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提倡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白灾鳌⒑献?、探究”既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也應該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即通過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實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但是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采取的是“滿堂灌”、“輸液式”教學模式,教師的講解、剖析占據(jù)整個課堂,課堂教學的一切由教師包攬,問題由教師提出,答案由教師告知。在這種情境下,學生處在被動的死記硬背的狀態(tài),問題意識無從產(chǎn)生,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被剝奪,自主學習能力很難得到培養(yǎng)與提升。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應該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多給學生主動發(fā)展的機會,促進學生綜合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一、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質疑是一種良好的求真、求實品質,無論從事科學研究還是日常工作學習,都需要有質疑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質。只有在質疑精神的感召下,學生才會產(chǎn)生探究事物真相的動力。初中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望比較強烈,為此,教師要因材施教,在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最初,教師要注意設疑,拋磚引玉,引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提出一些有探究價值的問題。例如,在學習莫懷戚的《散步》時,教師提出“為什么最后母親遵從小孩子的意見,不走大路而走小路?”,學生的討論從老人的忍讓品質,上升到母愛的偉大與無私,使問題在討論探究中更接近于文本意旨。更可貴的是,學生們在討論中結合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對自己日常關愛的點點滴滴,現(xiàn)身說法,進而更深切地理解了老人對孩子無私的愛。接著,教師讓學生通過閱讀提出問題,例如學生提出了:“為什么作者說,他背上與妻子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本文的意旨就是歌頌母愛這么簡單嗎?愛應該是雙向的,孩子對長輩的愛感到特別溫暖,作為晚輩,應該如何知恩、感恩、報恩?”等,學生們提出問題,探究問題,逐漸進入了課文的情感世界,提高了閱讀理解能力。
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師要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圍繞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這個中心,真正做學生探究活動的引導者、合作者。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的角色定位,把課堂學習時間更多的交給學生,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探究的機會。特別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的主體提問模式,開展學生相互之間的提問、交流與探究活動。例如,學習魯迅先生的《藤野先生》,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并且要求學生在閱讀中提出問題,通過獨立思考不能解決的,可以在小組內探究解決。如有的學生提出了:“藤野先生認真教學,關心自己的學生,批改學生作業(yè),這本是教師份內的事情,為什么受到了魯迅先生如此的懷念與尊重?”針對這個問題,學生在小組內展開討論。通過討論,學生們得到更深刻的理解,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關心,雖然是一個教師應盡的責任,但是在日本軍國主義歧視中國人的大背景下,他毅然拋棄了民族偏見,致力于醫(yī)學的傳播,這是怎樣的國際視野與世界大胸懷啊。可見,在語文教學中把課堂交給學生,學生才會有更多機會經(jīng)歷合作探究的過程,在探究中實現(xiàn)與文本的更深層次對話。
三、讓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
要提高自主學習效率,學生必須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以課文為例子,向學生傳授自主學習的方法。例如,在學習胡適的《我的母親》一文時,教師可以不和傳統(tǒng)教學一樣,出示教學目標,然后讓學生根據(jù)教學目標去完成教學任務,而是與學生共同制訂教學目標:“同學們我們如何學習這篇課文呢?”有的學生說要整體閱讀課文,找出課文中的生字新詞,并通過工具書查詢理解詞義或者通過課文語境進行理解;有的學生說,以前我們學過有關母親的很多文章,學習這篇課文,想了解一下作者筆下的母親與其它文章中的母親有何不同;有的學生說,通過閱讀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寫母親這一人物的,寫了哪些事件,各體現(xiàn)了母親的哪些品質與性格特征。學生根據(jù)自身對文本的理解提出了各種各樣的目標要求,接下來,學生根據(jù)自主擬定的學習目標,自主閱讀,完成各項任務。其實,教師與學生一起制訂學習目標的過程,無形中滲透了學習課文的方法。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根據(jù)文章體裁的不同,加強學法滲透。例如根據(jù)散文的特點確定散文文學體裁的閱讀方法;根據(jù)說明文的特點,讓學生掌握說明文的閱讀方法;在學習論說文時,讓學生根據(jù)論說文的特點,找出論點、論據(jù)、論證,在掌握論證方法的基礎上,在學習中提升邏輯思維能力。學生通過掌握閱讀方法,進而掌握不同體裁文章的學習方法,從而有效提升其自主學習能力。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必須從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入手。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及教學的具體內容,讓學生自主學習、互動探究,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讓課堂成為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的場所,有效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同時,要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與滲透,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綜合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
( 劉軍兵 甘肅省卓尼縣卡車九年制學校 7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