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玉蘭
由于寫作是語言知識的綜合運用,它涉及語法、時態(tài)、表達、拼寫等方方面面,有的孩子在寫作時心里有話表達不出來,寫出來的句子常常是按中文順序一個詞一個字地堆砌而成,單詞、語法錯漏百出;有的孩子拿到作文題目的時候腦子里一片空白,不知道要寫什么。寫作,成了小學英語學習的最大短板。要想改變這一現(xiàn)象,首先教師必須明確各階段的寫作目標,由“讀”入手,多“仿寫”,增“改寫”,讓學生從最貼近生活的東西寫起,循序漸進,步步夯實,厚積薄發(f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加強英語短文閱讀,厚積薄發(fā)
閱讀是吸收語言材料、增加語言知識、鞏固并擴大詞匯量、熟悉常見句型的重要手段,簡單的生活小短文通俗易懂,易于模仿,朗朗上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寫作能力。所以,要想學生英語寫作好,教師就要給他們創(chuàng)造大量的閱讀機會,厚積薄發(fā)。因為閱讀不僅可以擴大詞量,而且可以學到很多寫作時常用到的開頭語、結尾語、銜接語、習慣用語及表達自己觀點的句型等,學生有了這些寫作基礎知識,寫作時就會得心應手,就能寫出語篇連貫且結構完整、語句通順的短文。通過持之以恒的閱讀,能為學生英語短文寫作做好儲備。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做教學的有心人,把歷年來學生寫的優(yōu)秀小短文留存下來,分門別類(如寫家庭的、寫自我的、寫興趣愛好的、寫朋友的等等)印編成冊,供學生賞讀、借鑒。相信學生在不斷的閱讀中日積月累,細心汲取各種生動、地道的表達,寫作時就會游刃有余,自由從容,寫出膾炙人口的好文章。
二、注重“字詞—句子—段落—篇章”訓練,循序漸進練表達
英語寫作中詞匯好比血肉,語法好比骨架,句子段落就是外貌,三者并駕齊驅,才能寫出有血有肉的生動語言。而在寫作中,也只有積累到足夠多的英語單詞時,才能更清楚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新課標對學生寫作能力的要求是分級的,比如,在三年級之前主要是詞匯的積累,四年級開始要求學生用詞組或簡單句為圖片寫出說明;能寫出簡短的文段,五年級時能簡單描述人物或事件,因此,每個年齡階段對寫作指導的側重是不同的。在實際教學中,四年級之前,教師要想方設法讓學生積累新單詞,并學會用這些新單詞組成不同的詞組,為寫打下堅實的基礎,如新學robot后,教師給學生四條橫線,讓學生在橫線上填寫與robot相關的詞組,學生集思廣益后會出現(xiàn)a new robot,make a robot等,這種組詞不但大量再現(xiàn)了以前的舊單詞,還為學生今后寫作的準確用詞、擴詞、描寫做好了充分準備。在四年級,我們可以采用“由說導寫”的方式激勵學生寫語法正確的句子,具體我是這樣做的:先分組,每組給出不同的新學單詞、詞組,讓學生在5分鐘內造出語法正確的句子,越多越好,如,給出詞組play the piano,讓一個組的學生圍繞這個詞組輪流說句子,由一名學生記錄組內同學所造的句子,最后把記錄的句子上交老師,教師嚴謹?shù)貦z查語法問題,造句數(shù)量多且正確的組為勝,學生在激烈的競爭中達到造句、擴句、正確表達的目的。在學生能熟練地運用語法表達句子后,教師可以嘗試圍繞主題,開展課前2分鐘演講,演講主題以我的教室、家庭、朋友、愛好為主,從說慢慢過渡到寫,開始時教師應該在課上示范說的內容,再引導學生仿寫、仿說。為鼓勵孩子自信地在班級里“說”,教師也可以讓學生預先打好“說”的草稿,教師check說的內容,并在語法、表達上加以指點,這樣學生說得就更有底氣了。當孩子們完成了“說”的過程,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把說的內容正確、工整地謄寫下來,張貼在班級里,期末時把這些小文章整理成冊。周而復始,以期學生能在聽、說、寫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在小學高年級,教師更要鼓勵孩子英語寫作,要教孩子學會回憶自己所經歷的事情,學會從事例中回味自己的感受。多想一些讓孩子積累材料的活動,比如做游戲,讓他們親身體驗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和結果;這些內容可以用英語寫在日記中,也可以寫在專門作文訓練本中,教研組可以利用英語節(jié)在學校里組織學生開展優(yōu)秀習作展、編輯學生作品專輯,幫部分優(yōu)秀作文找到發(fā)表的機會,讓更多的學生自信地進行英語寫作。
三、開展組內互評、互改,取長補短
習作互評并不是教師推卸責任的表現(xiàn),而是新課程理念下的一種互動學習方式,為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創(chuàng)造了機會,能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組內互評是通過找別人的“麻煩”培養(yǎng)他們自己嚴謹、科學的寫作態(tài)度。小學英語習作的主題一般都很貼近學生的生活,不難寫,學生主要的錯誤往往是在單詞的拼寫、語法的使用和準確的表達方面,對學生的感想要求并不高,因此互評的重點落在語法、拼寫方面。我們的習作互評一般在高年級開展,由4~6名學生組成一組,選出組長協(xié)調評改任務,評改可以是針對組內成員的作品,也可以是對他組成員的習作。在互改的初級階段可以由教師挑選具有典型性的作文,人手一份復印給大家,先由學生獨立評改,再由教師導評,指導學生修改習作的基本方法,讓學生領會評改的要點,再由小組成員集體評改一篇短文,找到問題所在,圈圈點點,等學生修改得心應手后再放手讓組內成員互改、互評。教師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預先瀏覽大部分的習作,再針對寫作的主題提出評改的注意事項,選取其中典型的錯例進行預評,接著把評改的權利交給學生,讓學生在作文里找出錯字圈出來,找出病句畫出來,找出表達不通順的點出來,學有余力的學生還可以在旁邊進行批注或寫出準確的表達。為提高學生的寫作、評改水平,教師也要對學生的評改進行“后處理”——對于評價精準的組在課堂上予以表揚,對于評改馬虎的組進行列舉、指正,并指導學生根據(jù)別人的意見去改寫自己的作文。
學生能得心應手地寫好一篇英語作文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教師由易到難、由淺入深一步步引導,一步步夯實。只有讓學生讀過大量文章,并且有意識地將其中的精彩部分儲存于記憶之中,才能保證下筆流暢;只有讓學生夯實字、詞、句的訓練才能保證文通字順;也只有讓學生互評互改才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寫作癥結所在,保證語法的準確,從而提升寫作水平。作為引導者,教師應在學生閱讀、仿寫、改寫過程中逐步滲透寫作技巧,強化寫作訓練,適時給予語法上的歸納,有效指導學生英語寫作。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