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亮
一、問題的提出
在學校的教研活動中,經常聽到有些低年級老師(尤其一年級教師)抱怨:“我們班的學生上課一點也不活躍,死氣沉沉的,什么活動也搞不起來!”也有的說:“我們班正好相反,太活躍,一旦動起來就靜不下來!真煩人!”我想這不是個別現(xiàn)象,而是低年級教學中存在的普遍問題。課堂上如何讓學生“動”起來,動起來后又如何“靜”下來,做到“動”“靜”結合呢?這是一個值得思考和探討的問題。
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
我以前教過一年級,對一年級課堂教學中的“動”“靜”問題有如下策略:
(一)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動”起來
低年級學生正好處在形象思維發(fā)展的階段,根據這個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長發(fā)育的規(guī)律,學生能否對所要學習的知識產生興趣,是否愿意主動地學習,教師的煽動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教師可根據所學知識的特點,運用不同的方式,組織相關的語言,如:游戲的形式、故事的形式、問題的形式、生活中的實例等,配合相應的,具有煽動性的、幽默的語言,往往能夠很快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課堂有效地學習做好鋪墊。
1.精心設計學生喜聞樂見的小游戲,老師充當煽動者
在課堂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游戲,所以根據小學生的這個年齡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經常設計一些孩子們喜歡的小游戲,以此來愉悅孩子們的身心,提高課堂效益。
2.靈活多樣的課堂組織形式,老師充當“傻子”
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學過程的豐富與生動與否,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上課積極性。低年級學生注意力保持時間短,對一種學習方式很快就厭倦,鑒于這種情況,在課堂教學中我采取豐富多樣的組織形式,不斷變換花樣,激活學生的思維,開闊他們的視野,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在情境中提煉數學概念理解得快并不容易忘,這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課堂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效率。
3.以“外動”促“內動”
課下,我常給學生布置一些操作簡單或匯報性的作業(yè),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讓他們在活動中享受到學習的樂趣,還得到了爸媽的夸獎。孩子們有了成就感,上課的積極性大增,課堂上更容易“動”起來。
4.制訂孩子們喜歡的獎勵措施
低年級學生,更愿意得到老師感性的表揚和獎勵。遵循孩子的心理需求規(guī)律,我毫不吝嗇自己的表揚,只要學生有點滴進步,就大加贊揚。學生高興了,上課的積極性就很容易被調動起來。另外,我還買來彩紙,剪成小紅花、大蘋果、五角星、各種孩子們喜歡的小動物等,作為獎品獎給他們。為了得到我的獎品,孩子們的上課積極性特別高漲,想讓他們“不動”都不可能。
(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讓學生“靜”下來
“動”讓我們感受到課堂的生動與活潑,而“靜”則是實現(xiàn)語文課堂教學終極目標行之有效的手段。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室里靜悄悄,學生集中思維,要珍惜這重要時刻。”離開了安靜的思考和品味,語文課堂是不完美的,也是沒有生命力的。所謂“靜能生慧”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那怎樣讓“動”起來的孩子在短時間內“靜”下來呢?我是這樣做的:
1.眼睛暗示法
當學生吵鬧時,我先用眼睛告訴他們:你該安靜下來了。因為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一般情況下你用眼睛掃射這么一圈,大多數學生很快會安靜下來。
2.數字提示法
如果眼睛的示意不能讓你的學生馬上靜下來,可采用第二招:數字暗示法。我和學生提前約定:如果大家在吵鬧時,我喊數字“1、2、3”,同學們馬上在心里想:“靜下來?!敝灰暗健?”,大家不管做著什么必須停下并坐端正。這種方法非常奏效,一般情況下,只要我喊到數字“2”,全班同學都能坐得直直的,安安靜靜地抬頭看著老師,準備聽老師講話。
3.旁敲側擊表揚法
當學生吵嚷不休時,你可以抓住表現(xiàn)好的某一個同學大加贊揚:“看某某坐得真端正!”“某某的注意力真集中!”等。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贊揚,你夸一個學生,其他學生也會馬上跟著效仿。這樣課堂秩序很快就安靜下來了。
4.音樂療法
學生騷動的心實在難以靜下來時,老師可播放一些舒緩的音樂,讓學生在優(yōu)美的旋律中慢慢將心沉靜。這種做法,我一般在學生寫字時用。
(三)“動”“靜”結合才是課堂教學的完美追求
“動”“靜”結合的教學方法在操作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適度。“動”得過火容易出現(xiàn)表面鬧哄,實則教學效益低,學生真正參與學習和思維少的現(xiàn)狀,而且容易出現(xiàn)課堂混亂、難以收場的現(xiàn)象。但如果過于“安靜”,則又容易出現(xiàn)課堂氣氛沉悶的局面,并且過“靜”的課堂容易讓學生疲倦,產生厭倦心理。所以,在運用時一定要做到“動”“靜”相宜。
三、取得的成效
自從實行“動”“靜”結合的課堂教學以來,我們的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課堂氛圍明顯好轉,課堂氣氛積極活躍,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形成了良好的課堂風貌。該“動”的時候,他們積極踴躍發(fā)言,動手動腦思維活躍;該“靜”的時候,他們認真聽講,專心致志。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養(yǎng)成了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