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剛 范振國 李娟
摘 要 在新聞采訪過程中,電視記者往往需要出鏡來對被采訪對象進行采訪活動。這個過程可以給電視觀眾以更強烈的視覺沖擊力,起到一定的收視效果。而在采訪過程中如何與被采訪對象做好溝通工作,則是新聞采訪過程中一個很少被討論的話題。一般來說,電視采訪活動有著一定的即時性和嚴肅性,我們對新聞中被采訪對象的感情要進行一定的顧及,同時還要照顧到電視觀眾的感受。正是基于這種采訪過程中的特殊性,我們才應該對此進行系統(tǒng)的討論。本文從新聞采訪的角度討論了記者與被采訪對象的溝通問題。
【關鍵詞】新聞采訪;被采訪對象;溝通
1 引言
隨著我國電視新聞媒體不斷的發(fā)展, 在電視新聞媒體行業(yè)之間產(chǎn)生了激烈的競爭。面對眾多觀眾的訴求,如何完成一次成功的采訪成了新聞記者在采訪過程中必須面對的問題。而在采訪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如何處理好與被采訪對象之間的溝通問題。新聞采訪是記者與被采訪對象之間互動交流的一個過程,在現(xiàn)場的采訪中,不僅要做好事前的采訪準備,還需要臨機應變,與被采訪對象做恰當?shù)臏贤āV挥性诓稍L中充分照顧到被采訪對象和觀眾的雙重感受,新聞采訪工作才能夠取得一定的成功。
2 影響記者與被采訪對象交流的因素
2.1 記者前期采訪準備不足造成的影響
一般認為,新聞采訪工作就是與人打交道的過程。而要想讓這個過程更加精彩,就需要做好提前的采訪準備。對一些人物的采訪,應該根據(jù)其特色進行不同程度的前期準備。只有準備到位,才能更好的達到與新聞人物采訪的目的,使新聞采訪工作更加成功。因此我們說,新聞采訪之前的準備,對于新聞采訪的成敗影響是巨大的,對于與被采訪對象的溝通工作而言是重要的。在資料準備的過程中,新聞采訪記者應該搜集新聞的背景資料,準備好相應的問題,列好新聞提綱以及準備好采訪器材等。在還沒有接觸采訪對象之前,就應該對被采訪對象有了一定的基礎認識。如果沒有做好前期的準備,對于被采訪人物的背景了解不足,在采訪過程中可能會引起被采訪人物的反感,甚至出現(xiàn)拒絕接受采訪的情況出現(xiàn)。
2.2 采訪過程中記者和被采訪對象之間個體差異的影響
采訪過程中,記者與被采訪對象之間個體的差異也會對采訪溝通的過程造成一定的影響。人是社會性的動物,個體之間的差異可以體現(xiàn)在性格、外貌、種族、性別、年齡、立場、教育程度以及家庭背景方面。有著不同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的人,對于不同事件的看法也不同。在采訪的過程中,記者所站的角度一方面體現(xiàn)了記者所在媒體的角度。但在出鏡過程中,記者更代表的是他本人的對某一新聞的看法。新聞記者的采訪過程中的種種細節(jié)都受到新聞記者自身的經(jīng)歷的影響。然而,出鏡的被采訪對象也同樣擁有自身的特質。被采訪對象對新聞的看法,以及他如何看待記者提問問題的角度都會決定他是否愿意為記者提供有益的信息。記者自身的情緒問題也會對采訪溝通過程造成一定的影響。如果沒有一個很好的情緒作為支撐,記者很可能無法很好的完成與被采訪對象的溝通工作。
3 如何做好與被采訪對象的溝通工作
3.1 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制定合理的采訪溝通計劃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新聞采訪工作更應該秉持這樣的一個標準。新聞采訪工作是一個面對面的現(xiàn)場溝通的過程,如果不做好前期的資料準備,往往不能和被采訪對象進行正常有效的溝通。做好前期資料的準備工作,是一種對工作負責的表現(xiàn),更是對采訪對象尊重的表現(xiàn)。面對未知的情況,我們應該保持一定程度的敬畏心,去進行相關的資料的分析。在資料準備的過程中,還應該根據(jù)已知的信息去挖掘到一些未知的信息,以給采訪的過程制造一定的話題。新聞采訪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考驗著采編記者的應變能力,但是前期的準備計劃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除了對于采訪對象的了解和認識之外,還應該根據(jù)話題的特殊性選擇合適的問題切入角度,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調動采訪對象的感情,使溝通過程更加的順暢。對于問題的提出還應該提前列好提綱,針對最關鍵的問題有針對性的和采訪對象進行溝通,這樣才能抓住新聞事件的關鍵。
3.2 在采訪時要注意給予采訪對象充滿善意的第一印象
在日常生活的交流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第一印象會對以后的交往產(chǎn)生很深遠的影響。在新聞采訪中也是這樣。新聞采訪工作是一個即時的,短期的交流過程。如果不注意營造一個善意的第一印象,可能會給采訪工作帶來不愉快的后果。因為記者在采訪的進程中,是一種特殊的因素闖入被采訪對象的視線內的,這種闖入會造成被采訪對象一定程度的心理防御。而善意的第一印象有助于打破采訪對象構建的心理防線,從而有效的拉近雙方的距離,造成良好的采訪效果。友善是人與人接觸時良好溝通的前提,人與人之間可能有著性格上的差異,但是善意在交往的過程中都是共通的。善意的第一印象是進行良好溝通的基礎。
3.3 在采訪過程中尋找共性拉近距離
記者和采訪者之間總是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差異,為了消除這種差異,我們應該更好的找到我們之間的共性,拉近與被采訪者之間的距離。人們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都有一定的共性心理,會潛移默化的認同那些與自己有相同點的人的觀點。只有在采訪的過程中找到與采訪對象的共同點,才能與被采訪對象有更多的共同語言。在新聞采訪的過程中,我們一般是與一個相對來說比較陌生的人交談,要想獲得更好的溝通,記者就必須盡可能的尋找彼此之間的相同點,從而更好的引發(fā)被采訪對象之間的共鳴。
3.4 善于調整情緒,并引導與被采訪對象之間的話題
調節(jié)情緒,不僅僅是對自己情緒的調節(jié),還包括對于采訪對象情緒的調節(jié)和引導。一些采訪對象由于種種原因,不愿意在鏡頭面前展露自己的觀點或者情況。還有一些采訪對象面對鏡頭會出現(xiàn)一些緊張的情緒。面對這些情況,采訪者一定要善于溝通,設身處地的考慮到被采訪者的處境,才能更好的調整采訪對象的情緒,并引導一定的采訪話題。
4 結語
新聞采訪的過程是一個即時的過程,為了更好的做好被采訪對象的溝通工作,我們應該做好前期充分的準備工作,并在采訪的過程中不斷的拉近與被采訪對象的距離。只有提高記者自身的應變能力,才能使新聞采訪的溝通過程更加的順暢。
參考文獻
[1]何琳.新聞采訪質量的控制探討[J].新聞研究導刊,2016(09).
[2]孟志平.新形勢下新聞采訪的技巧分析[J].新媒體研究,2016(09).
作者單位
張家口市崇禮區(qū)廣播電視臺 河北省張家口市 076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