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秀艷
學生學習能力是多元化的,思維能力是其核心。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關鍵是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和思維能力。通過長期在英語教學課堂上的實踐觀察和研究,提出“多問為什么”的方法,即在平時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多對學生回答的問題問個為什么。并且通過各種途徑,讓學生對老師在課堂上講述的內容和平時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相關問題多問個為什么。以便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養(yǎng)成一種愛問“為什么”的思維習慣,從而來鍛煉學生的思維品質。
英語課堂教學學習能力培養(yǎng)一、英語課堂教學現(xiàn)狀
現(xiàn)有英語課堂教學模式里,很大部分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認識還不夠。在教學的過程中,講授方法注重表面效果,并不能真正的引導學生拓展思維開闊眼界,其具體表現(xiàn)如:課堂教學過程中,使用投影的方式把知識目標明確羅列出來,但是能力的培養(yǎng)并不像認知目標一樣立竿見影,可以及時檢測,這就使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很難找得到體現(xiàn)能力培養(yǎng)的內容,當然,也就不可能達到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和學習的目標了。
教師也許會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加大課堂教學的內容,出現(xiàn)諸如老師提問題,學生只是回答了一部分,還沒有將自己思考想法表達完,就被老師打斷的情況。首先,課堂教學的目標應該是多元化的,不應該有不應該局限于某一點或者是要完成任務,也不能單純的把教學目標認為是老師講完了,目標就達到了。再者,從教學效果來看,課堂教學的容量與質量是緊密相關的相互制約的,只是加大容量但沒有質量做保證是不可行的。最后,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學生回答一半或者老師代替學生回答問題教學,只能是看起來有問有答,但實際上也是一種停留于形式并沒有思維的過程,并沒有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是缺少真正的“教與學”的機械式教育。
二、提高英語課堂學生學習能力的對策
如何才能將教與學的過程合理的展現(xiàn)出來,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加到這個過程里呢?針對這個問題,有些老師做的比較好。在學生回答過后,不論是對或錯,多問一個“為什么”,讓學生把自己考慮的內容和思考的過程表達出來,不能完全表達的還可以請求其他同學的幫助,最后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判斷的過程中。假如學生無法判斷出結果,就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討論,最后老師再總結學生的可取之處,同時指出同學們在回答問題和討論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探索中,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可知其然和其所以然,在掌握知識的同時,能力也同步增長。時間雖是多花一些,但是學生的思維能力、參與意識、表達能力、自主意識等多個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鍛煉。
通過對之上兩種教學情況的比較和分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對學生進行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訓練,后一種方法才是真正實際可行的。后者的做法有什么過人之處呢?從形式上來看,無非就是多問了幾個“為什么”。從內容上來看,每個學生都可以積極有效的參與到學習討論的過程中。從結果上看,它的優(yōu)勢是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以其思維能力為核心的多個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培養(yǎng)和鍛煉。教學過程分為教和學兩個方面,教的過程可以如此,那學的過程是不是也可這樣呢?學生在平時的聽課和學習過程中,如果有不懂或者難以解決的問題時,應該鼓勵學生多問為什么,讓學生通過課堂或者留言的方式將學習過程中的遇到的疑惑提出來,老師作以相應的回復。當然給回復應該只是一些提示,讓學生通過提示自己努力解決問題;在面臨目前中學階段還無法解決的問題的時,應該在鼓勵的同時還介紹一些相關的書籍、資料、網站,讓學生通過之后的自主學習來解決問題,就算是沒有解決也在學生的心里留下一個問號埋下了一顆探究的種子。這樣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會進一步促使他提出更深奧高層次的問題。長此以往,學生將會養(yǎng)成一種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的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培養(yǎng)良好的思維習慣,提高思維品質。
三、實踐效果分析
在平時英語教學課程中,我們要提倡學生多問為什么,堅持多問為什么,前景就將會是美好的。但是,就目前情況來看還是存在部分阻力的。
一是部分老師的教育思想觀念不能夠跟緊時代的步伐。例如,在一些老師的思想里,如果一節(jié)課還留有問題沒有講完,不論學生這節(jié)課里學的怎樣,也不管這個問題是否重要,就認定這節(jié)課是失敗的。不管是學生、家長還是老師或者學校領導都有這種思想。這些思想都是由于教育觀念的落后造成的,所以他們看不到,也沒有可能看得到改了革的課堂教學的閃光點。
二是現(xiàn)階段英語教學的課程設置對認知目標要求過于偏高,對考試制度的過于重視,迫使老師和學生都在努力趕進度,把過多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如何記憶上和解題上,忽視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三是大多數(shù)學校的教育硬件設施和軟件配置還不能適應現(xiàn)代化教育發(fā)展的需求。學校的校園網發(fā)展不平衡,老師網絡技術掌握水平不到位,學生的學習問題在家訪問校園網不能得到滿意的解決答案,學生的為什么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這樣就為通過“問為什么”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設置了重重的障礙。
四、結論
學習是每個社會成員適應社會發(fā)展和實現(xiàn)個體發(fā)展的需要,它貫穿于人的一生的,是持續(xù)的學習過程。利用英語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能力,任重而道遠。它要面對的是教育理念的舊習性,這要我們從根本上去改變教育觀念,進行團體作戰(zhàn)的方式,努力獲取學校和社會的支持,家長的理解,再加上學科老師要勇于變革,以及學生的積極配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目標是可以實現(xiàn)的?,F(xiàn)在老師和學生都多問個“為什么”,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將來到社會和工作崗位上就可少走一些彎路,少一點阻力,多一些機會,距離成功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