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宗榮
學會學習的前提是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教師的“教”才有意義。就高中化學教學中如何利用導言“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輕松愉快學化學”進行了探討。
化學學習興趣演示實驗一、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設置懸念作為導言,激發(fā)興趣
建構(gòu)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者的學習應是借助他人的幫助,自主地進行意義構(gòu)建,教師只是幫助者、引導者?!币虼耍P者在講硫酸這一節(jié)課時,備課時搜集了與本節(jié)有關的一些素材,選取了2002年清華大學的劉海洋同學用濃硫酸傷害北京動物圓的大黑熊事件,這一典型新聞事例,激起學生憤慨的同時,也激起了好奇心,“濃硫酸怎么這么厲害”。上課之初也可以設計這樣一個演示實驗,在一張白紙上用濃硫酸寫一名學生的名字,然后,問學生“這張白紙上有什么?”學生回答:“沒什么?!苯處熃又诰凭珶羯仙陨约訜崃诉@張白紙,突然白紙上出現(xiàn)了黑字,學生頓感困惑,積極性一下子被調(diào)動起來了。此時教師不失時機的說:“同學們想知道為什么嗎?請跟我一起來學習今天的內(nèi)容好嗎?”此時,學生帶著想揭開謎底的心理進入了學習狀態(tài)。在演示濃硫酸使蔗糖炭化這一實驗,當學生看到黑色物質(zhì)體積迅速膨脹時,我及時設置懸念:“變黑了,是蔗糖脫水碳化的結(jié)果,為什么黑色物質(zhì)體積會膨脹呢?”
二、利用成功的演示實驗作為導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概念的形成、反應規(guī)律的得出都離不開實驗,而實驗過程正是大腦與感官、科學思維與實驗技能有機結(jié)合的實踐過程。實驗教學過程出現(xiàn)的實驗現(xiàn)象又是學生平時很難見到的,對學生有很大的誘惑,它是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理想途徑。在講授硫酸這一節(jié)課時,本人對演示實驗精心準備,反復試做,終于找到了使棉花、紙張迅速脫水炭化變黑的最佳實驗條件,那就是在加濃硫酸之前,必須把棉花、紙張潤濕,否則,很難變黑。對于本節(jié)“黑面包”實驗經(jīng)過多次試做,掌握了往蔗糖中的加水量,確保了課堂上演示實驗的成功。因為教師嫻熟、巧妙、成功的演示,展示了實驗儀器實驗裝置協(xié)調(diào)美,合理操作的規(guī)范美,化學變化的直觀美,描述現(xiàn)象的語言美,實事求是地科學美,它不僅給學生美的感覺、美的追求。而且似催化劑,大大地激發(fā)了求知欲。
教師應該對每次的實驗盡量創(chuàng)造讓學生去動手的機會,讓他體會到親自操作實驗的樂趣以及化學世界的奇妙。又如,講授化學反應速率一節(jié)時本人準備了下列藥品:濃、稀鹽酸各一瓶、碳酸鈉溶液一瓶、氫氧化鈉溶液一瓶、試管若干。然后,讓學生利用這些藥品設計實驗,來說明濃度不同對速率的影響不同。經(jīng)過4~5分鐘后,學生設計了兩組實驗方案,一組是把不同濃度的鹽酸滴入碳酸鈉溶液中,觀察氣泡產(chǎn)生的速度,來得到結(jié)論。另一組設計了把不同濃度的鹽酸滴入氫氧化鈉溶液中,得出結(jié)論。此時,兩組同學都認為自己的設計很有道理,誰也不服輸。此時,我抓住時機分別找兩組方案中的兩名同學做代表上臺演示自己的實驗過程,第二組方案設計的同學在做到接近尾聲時,不自覺地伸了一下舌頭,他發(fā)現(xiàn)了自己方案的不足。此時,我及時點撥說:“有些實驗從理論上可行,在實際中卻不一定能達到實驗目的?!?/p>
又如,在講授硫酸根離子檢驗一節(jié)時,本人事先準備一瓶硝酸銀溶液,讓標簽背對著學生,學生此時并不知道此溶液是什么。然后,我設問:“現(xiàn)在想要驗證此未知液里面是否含有硫酸根離子,請同學們設計一個實驗方案?!蓖瑢W們會說:“要先加氯化鋇再加稀硝酸,如果有白色沉淀,則證明未知液中有硫酸根離子”然后,找一名同學,按照他所設計的方案演示此實驗,當出現(xiàn)白色沉淀后,讓他看試劑瓶上的標簽,當看到是硝酸銀溶液時感到很意外,他撓了撓頭。此時,底下的同學也看到了這樣的情景,也不知道是何原因,然后我揭開謎底,把標簽轉(zhuǎn)向全體同學,接著設問:“怎樣才能知道一種未知液中,是否含有硫酸根離子呢?”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鑒定它的更加科學的方案。愛因斯坦說過:“教師要適應求知的要求,培養(yǎng)他們的思考力,使他們帶著濃厚的興趣,興致勃勃地去探索自然的奧秘?!迸d趣是從事一切活動的原動力。因此,教師在實驗教學中,重視演示實驗的示范性,借助實驗獨特的魅力,激發(fā)學生參與實踐的興趣。
三、尊重學生個性的需求,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講授油脂一節(jié)時,有一名學生非常好奇,想要自己制造一塊肥皂,但苦于家里沒有合適的加熱設備。他把此想法與我交流后,我毫不猶豫地讓他自己去嘗試和操作。當一塊并不漂亮的肥皂擺在我的面前時,我感到了學生們的每一個行動的欲望都是成功的開始。過了好多年,這名學生還一直珍藏著這塊屬于他自己的肥皂。在做學生實驗時,讓學生利用本次實驗已有的藥品、儀器來設計他認為可行的其他實驗方案,并在實驗中自己去驗證,這樣不但能解決學生存在的困惑,還能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的素養(yǎng)。再如,在做銀鏡反應實驗時,我演示時用乙醛溶液,效果不是很明顯。此時一名學生利用生物實驗課上學到的知識:葡萄糖與斐林試劑的反應原理,提出自己的想法。他說:“老師,我這有一只蘋果能不能用它代替乙醛來做此實驗呢?”我說:“那你自己來嘗試一下吧?!蓖ㄟ^自己的親自操作,當出現(xiàn)漂亮的銀鏡時,他從中體會到了自我探究的樂趣。
托爾斯泰也曾經(jīng)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只有努力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并且在探知過程中享受到學習的樂趣,進而達到“輕松、愉快學化學”的境界。這不但是我們化學教師的主要的教學任務,也是適應新課程標準并有效提高化學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途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