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元素,包括最新時尚元素、潮流話題、流行音樂、人情風俗等。當然,具體化到教育教學中的流行元素,其包括最新的教育資訊,最前沿的信息技術應用等。每一次信息技術的進步,都會帶來教育方法和學習方式的革命性變革。這里,重點研究信息技術時代的語文教學變革。
一、課堂交互式更強
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教育教學方法等正在發(fā)生一些根本性的變化?,F代信息技術的應用便于教師優(yōu)化課堂設計,突破常規(guī)手段的局限。教師可以利用它來彌補教學中學生感性材料不足的缺陷,幫助學生充分感知教材,深入理解教材,尤其是教學中的難點。在詩詞教學中,傳統的語文教學是一支粉筆,一塊黑板,而信息技術時代的語文教學則完全不同。像王維的詩歷來被稱為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它就可以借多媒體來展現。以《送元二使安西》的多媒體教學為例,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較好的FLASH動畫進行朗誦,還可以利用視頻展臺將同學們“化詩為文”的杰作展現出來。詩歌的語言是高度含蓄凝練的,而在信息技術時代,借助多媒體手段,詩歌的教學開始化抽象為形象,使課堂精彩紛呈。
二、信息容量更大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涉及知識具有多樣性、多元性的特點,教學方法也是獨特、靈活的。所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豐富的網上資源,把課本知識延伸到課外,增加學生語文知識的儲備,擴大語文課堂的容量。在全國的一些知名學校,即使在條件偏遠的北方農村中學,每一個教室也有一臺可以上網的電腦,這些設備是學生將知識學習由課內延生到課外的橋梁。在學習活動中每個小組有自己的檢索電腦,遇到相關的知識,孩子們自己動手查詢。李賀被譽為“詩鬼”,以其詭譎的詩風著稱,以《李憑箜篌引》為例,里面出現的詭譎意象有“白兔搗藥”、“湘娥啼竹”、“神山老嫗”、“女媧補天”等,學生不易理解,此時就可讓學生利用電腦進行資源檢索,不僅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自己解讀這些故事和意象,幫助理解詩文,更重要的是課堂容量增大,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得到了增強。
三、授課形式更新穎
教學內容是教學過程中教師向學生傳遞的教學信息,是學生獲取知識、培養(yǎng)技能、發(fā)展能力的主要源泉?,F在的多媒體教學,教師可以用投影、白板等教學設施進行輔助,不再是“一支粉筆一本書”的傳統模式。我們以李清照的《聲聲慢》詩詞教學為例,課程可由《禮記》七情“喜、怒、哀、樂、懼、愛、惡”導入,讓同學們談談被其中一種情感包圍時,對周圍環(huán)境的體驗。再由一個“愁”字說開去,對比李清照前期的兩首《如夢令》,巧妙地將李清照的生平,《聲聲慢》的創(chuàng)作背景介紹給學生。這樣,有《一剪梅》的歌曲欣賞,有示范朗讀,有大量豐富的秋天圖片,與傳統的語文課堂不同,我們的課堂更加詩意盎然。
四、信息技術時代的語文教學對老師提出的要求
(一)通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激發(fā)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課標強調學生在掌握“雙基”的同時,也要注重對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而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更是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借助各種多媒體手段,創(chuàng)設逼真的教學環(huán)境,通過錄音、錄像等,為學生提供了情景交融、形聲并茂的感知材料,也為學生再現了學習中的疑難之處,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新的學習交流平臺,平添了諸多學習趣味,最大限度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通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訓練學生思維
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使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得到突出和分解。教師把語文教學中本來抽象的理念和不易想象的活動過程形象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通過認真研究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設計最能體現目標的教學媒介,突破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實現教學目標與多媒體的統一性、協調性、突出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能達到開發(fā)學生智能,培養(yǎng)學生能力,訓練學生思維,提高單位時間教學效率的目的。
(三)通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課本知識是有限的,但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力卻具有無限可能。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教材,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翱翔于知識的海洋,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在課堂上,教師通過挖掘教材內容,合理運用多媒體,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能力得到提高,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到鍛煉。
(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學生學習方式已經發(fā)生了重大改變。新課程改革下的課堂,隨著網絡資源的普及和使用,必然會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更好、更易接受的學習方式,使個性化的教育成為可能。在信息化條件下,學生可以通過因特網和一些資源平臺獲取相關信息,教師和教材不再是唯一的知識來源,他們的知識面將更廣,視野將更加開闊,疑問自然也就更多,對教師權威也將提出質疑。
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應用已經成為當今教育發(fā)展的趨勢,只有使信息技術真正在課堂教學得到普及,才能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對于語文這一獨特的學科而言,讓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活潑,可以激發(fā)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獨立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并很好地將語文和生活聯系起來,讓他們通過語文認識生活,通過生活認識語文,讓現代化信息技術更好地發(fā)揮它的優(yōu)勢。
(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5年度課題“流行元素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課題批準號:GS[2015]GHB0297)成果)
(馬世亮 甘肅省酒泉市金塔縣第四中學 735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