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旭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都是平等的,不管你在哪個階層,不管你富有還是貧窮,不管大人、小孩還是老年人都要相互尊重,不要因為自己處在強勢人群之列,就居高臨下輕視或看不起弱勢群體,對之嗤之以鼻,或傲慢或冷酷,覺得高人一等,滿臉的不屑、不耐煩,這樣的行為和表現是對他人人格的嚴重輕視和侮辱。作為老師,接觸的都是璞玉般的青少年,他們的思想需要精心疏導,他們的心智需要培育,他們的行為需要指引,一切都處在成長和學習過程中。
偶爾在辦公室、在走廊、在操場上,時常聽到老師大聲地呵斥學生,其態(tài)度甚是惡劣,我為此相當反感,學生沒有遂老師的心愿或沒有遵守紀律,老師就勃然大怒,那諷刺、挖苦的語言直奔犯錯的學生,這是一種不平等的表現,嚴重違背了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
教師,和學生有一定的年齡差,往少說要差十幾歲,多的差幾十歲,況且老師和學生的思想、思維、認知水平和知識經驗積累等完全不在同一水平線上,學生天真、頑皮、簡單,甚至還很懵懂,稍微有點優(yōu)勢的也許是想象力,而老師的思想、智慧、知識經驗不知要比高學生多少倍。如果老師還是慣以對待成人的辦法對待學生,幾乎就是失敗的教育。我們要蹲下來,體會學生的天真幼稚,體會學生的簡單純真,懂得學生的心理,把自己降到和學生一個水平線上,這樣,才能更好地接近學生,了解學生,讓師生交流、溝通起來無障礙。所以,教師要嘗試用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與學生交流溝通,這樣學生會更加親近老師,老師進行的習慣培養(yǎng)、知識傳授學生才樂于接受。
想想看,對于我們自己的孩子,無論他犯多大的錯,無論自己當時生多大的氣,最后我們都要想辦法耐心地進行說服教育,一定不會撒手不管甚至放棄,因為我們從心里愛著他(她)。對于學生,如果我們時時以愛當頭,在愛的牽引下,找到教育的最佳方式,再頑劣的學生也會有所改變的。因為有愛,當孩子犯錯時,我們就會盡量克制自己的火氣,首先要想辦法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其次要平心靜氣地與之談心,找到犯錯的根源,幫助其改正。因為有愛,我們對待學生就不會心浮氣躁,看見學生犯錯就不會簡單粗暴來解決問題,也絕不會放任不管,失去信心。班主任要有一顆寬容的心,允許學生犯錯誤,其實每個人都是在犯錯改錯中成長起來的,在犯錯、知錯、改錯中,知道了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達到吃一塹長一智的目的。面對鮮活的生命個體,看到有緣成為你學生的每一個個體,你要感恩上蒼把這些天使送到你身邊,滿腔熱情地引導學生感受真善美,認清假惡丑,花費心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如果只是批評,不告訴學生錯在哪里,很多時候學生會不知道錯在哪里,一頭霧水,很茫然,不知從哪里改起,難免再犯,然后再次遭到老師更為嚴厲地批評甚至是懲罰,這樣做是對學生的不公平對待,會讓學生很受傷,我們千萬不能用管大人的方式管小孩。常言道,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作為班主任,更要有潺潺流水般的愛,源源不斷地流向學生心田。一個班級幾十名學生,其智力、性格、家庭教育、品質、學習成績等各不相同,其表現也是多種多樣的:文靜的、好動的、懂事的、頑皮的、聰穎的、好學的、頑劣的、笨拙的……面對這樣性情各異、品行有差異的一群孩子,教師需要有足夠的愛心和寬容心。
寬容是一種美德,小學生的自控力不強,有時會不自覺地犯錯誤,這時教師如果能和顏悅色地進行教育,他會很感激,也會約束和改進自己的行為,讓自己少犯錯誤。對本想做好事卻幫了倒忙的學生,更是要弄清原因,查明真相,在給予肯定的同時,指出適得其反的原因來,這樣學生還會保持原有的熱情。班主任教師只有用真情打動學生,用愛將學生包裹起來,用包容的心態(tài)去看待每一位學生,學生才會有一個陽光的心態(tài),否則可能會因教師的挖苦諷刺、不問青紅皂白的批評致使學生的心理產生扭曲。教師的寬容會促使學生嚴格要求自己,處處為班級著想,形成一個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戰(zhàn)斗力的班集體,為了班級的榮譽而相互幫助、團結一心,達到管理育人的目的。
如果教師能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有些事情就很簡單了,學生也許是沒弄懂規(guī)則,也許沒有聽懂老師的話,也許是因為一時的情緒化而違反規(guī)則或做錯事,教師不要上綱上線,使簡單的問題復雜化,而要就事論事,弄清楚原因,對癥下藥進行化解,以這種平等寬容的心態(tài)對待學生,學生就會逐漸學會自尊、自立、自強,成為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將來也會成為具有較高素養(yǎng)的社會公民。
我特別欣賞這樣一句話:“你把學生當成天使,你就在天堂;如果你把學生當成魔鬼,你就在地獄。”這就說明教師要愛學生,欣賞學生,這樣你才能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寬容每一個學生,在有效地教育學生的同時,讓學生感受到溫暖和幸福。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