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瓦
雨兒:“云兒你看,這個《生命之書》咱們還沒看過呢,要不要看?”
云兒:“姐姐,我想看《查理的巧克力工廠》耶?!?/p>
雨兒:“你看,《生命之書》里的小人都設(shè)計成木偶的樣子呢?!?/p>
云兒:“姐姐,《巧克力工廠》里有你最喜歡的德普耶,咱們看德普好不好?”
雨兒:“咱們商量商量,等咱們看完《生命之書》,再看《巧克力工廠》行不?”
云兒:“這樣吧,咱們先看《巧克力工廠》,咱們跳著看,就看這一段,看完,我就陪你看《生命之書》,好嗎?”
雨兒:“哈哈哈哈,云兒你怎么這么可愛啊,姐姐不看了,姐姐陪你看德普?!?/p>
雨兒朝我幸福地大喊:“媽媽,你聽到了嗎?云兒太可愛了,她這么和我商量,我怎么能拒絕她呢?”
我一邊穿梭在房間里收拾滿地的玩具,一邊笑盈盈地聽小姐倆的對話,這種什么事都商量著來的方式是我們家的“常規(guī)方式”。我媽媽有時候?qū)ξ覀兊淖龇ú焕斫猓骸澳銈冏屗鳇c什么得費多少話?。 笨墒?,不商量,就意味著要不停地向孩子發(fā)號施令,結(jié)果就是50%的成功和50%的失敗。成功了,皆大歡喜;失敗了,一個大發(fā)雷霆,一個痛哭胡鬧。
和所有的父母一樣,我們也遇到過云兒站在玩具柜臺前不愿離去的情況,當(dāng)云兒拿著挑出的玩具給爸爸時,他會先看看樣子,如果玩具確實設(shè)計的很有意思,就看看材質(zhì),再聞一聞有沒有味道,最后檢查一下做工是否精細(xì)。任何事情都不能隨心所欲,都要有所選擇,選擇的過程也是商量的過程,其中任何一項不符合爸爸的標(biāo)準(zhǔn),就絕對不能選,當(dāng)然,他都會耐心地和云兒講清楚原委,最后,堅定地和云兒許諾:“爸爸給你挑一個更好的。”云兒就和爸爸手拉手幸福地離開了玩具柜臺。
有選擇,才有空間。之所以我們的孩子不任性,是因為她們發(fā)現(xiàn),根本不需要通過任性達(dá)到目的,是可以通過商量與爸媽達(dá)成共識的。身為父母的我們,也盡己可能地聽懂孩子話語里的哪怕一點點合理的、可取的部分,充分地支持、尊重她,這就是我們能有商有量的根基。
商量是一種非常有效的交流方式,完全沒有對抗,不但能讓我們知道孩子的想法,孩子也可以在商量的過程中獨立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她小小的心靈里早早地種下了一顆種子:“我,是一個被尊重的人?!闭且驗槲覀兌继诤鮾A聽彼此了,所以,云兒實在胡鬧,不可理喻的時候我會大聲質(zhì)問她:“咱們還能商量嗎?”
一招制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