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春
恩施市施州民族小學自建校以來,始終秉承“德”文化理念,本著“對孩子一生負責”的辦學宗旨,以德育人,扎實做好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校本課程建構(gòu)、課堂教學改革三件事,給力學校品質(zhì)提升,促進了學校的快速健康發(fā)展。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敝逃姨招兄壬俚馗攀隽私逃谋举|(zhì)。真為“德”之首,誠為“德”之本,育人先育德。恩施市施州民族小學以“德”文化為整體架構(gòu),以“崇德、勵學、善為、篤行”校訓文化為基石,強調(diào)一個人只有先學會做人,才能把事做好。崇德與勵學表現(xiàn)了學校對“品”與“知”的重視,善為與篤行則進一步強調(diào)學校踐行“行”與“為”的態(tài)度和能力。
一、管理育德,剛?cè)岵?/p>
隊伍建設以德為先。學校提出了“教師12修煉”,每學期有“師德講堂”,印發(fā)的教師工作筆記本、教師工作手冊,甚至辦公室,都有“施州民族小學教師12修煉”,旨在通過耳濡目染、朝夕熏陶,提升師德。學校堅持把黨建工作和師德師風建設作為最大的政績來抓,通過抓“黨員先鋒示范崗”和常態(tài)化開展師德主題教育活動、課外訪萬家活動,激濁揚清,凝聚正能量。
學生素質(zhì)習慣第一。葉圣陶說:“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睂W校提出了“施州小學學生八個好習慣”(見人問聲好、走路靠右行、清潔自己做、飯菜吃干凈、寫字姿勢正、做操有精神、每天勤讀書、主動常提問),每天的大課間,全體學生齊讀,強化習慣養(yǎng)成;通過“小交警”“學生會”和教師值日崗,督查學生習慣養(yǎng)成;通過宣講“學生行為習慣一日常規(guī)”,落實“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從上學、上課、課間、做操、升旗等方面,提出具體的行為要求。
二、環(huán)境育德,情境相諧
書香雅其行。學校以建設書香校園為抓手,讓“德”“潤物細無聲”。學校以“忠孝雅誠”“施小之星”“生活實踐小看臺”為主題打造四橫四縱走廊文化,以“書法藝術(shù)”為主題建設校園書法文化長廊和翰墨書法工作室。以校史館為載體的學校展示廳,引領師生向善、向上,在傳承經(jīng)典中陶冶道德情操、在學習身邊人物故事中不斷追求進步。學校以校圖書室、閱覽室為基礎,建設班級圖書角、書法角、校園書吧和數(shù)字移動圖書查詢終端,讓校園真正成為書的海洋。
綠色美其行。播種綠色,凈化心靈。學校依托“文明交通教育基地”,精心規(guī)劃、設置交通標志、交通標線,給校園道路命名賦予“德”的寓意:“崇德路”“善為路”“勵學”“篤行路”……因為道路標識的提醒,孩子們的行為有了不自覺的約束。
三、課程育德,滋養(yǎng)生命
德育先行,貴在育德。育德樹人,課程是主陣地。學校在充分依托國家規(guī)定的基礎性課程進行德育有機滲透的前提下,自主開發(fā)校本課程,以期達到經(jīng)典潤心、藝術(shù)育人、社會造就人的教育效果。
閱讀經(jīng)典。學校自主開發(fā)了以《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二十四孝》《詩詞楹聯(lián)》等國學經(jīng)典為主要內(nèi)容的“忠”“孝”“雅”“誠”系列誦讀課程,分年級確定必背內(nèi)容,并實行期末檢測;開辟了20分鐘晨讀空間,引導學生在大聲吟誦中感其境、動其心;開展了書香班級評比活動,通過各班展示班級圖書數(shù)量、圖書借閱數(shù)量、讀書筆記、讀書交流會等,營造“人人誦經(jīng)典、個個有詩文”的書香氛圍,樹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高遠志向。
藝術(shù)陶冶。民族文化是學校的根,是學校發(fā)展的營養(yǎng),傳承本地非物質(zhì)文化也是學校的義務,更是學校“德”文化的血液。學校著眼恩施民風民俗,把學生身邊的藝術(shù),特別是優(yōu)秀的“三民文化”引入校園,移植課堂,形成了獨特的校園藝術(shù)教育特色。2010年秋,學校組建了“走向明天——民樂管樂訓練基地”和“書法教育基地”,開發(fā)了民樂、管樂、聲樂等13類課程,每周為孩子提供5課時的免費訓練。特色課程的全面開設,使學生在節(jié)奏與旋律、色彩與線條、漢字與墨韻中陶冶美、創(chuàng)造美、傳承美。同時,1-6年級全面開設寫字課,3-6年級開設軟筆書法課,全體教師參與漢字書寫訓練。
健康推動。學校依托“足球特色試點學?!钡慕ㄔO,開發(fā)了籃球、足球、乒乓球、花樣跳繩、武術(shù)、健美操等體育類課程,形體舞、街舞、爵士舞、拉丁舞等舞蹈類課程,每周為有這些愛好的學生提供2小時培訓。同時,創(chuàng)辦球類俱樂部、課間花樣跑操和每天半小時的晨練微課程,為學生的健康身體打底子。學校堅持“寓德育于體育教學之中”,在學生學習體育技能技巧和體育鍛煉時,進行意志品質(zhì)、艱苦奮斗的教育,以及文明禮貌、行為規(guī)范、團結(jié)協(xié)作和勞動觀念的教育,在體育競賽中進行集體主義教育。
科學啟迪。學校長期堅持落實周一下午2小時的科技制作、科幻畫、七巧科技等科技類課程。設置趣味智力角,為學生搭建課余“玩”的平臺,啟迪“玩”的智慧,使學生在想象中發(fā)現(xiàn)美,在游戲中創(chuàng)造美。讓學生了解科學家的故事,領悟科學家的崇高品德;在小組合作中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文明習慣。
家校共建。為有效搭建“家校共育、家校共管”平臺,學校請家委會參與班級管理,通過“家長義工”“家長講堂”等,實現(xiàn)了“小手牽大手”與“大手牽小手”雙互動,孩子影響著家長,家長也影響著孩子,家長之間共同影響、共同進步,達到了“文明齊步走”的良好教育效果。
四、活動育德,形神兼修
學校充分利用每一次活動,“寓德育于實踐活動之中”,精心設計每一次德育主題活動,真正達到一次活動培訓一批人、影響一群人的效果。
搭建平臺。學校對升旗、重大節(jié)日、開學(畢業(yè))、班隊會等德育常規(guī)活動進行精心設計,達到了“周周有升旗主題”“節(jié)日有文化內(nèi)涵”,開學典禮、開班典禮、畢業(yè)典禮別開生面,每兩周有一次主題班會或隊會。這些活動的開展,無疑會成為孩子人生中寶貴的精神財富。
全員爭星。學校開展了“爭施小之星”主題教育活動。學校依據(jù)《施小之星評價細則》和《爭星計劃表》,以個人爭“施小之星”為切入點,以小組爭“星星小組”、班級爭“我班最亮”、年級爭“群星璀璨”為主線,形成不斷完善的德育評價體系。為讓目標管理更加具體,我們又將“施小之星”分為“文明之星、健康之星、智慧之星、勞動之星、特長之星”五星。學校還搭建了“星光舞臺”,展示星光優(yōu)勝者。連續(xù)三個月都能爭得同一顆星的學生,通過申報,可以在“施小星光大道”展示自我風采,成為校園偶像。
校園三節(jié)。學校定期舉辦民族文化節(jié)、陽光體育節(jié)、校園科技節(jié)。校園民族文化節(jié)以誦經(jīng)典、展心得、賞書畫、唱民歌、奏民樂、跳民舞等不同形式精彩演繹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藝術(shù),全面展示素質(zhì)教育成果。陽光體育節(jié)全面展示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競技技能和團結(jié)協(xié)作精神。校園科技節(jié),以講科學家的故事、七彩科技小制作、科技小發(fā)明、科技實踐活動為主題,營造濃厚的科學文化氛圍,全面提升孩子的科學素養(yǎng)。“校園三節(jié)”以其豐富的內(nèi)容,多元的跨學科資源,靈活的學習方式,使師生信其道、養(yǎng)其習、懂其禮、明其儀、知其行。同時,每年的“校園三節(jié)”活動都會評選“精神文明道德風尚獎”,對在活動中組織得好、講文明、講風尚的團隊進行表彰,努力體現(xiàn)“德藝雙馨”的活動成果。
四項教育。學校堅持以“師德師風教育、文明行為教育、安全法紀教育、健康衛(wèi)生教育”四項專題活動為載體,把立德樹人作為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重點,設計文明禮儀月、安全教育月、健康衛(wèi)生月、感恩回報月等月主題活動,陶冶師生情操,凈化師生心靈,全面推進學?!暗隆蔽幕ㄔO。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施小人將會繼續(xù)以“德”文化為根基,以“崇德、勵學、善為、篤行”校訓文化為基石,以“書香校園”為抓手,以“校園三節(jié)”為平臺,以“四大基地”(書法基地、民樂培訓基地、交通安全基地、生活實踐基地)為支撐,以“五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