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琴
猴頭菇算是我家的家常菜了。婆婆總喜歡用它隨意搭菜,幸好不是女子,若同這風(fēng)情猴頭菇做派,豈不有傷風(fēng)化!有時(shí)孩子都會(huì)問婆婆:奶奶,你怎么總喜歡拿猴頭菇當(dāng)作菜的調(diào)味劑呢?老人一聽孩子問,頓時(shí)來了精氣神,語速頗快的答道:在我們老家山里,都有野生猴頭菇,采摘方便,又不花錢,還能包治百病,大家都喜歡吃這猴頭菇。以前村里一位老人得了病,到處求醫(yī)都無果,后代傷心絕望中把他抬回家,只能盡心服伺,好讓他安心上路。就在老人彌留之際,他小兒子把剛從山上采回來的猴頭菇燉山雞湯喂老人喝下肚,好盡兒孫孝道,哪知一碗猴頭菇雞湯使老人神志清醒,這情景讓家人倍感意外與喜悅。從那以后,天天用猴頭菇原料搭配著菜給老人吃,后來老人多活六年多,這奇跡成了我們那的大新聞,從那以后都知道猴頭菇是人間美味,時(shí)常吃,健身益腦總沒錯(cuò)。
聽婆婆將猴頭菇說得如此靈驗(yàn),好奇中上網(wǎng)百度了。原來,猴頭菇真是名貴菜肴,有“山珍猴頭、海味燕窩”之稱。菌肉滑嫩,香醇怡心;葷素相宜,久吃不厭。
以前不曾如此關(guān)注這道美食,今年特別喜歡。不知是源于今年是猴年,討個(gè)喜慶?還是源于聽到婆婆說的猴頭菇的神奇功能?二者兼有吧。隨著我吃貨年頭增加,但凡喜歡吃的美食總想親力親為,但又怕婆婆不開心,以為她做菜不好吃。正好是正月里,我靈機(jī)一動(dòng),溫情地沖婆婆說道;新年里,你當(dāng)休息啦,由我們來做飯吧。婆婆聽了樂呵呵、笑瞇瞇的,還沖他兒子夸道,還是媳婦知道心疼我。
懷著愉快的心情,穿上廚房防備衣,戴上防煙罩。按我的炒菜風(fēng)格,先是洗菜、配菜。先把猴頭菇切成稍厚的片片狀,裝盤待搭。說實(shí)話,那時(shí)心里還不知讓它和誰搭?若還是如婆婆那樣燉骨頭,沒新意還顯不出喜慶。思量中,打開冰箱門,看見鮮紅的圣女果、金黃的玉米、碧綠的豆芽……看得我心里大樂,先把猴頭菇與土雞燉濃湯,再放些肉圓、黑木耳、黃玉米、白山藥,燉一刻后,再放鮮紅圣女果。滿滿湯盤端上桌,一家老少雙眼齊瞪那盤色彩清新的猴頭菇混搭美味菜,吃得一家人喜樂開懷。孩子還不忘記夸我道:媽媽猴年做猴菜,把我們都吃成猴精小妖怪。婆婆笑得牙床都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