾對歷屆高考作文試題做了細致的歸納總結,并編寫了校本教材《高中作文訓練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內(nèi)容:
評改篇,主要闡述高考評卷的作文評分 標準;
審題篇,主要梳理高考各類作文題型的審題知識;
記敘文篇,對記敘文的知識、結構、模式及寫作方法進行梳理;
議論文篇,對議論文的知識、結構、模式及寫作方法進行梳理;
創(chuàng)新文體篇,對高考考場上已出現(xiàn)過的創(chuàng)新文體進行整理;
素材篇,整理出一材多用的素材使用方法;
鳳頭豹尾篇,如何寫開頭和結尾;
發(fā)展篇,指出什么樣的作文才是深刻的文章。
這本教材,近40萬字,搜集了大量的高考滿分作文,并對這些作文進行了分析和歸類,并精選出結構比較經(jīng)典的文章,供學生進行模仿。盡管我花費了大量的精力搜集整理,并在課堂上進行分析講解,但學生寫出的作文很少令人滿意,并且越來越格式化,缺少了生命的靈動。于是,我開始懷疑這種靜態(tài)的寫作知識分析講解的教學了。與學生反復交流后,我發(fā)現(xiàn)學生作文寫不好,可能是我對學生的各種表達方式訓練不到位,還需要通過片段訓練的方式來專門訓練各種表達方式,甚至通過片段專門訓練各種各樣的開頭和結尾——只要各種片段寫好了,才有可能把整篇文章寫得好。
二、專題性片段訓練教學研究
既然靜態(tài)的寫作知識的分析講解對學生作文水平提高的意義不大,我就只有嘗試著走另一條路,這條路就是專題性片段訓練教學研究。我著重從表達方式的片段訓練開始,首先從課文中精選出一些精彩的表達方式片段,然后指導學生對這些片段進行分析、理解、鑒賞,指出其在細節(jié)刻畫、修辭手法、邏輯推理、句式結構、詞匯選擇、詳略處理、描寫技巧等方面的獨到之處,然后要求學生按照所選片段進行仿寫訓練。我先后進行了以下專題性片段訓練教學研究:
記敘訓練。包括記敘角度片段訓練(第一人稱記敘、第二人稱記敘、第三人稱記敘),概述與詳述的片段訓練。
描寫訓練。包括人物描寫片段訓練(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神態(tài)描寫),環(huán)境描寫片段訓練(自然環(huán)境描寫、社會環(huán)境 描寫)。
說明訓練。包括說明方法的片段訓練,說明順序的片段訓練、說明的準確性片段訓練、說明的邏輯性片段訓練。
抒情訓練。包括直接抒情片段訓練,間接抒情片段訓練(借景抒情法、觸景生情法、詠物寓情法、詠物言志法、融情于事法、融情于理法)。
議論訓練。包括議論文中的議論的片段訓練,記敘文中的議論的片段訓練。
篇章結構。包括開頭和結尾的片段訓練,銜接和過渡的片段訓練。
這些專題性片段訓練教學研究,確實能夠讓學生在表達方式和篇章結構方面獲得很大進步,語言的生動性、表達的條理性、表達方法的多樣性使學生的作文變化很大。但是,對于如何確定一個主題,并圍繞主題展開寫作,還存在著很大的局限,特別是對一些材料的分析很不到位,無法對材料進行準確的概括,無法寫出深刻的文章來。我一直堅持寫“下水”作文,即要求學生寫的作文,我要首先自己寫,親自操作,這樣能夠體驗到學生寫作文的困難之處,從而去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我在寫“下水”作文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這樣一種現(xiàn)象:很多時候,我們對文章進行了構思,有時思考得還比較充分,甚至覺得很不錯??梢坏懗蓵嫖淖郑桶l(fā)現(xiàn)原來所想的東西并不清楚,可能有許許多多的漏洞,寫作時會進行大量的調(diào)整,有時幾乎是另起爐灶。
這一現(xiàn)象說明,寫作并不是把已經(jīng)思考好的東西直接表達出來,而是一個思考的過程。寫作,就是對已有的一些認識、理解、觀點、情感、態(tài)度等進行梳理,并通過一定的方式形象化、條理化地傳達出來。這些過程,涉及到如何立意,如何將立意延展成一篇文章,如何使文章的語言形象生動。這“如何”的過程,都是思維的過程。從這個角度來說,思維是作文教學的靈魂,一點不為過。
三、寫作思維訓練教學研究
重視思維,基本上形成了作文教學的共識。很多有識之士也在從事思維方面的作文教學。但是,從大量的思維作文教學案例或講座來看,這些教師更多的是創(chuàng)設了激發(fā)學生思維的問題情境,卻沒有告訴學生思維的方法。如:提供給學生一幅畫面、一個視頻或一篇文章……教師針對這些畫面、視頻、文章設計一些問題,然后請學生們結合自己的生活進行思考,寫成一段文字,有點類似于中高考時的材料作文。這種情況下,學生也能根據(jù)以往的一些人生經(jīng)驗對所提供的材料和問題做出一些思考,但由于思考的方法并不清楚明白,如很多學生并不知道如何聯(lián)想、如何想象、如何分析、如何綜合、如何類比、如何抽象等這些思維方法,思考并不深入,思考出來的東西常常不合邏輯,寫出來的文章就難免混亂或流于淺表。所以,作文教學訓練思維方法十分重要。2012年春季,我開始將專題性片段作文訓練教學研究轉向了寫作思維訓練教學研究。
思維離不開思維的材料、思維的方法。寫作思維也一樣,是離不開寫作思維的材料和寫作思維的方法的。于是,我著手從寫作思維的材料和寫作思維的方法入手進行寫作思維訓練教學研究。
(一)寫作思維的材料研究
寫作思維的材料主要包括寫作思維所運用到的概念、表象,其中的概念相當于寫作基礎知識,如主題、立意、結構、銜接、過渡、文體、表達方式、敘述視角等。這些基礎知識是寫作的靜態(tài)知識,是寫作思維過程所要提取的內(nèi)容。這部分內(nèi)容已在“寫作知識的梳理研究”中系統(tǒng)地整理出來,這些知識是需要學生理解的內(nèi)容,也是學生在寫作思維時所要提取的思維材料之一。這里要強調(diào)寫作思維的另一類材料:表象。在寫作過程中,作者常常會提取頭腦中儲存的各種表象,對表象進行加工處理,形成作文中的形象。寫作過程中的表象,包括自然表象、人物表象、關系表象和模仿表象。在記敘文和事物說明文中,人物表象、自然表象往往是寫作思維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形象;在議論文、事理說明文、科學小品文中,關系表象是其主要表象,特別是邏輯關系表象;在應用文中,模仿表象是其主要表象,特別是應用文的寫作格式的表象。寫作思維所涉及到的表象的積累過程是我研究的重要內(nèi)容。
(二)寫作思維方法的研究
文章寫作主要有這樣幾個環(huán)節(jié):①立意,即確立主題的過程;②結構,即對文章的內(nèi)容和形式進行全面的設計;③表達,即用恰當?shù)恼Z言文字形成完整的篇章。立意的過程需要立意思維,結構形成過程需要結構思維,表達過程需要修辭思維。
1.立意思維訓練。
(1)原點思維立意?!霸c思維”就是始終突出所要實現(xiàn)的目標,不拘泥于某種方法與途徑,使目標得到最大限度的實現(xiàn)??紙錾蠈懽鲿r立意的“原點思維”是切合題意,符合要求,不能脫離材料。也就是說立意時不能背離這一 “原點”。
(2)因果思維立意。因果思維是根據(jù)事物因果聯(lián)系的必然性來尋求創(chuàng)新突破的一種思維方法,是一般思維中的一種最基礎的操作方式。因果思維主要包括原因分析、背景分析、功能分析,此外還包括由這三種因果思維而產(chǎn)生的措施 分析。
(3)相似思維立意。相似思維就是從一個具有某種性質(zhì)特點的事物身上聯(lián)想到與它的性質(zhì)、特點相似的另一個事物或一類事物。相似思維包括他相似思維與自相似思維兩種類型。他相似思維,是指在兩個獨立的具有外在差異性的事物上洞察到其內(nèi)在性質(zhì)的相似的思維過程。自相似思維,就是從事物局部與整體的相似結構、相似性質(zhì)上,看到局部和整體的一致性、相似性。
(4)發(fā)散思維立意。發(fā)散思維也叫擴散思維或求異思維。它是一種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的思維過程,具有大膽獨創(chuàng)、不受現(xiàn)有知識和傳統(tǒng)觀念局限和束縛的特征,很可能從已知導向未知,獲得創(chuàng)新成果。發(fā)散思維立意,關鍵是掌握發(fā)散思維的角度,并養(yǎng)成發(fā)散思維的習慣。發(fā)散思維的角度常見的有:橫向思維、縱向思維、逆向思維、側向思維。
(5)一分為二的思維立意。一分為二的思維指事物作為矛盾的統(tǒng)一體,都包含著相互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通常指全面看待人或事物,既看到積極方面,也看到消極方面。一分為二的思維的主要思維加工方法有質(zhì)量互變法、對立統(tǒng)一法、否定之否定法,思維形式屬于辯證思維。一分為二的思維是一種動態(tài)思維,需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用聯(lián)系的觀點、發(fā)展的觀點來理解問題,不能用“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態(tài)度對待事物。
2.結構思維訓練。
結構思維,就是指對文章立意、主題的展開性思維,包括對材料和結構的思考,因此,結構思維包括渲染主題的思維(賦形思維)、材料分析的思維(路徑思維)、謀篇布局的思維(模仿 思維)。
(1)賦形思維。
所謂“賦形思維”,就是寫作者對自己所要寫的文章的主題、立意(思想、情感、氛圍、性格、特征、信息)的渲染化、造勢化、清晰化寫作行為中所運用的思維操作技術。
重復與對比是寫作賦形思維的基本操作方法。所謂“重復”的賦形思維操作,就是指主題展開(材料生成、結構生成、起草行文)的寫作過程中,選擇那些和自己的寫作主題、文章立意的主題信息、性質(zhì)、意思、情調(diào)相同、相似或相近的文章因素(文章材料、結構單元、段落、語段、句子、詞匯)進行謀篇、結構、構段、造語、行文,以增強文章的感染力、說服力。
所謂“對比”的賦形思維,就是指主題展開(材料生成、結構生成、起草行文)的寫作過程中,選擇那些和自己的寫作主題、文章立意的主題信息、性質(zhì)、意思、情調(diào)相反、相對、相背的文章因素(文章材料、結構單元、段落、語段、句子、詞匯)進行謀篇、結構、構段、造語、行文,以反襯文章的感染力、說服力、說明力,即反差。
(2)路徑思維。
在寫作過程中,主題生成以后,最終要把它落實到具體的材料或者說形象、意象上去,使形(材料)神(主題)統(tǒng)一,構成具有重復與對比的主題性質(zhì)的材料之樹。那么怎么去生成、組織這些構成重復、具有對比的文章材料呢?或者說,從什么途徑、什么思路去分析那些用來組成重復或?qū)Ρ鹊闹黝}、性質(zhì)關系的材料(形象、意象)呢?這種賦形思維的途徑、路線、角度,就是寫作文章時分析研究材料的路徑思維。路徑思維的主要思維加工方法是分析,再輔之以綜合。路徑思維常見的類型有:因果思維、構成思維、過程思維、程度思維、相似思維。
(3)模仿思維。
模仿思維是指作者在大腦中已儲存了某些可以作為示范的文章樣式(文章表象),在寫作過程中模仿這個文章樣式進行構思的思維??梢宰鳛槭痉兜奈恼聵邮剑覀兎Q之為文章圖樣,這種文章圖樣實際是一種集內(nèi)容與形式于一體的模仿表象,但在實際寫作中,人們給予更多關注的是文章圖樣中的結構。所以,模仿思維實際上是模仿結構思維。我們要訓練學生在自己頭腦中建構起記敘文和議論文的結構樣式,這樣學生在寫作時才有模仿的對象,也只有在模仿的基礎上才能創(chuàng)新文章的結構樣式。
3.修辭思維訓練。
修辭思維就是對句子中所用的字詞的生動性、形象性、明白性、渲染性的考慮與選擇。修辭思維主要的思維加工方法是聯(lián)想、想象、分析,思維形式有的屬于直覺思維,有的屬于形象思維,有的屬于抽象思維。在中學階段,修辭思維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語言的生動性思維。
語言的生動指的是語言具有張力、活力,能夠感動、感染讀者。常見的語言生動性思維方法有:幽默法(自嘲法、將錯就錯法、張冠李戴法、比喻法、聯(lián)想法、諧音法)、修辭格法與邏輯語句法(對比句、假設句、轉折句、因果句、條 件句)。
(2)語言的陌生化思維。
所謂“陌生化”,就是“換一種說法”,采用與眾不同的獨特的語言,給人以新穎、強烈的審美刺激。語言的陌生化思維常見的有:詞匯陌生化(精選動詞、仿造詞語、詞類活用、巧用色彩詞),語法陌生化(超常搭配、巧用標點),修辭陌生化(通感、反復、夸張、比喻、比擬、移用等)。
(3)議論句的展開性思維。
議論文寫作時,總要對一個觀點展開議論,那么展開議論的句子具有什么特點呢?這些句子之間是什么樣的邏輯關系呢?實際上,議論句分為四種:觀點句——表示判斷的句子(即應該什么或不應該什么,贊成什么或反對什么,……);闡釋句——闡釋原因或內(nèi)涵或作用或發(fā)展的句子,從正面闡釋或從反面闡釋;例證句——證明觀點的事例和名言警句;總結句——可以結合觀點對闡釋和例證進行總結,也可以是提出的一種解決辦法。因此,議論句的展開思維實際上就是考慮如何組織和安排這四種類型的句子。
我從寫作過程中的立意、結構、修辭三個方面來研究寫作思維的具體方法,將這些思維的具體操作步驟、操作原則、注意事項等對學生進行示范和講解,并設置一定情境對學生進行寫作思維訓練,走出了一條作文教學的別樣之路。
我的作文教學從關注作文成品轉向了關注形成成品的思維過程,使我的作文教學研究越來越接近寫作的本質(zhì)了。在研究過程中,我慢慢揭開了寫作思維過程的“暗箱”,使寫作思維過程的各個“細節(jié)”敞亮地展現(xiàn)在大家眼前,使寫作思維不再具有神秘性。這些研究已得到了廣大師生認可,也讓我十分興奮。同時,我也知道,寫作思維博大精深,我所探究的只不過是學生寫作的思維過程,對于文學寫作、學術論文寫作等思維,還未登堂入室。寫作思維探索之路還很漫長,我將不斷努力。
(四川省成都市雙流縣雙流中學;610200)
寫作雋語
◎思維是寫作的靈魂,思想是作文的靈魂;思維是形成思想的過程,思想指導思維的行程。沒有思維的寫作只能是胡亂涂鴉,思維欠缺的寫作難以形成作文的深刻靈魂。有思想的人才會真正有思維,沒有思想的人只會鸚鵡學舌。
◎?qū)懽髂芰Φ谋举|(zhì)是寫作思維能力。寫作思維能力是為作文的材料、主題、結構、語言這四個方面服務的。作文的四個方面如同房子的四個要素:素材好比建房時的建筑材料,沒有鋼筋、水泥、河沙等材料,房子就不可能建成;主題好比房子的用途,如果不知道房子是拿來干什么的,就不知道該按什么樣的標準去建房;結構猶如房子的框架,只有設計好框架,房子才會有扎實的骨架;語言仿佛房子的裝飾,斗拱、飛檐、尖頂、曲壁等總能使觀眾對房子產(chǎn)生不同的意趣。所以,要想寫好作文,就必須扎實訓練素材積累的能力、提煉主題的能力、謀篇布局的能力、語言修辭的能力。
◎?qū)懽魇俏也豢扇鄙俚囊环N生活方式,如同空氣一般,習慣了呼它、吸它,卻感覺不到它,一旦離開了它就感到窒息難受,甚至無法生存。所以,我寫故我在。
◎?qū)懽魇峭纯嗟?,因為它讓作者愁腸百結、輾轉反側、茶飯不思;寫作又是幸福的,因為它讓作者的情感得到宣泄,思路得到清理,人格得到提升。作文總是痛苦與幸福相戀而產(chǎn)下的 孩子。
◎人總是有表達自我的欲望,表達自我的最好方式就是寫作。因為寫作不需要他人面對面地傾聽,也不需要他人面對面地對這種表達指指點點,只需要作者與自己的心靈進行對話,與自己的靈魂進行交流。寫作是寂寞孤獨的作者一個人的狂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