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克紅
故鄉(xiāng),對浪跡天涯的游子來說,是用來懷念的。盡管這些人中不乏春風得意、風光無限者,但仍禁不住會回望故鄉(xiāng),回望過去那些或青澀晦暗或甜蜜憂傷的童年;回望以往那段魂牽夢縈卻永遠無法回歸的歲月;回望那片山水,那塊安寧的土地,以及土地上生活著的人們。這抑或也算是對于心靈的一種慰藉,即便不能站在故鄉(xiāng)的土地上,也要讓心靈以另一種方式回歸故土?;蛟S,這就是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根深蒂固的鄉(xiāng)土情結(jié)吧!
我的家鄉(xiāng)與我居住的地方可謂咫尺之遙,那是我真正意義上的故鄉(xiāng),可這些年我卻很少回去了。我曾經(jīng)溫馨的家園,隨著時代的變遷,很多童年的記憶也隨之失去了色彩,再也無處尋覓。
故鄉(xiāng),是我成長的搖籃,漂泊的終點,在記憶中永遠不會褪色的地方,而如今,我卻只有靠回憶的方式才能抵達童年時的故鄉(xiāng)。兒時,記憶最深的是村莊夏日的黃昏,每年放暑假,隊里便會安排我和另一個同學,去村西邊照料那片一眼也望不到邊的谷子地,其目的是為了防止成群的麻雀來偷食。起初,我們制作了不少稻草人之類的東西插在地里,可時間一長,便被麻雀識破了,因此一見到麻雀朝谷子地里飛來,我們便會扯開嗓子呼喊,或是拉開彈弓,去驅(qū)逐麻雀的侵擾。直到落日熔金時分,我們才會回到村里。
記憶猶新的,總是那一次次在黃昏中的行走,夕陽的光芒灑滿了村莊的每個罅隙,彩霞像熔化了的黃金一般從天上緩慢而粘稠地滴落,奇異而燦爛的光芒籠罩著村莊里低矮的屋頂,仿佛在給村莊鑲一層金邊。在我的家鄉(xiāng),只要你放慢腳步留意身邊,那情景幾乎在每個夏日的晴天都能見到。
一天天,我曾無數(shù)次目睹過村莊的黃昏,那耀眼的云霞,那種金色交織著橙色、紅色、紫色種種色彩的云霞,像彩帛承托并繚繞著火球般的落日,急速地向暮色中的樹林墜去,使我每每感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傍晚,當我們放學返回村莊時,也常常能看到落日在慢慢褪色、變淡,最終慢慢墜入郊野或遠處的房舍下。在它消失的地方,很快便會被黑夜迅速地填充,我一次次被那個不可挽留地滑落的紅日所吸引,那耀眼的霞光穿透了厚實的云層,那些懸浮而凝重的云彩仿佛燒紅的鋼鐵在流淌。
我的眼睛跟著落日而移動。就這樣,我看到了人世間最美麗的景觀——一片金燦燦的光籠罩著村莊,晚霞灑在這些低矮的建筑物上,使之變成了金碧輝煌的宮殿,這就是我們的村莊。太陽是偉大而仁慈的,它不僅使萬物成長,不僅賜人間以溫暖,而且還在消失前的那一刻,使卑微的村莊顯現(xiàn)了神性,使人世間的一切融合在夕陽的余暉里。在回村的路上,我望著天空、云霞、落日,感到有種說不出的神秘感。暮色愈降愈濃,村舍的輪廓漸已模糊,有的房子開始透出了昏黃的燈光。這昏黃的有些發(fā)暗的燈光,卻充滿了家的溫馨,這是村莊留給我的暖暖的記憶。
對于遠行他鄉(xiāng)的人來說,故鄉(xiāng)永遠是記憶深處藏得最深的那個詞,無論它曾經(jīng)的面目如何,我們的骨子總是不可避免會打上它的烙印,不管我們愿意與否,它總是揮之不去,那與生俱來的特質(zhì),流淌在我們的血液里。其實,很多時候,只有更清楚地了解來時的路,才能更堅定尋找要去的方向。在每一次縱橫交錯的十字路口,在每一個即將迷失的瞬間,每一次的回望與凝視,都會堅定即將啟程的腳步。
何處是故鄉(xiāng)
故鄉(xiāng)說起來很抽象,其實它是一個個具體的生活細節(jié),一個能夠讓人想起來就覺得溫暖的地方。在中國文人的腦海里,故鄉(xiāng)不但被指向地理上的故鄉(xiāng),還指向心靈的終極歸宿。所謂“晨鐘暮鼓閑看云,心若安處即故鄉(xiāng)”也即此意。然而許多人如今卻只能悵望故鄉(xiāng),故鄉(xiāng)不可回,無法回,抑或回去,亦不是想象中兒時的模樣。事實上,只有背井離鄉(xiāng)的人,他們才更容易想起故鄉(xiāng),對故鄉(xiāng)的體會和感悟才更加深刻。而如今,許多的游子悵嘆:此時的故鄉(xiāng),已非彼時的故鄉(xiāng)。
飛速發(fā)展的經(jīng)濟,把故鄉(xiāng)變得支離破碎。心理學理論認為,歸屬的需要,是人最基本的心理需要之一。我是哪里人?我的家在哪兒?我的身份是什么?當人們問及這些,正是出于歸屬感的需要。因此,不論身在何處,人們依然需要在心底保持與故鄉(xiāng)的一種緊密的聯(lián)結(jié),肉體生活在城市,靈魂卻游蕩在故鄉(xiāng),這個故鄉(xiāng)不是現(xiàn)在的鄉(xiāng)村,而是深藏在我們童年和少年回憶里的,它的位置離心靈的指向似乎更近些。
沒有經(jīng)歷過遷居的人,或者遷居太過頻繁的人,其實,是無所謂原鄉(xiāng)的。就如活在當下的都市人,在水泥森林中東躲西藏,故鄉(xiāng)就在一次次遷徙中變得奢侈而又遙遠,依稀夢境中,醒來無處尋。
一提到我的故鄉(xiāng),我首先想到的是故鄉(xiāng)村西頭的一片桑樹,小時我們經(jīng)常到那里去玩耍,桑葚往往在我們不經(jīng)意的時候就成熟了。桑樹柔性極好,有的小伙伴索性爬到樹杈上采摘桑葚,大家一邊吃,一邊開心地玩,由于吃進嘴里的桑葚太多,牙齒和嘴唇讓桑葚染成了黑紫色。小伙伴們相互你看著我,我指著你開心地又蹦又跳。村中還有兩眼清澈的水井,井是我們村里共同的水源,鄉(xiāng)親們做飯、洗衣都用井水。每天打水的人絡(luò)繹不絕,大家站在井旁一邊打水一邊談天說地,分享生活的快樂。而村南邊有條四季不涸的大渠,是夏季里男人們洗澡、游泳的最好去處。如今的村莊,再也不是一個生態(tài)完整、充滿活力的村莊了。童年里值得回憶的地方早已不復(fù)存在,再也不能還原兒時的模樣。
記得有一次大家興致勃勃地在一起閑聊,其中一個朋友感慨:我連回故鄉(xiāng)的路都找不著了,大家都笑他回家太少。而他卻連忙聲辯:我是經(jīng)常回家的,這次到外地學習了一個月,回家找不到路,是因為區(qū)里大搞拆遷的緣故。大家聽后若有所思。其實,這不是物質(zhì)的迷失,而是精神的迷失?;丶业穆房倸w是找得到的,無非是費些周折而已,但是人生道路上是不容許出現(xiàn)周折的,如果心迷失了方向,我們的人生可就悲哀了。
我還沒有到過印度,但在書中或是新聞里,常見到印度人坐在一路前行的火車頂上,依然十分快樂的樣子。朋友從印度回來后津津樂道,印度的老百姓,不管生活在何種狀態(tài)下,心態(tài)都是平和的。因為有一根“圣”線在牽掣著他們。當然,這根“圣”線未必就是靈丹妙藥,可以包治百病,但它至少告訴我們,有信仰而形成的一種自覺是一件好事。我們?yōu)槭裁磿允Ь竦募覉@呢?重要原因就是對物質(zhì)的過分貪婪。事實上,把天下看輕,精神就不會沉重,把萬物看小,內(nèi)心就不會惑亂。
記得在外地求學時,每當月圓之夜就常常不自覺地想起故鄉(xiāng)的月?!奥稄慕褚拱?,月是故鄉(xiāng)明”。那時我常常會想起故鄉(xiāng)門前的大石磨,想起鄰居家院中瘋長的夾竹桃——仿佛每一朵花的訴說,都倔強的指向心靈。想起村邊曬場旁那幾棵高大的柿子樹,它不僅在我孩提時代給了我昂揚挺拔的斗志,它也同樣見證了這個村莊的歷史,成為游子望鄉(xiāng)之時的歸所。如今耕地被占用了,那幾棵老樹被征地時砍伐了,沒有了樹,土地會失去靈魂。雖然表面上在城市里過的意氣風發(fā),卻在不知不覺中失去了靈魂的家園。這是任何時候想起來都十分遺憾的事情。
每年過節(jié)我都要回家鄉(xiāng)看看,但每次回去的時間都很匆忙,好像例行公事一樣。這個原本熟悉的地方如今已越來越陌生,陌生的讓人無法認識,陌生的錯把故鄉(xiāng)當異鄉(xiāng)了。往日的情景不可重現(xiàn),回到了故鄉(xiāng),感覺卻總是恍若隔世的模樣。
田野變成了樓房,鄉(xiāng)間小路變成了高速公路,傳統(tǒng)的村落變成了統(tǒng)一規(guī)劃的“新農(nóng)村”。原來得以維系這個小社會的人倫體系、共同活動的情感消失殆盡?;剜l(xiāng),已找不到回鄉(xiāng)的共鳴。家鄉(xiāng),因此成了一個符號,成了一種形式。即使是這樣,我們這一代人至少還保留著對家鄉(xiāng)故土的記憶,那么我們的后代呢?他們關(guān)于自己的童年,自己的故鄉(xiāng),將留下怎樣的記憶?
我從魯迅當年寫故鄉(xiāng)的文字中,也找到了相似的句子:“漸近故鄉(xiāng)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地響,從縫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了。?。∵@不是我二十年來時時記得的故鄉(xiāng)?我所記得的故鄉(xiāng)全不如此?!钡斞赶壬枢l(xiāng)的變化,比起現(xiàn)在的變化速度不可同日而語。有位學者說:我們漠視歷史的價值,總以為樓宇越新越好,但你到法國市中心看看,幾乎沒有什么新建筑,他們以歷史的沉淀為自豪。
沒有了故鄉(xiāng),我們的精神世界將會危機四伏,因此應(yīng)該科學合理地保護好原生態(tài),合理的開發(fā),讓故鄉(xiāng)真正成為我們精神家園的永久居所,成為我們的親人樂于生活的生機蓬勃之地。
愿故鄉(xiāng)的青山和綠水,永遠映襯在我們鮮活的記憶里!
告慰母親
并不是沿著每個夢都能找到一塊陸地的,但我還是上路了,母親。
你用滿腔的熱望一回回點燃我,你用真摯的母愛一次次擦拭我,你用苦心組裝著我的五彩夢,一筆一劃勾勒著我的天空,我的母親!
耳邊總有黃河的濤聲在鼓蕩,身后總有你溫濕的目光在鼓舞。因此,命運之舟怎能拒絕引渡,何況這殷殷的目光,足以感召每一個血性男兒。
行囊里裝滿了你的愛和那么多祝福的話,我的肩胛沉甸甸的。背負著你的期望,我走得義無反顧……
你并不阻撓我的行程,卻時常為我默默無語地憂慮。哦,母親!請別再為我負重了,男子漢生來就是為了闖天下。何況我的頭頂,每天都有你暖融融的艷陽照耀;何況你瘦弱的膀臂曾一次次托起我揚帆的小舟。我會繞過暗礁,駛出黑夜,找到那片屬于我的陸地的——那被鮮花和愛情無數(shù)次浸染的土地喲!
千百次,你用目光洞穿我,洞穿屬于你的太陽。你就這樣目送我走得很遠很遠。可我即使走遍天涯海角,也照舊走不出你的愛,走不出的。
童年,在我追尋理想色彩的時候,你就把我的心帶到了那塊灑滿花香和鳥鳴的開闊地……母親,請別再淚眼蒙蒙地注視我,請別。只是在我迷路的時候,用你最最稔熟的鄉(xiāng)音,輕輕地呼喚我的乳名,不論我在何處,都聽得到的,因為,我們的靈性是相通的呀!
此刻,夜深人靜。我猜想你一定還在燈下為子孫們編織總也編織不完的衣裳。母親,忙碌了大半輩子的母親;為兒女們的成長增添了絲絲銀發(fā)的母親;臉頰被無情的歲月刻滿無數(shù)道皺紋的母親。我知道,你操勞的心早已疲憊,你孱弱的身子早已疲憊,可你仍不肯享有半點的寧靜。
繁忙的工作,瑣碎的家務(wù),稀釋不了你的微笑和您對兒女們的愛撫,稀釋不了的!
當一行“游子吟”成為心中讀不斷的絕句,我蒼涼的雙肩陡然聳起了悲壯。家中的菜什足夠用了,家里的衣錦足夠用了……你還在忙碌什么?放下手中未完的活計,且歇一歇,哪怕只靜靜地歇一分鐘,可你依然忙碌著、忙碌著……
秋天來了,秋天過后便是冬天。答應(yīng)我,母親!飄雪的日子,即便你不肯歇息,可也千萬別忘了時常用呼出的熱氣哈哈你的手。這樣你的手和我的心才會暖和一些??!
女兒與燕子
自幼在農(nóng)村長大,因此年年有緣與燕子結(jié)鄰,年年都曾目睹燕子銜泥筑巢的風采。那時,在我家大門的過道里,成群結(jié)隊的燕子呢喃著,她們“時游于戶,時親于人”,而我們則在燕子的嬉戲聲中做作業(yè)或是做游戲,那種燕子與人和諧相處的情景,我至今記憶猶新。
也許受我的影響,女兒從小喜愛燕子,上幼兒園時,最愛唱的歌就是“小燕子,穿花衣……”還登臺表演過“小燕子”的舞蹈呢!但女兒對燕子的記憶實在單薄。這也難怪,她從小生長在城市里,那一幢幢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不僅改變了人們生活的環(huán)境,同時,也改變了燕子生存的環(huán)境,在城市里別說與燕子朝夕相處,就是燕子的蹤影也決非輕易尋覓得到。
命中注定女兒與燕子有段難解的緣分。
那是去年金秋時節(jié),學校布置了一篇《在希望的田野上》的作文。為培養(yǎng)女兒的觀察分析能力,我?guī)е齺淼浇纪猓胱屗杏X一下田野繁忙的景象和農(nóng)民喜悅的心情。正當女兒仔細觀察,認真感受她所看到的一切時,卻意外地發(fā)現(xiàn)一只小燕子落在離我們不遠的地方,女兒一邊驚呼“燕子、燕子”,一邊直奔燕子而去。
燕子“唧唧”地叫著,用力拍打著失衡的翅膀,但怎么也飛不起來。我斷定這只燕子已經(jīng)失去了飛翔的能力。等我們走近才發(fā)現(xiàn),它左側(cè)的翅膀已經(jīng)受傷,并隱隱滲透著暗紅色的血。它孤立而靜美地臥在地上,用悲傷、無望、疑惑的眼神注視著我們。那哀怨憂傷的神情,令人怦然心動!女兒催我快去幫助這只燕子,當我伸手去捉這只燕子時,這只燕子便不安地用黑色的羽毛裹緊瘦小的身軀,可憐地蹲在那里,綠豆般的眼睛閃爍著晶瑩的光。
我用手輕輕將它捧起,它顯得有些不情愿,但它又實在沒有能力從我手中飛走。它柔弱而輕盈,透過它那光滑柔軟的羽毛,我真切地感到它溫熱的體溫。我小心地撥開它的羽毛,看到它的傷口仍在滲血,在這荒郊野外,實在無法找到可以替它包扎傷口的東西。女兒也非常著急,我們只得將燕子帶回家里去治療。
回到家里,女兒拿出酒精和紗布,讓我快些給燕子包扎,女兒天生怕血,此時卻表現(xiàn)出超乎尋常的勇敢。她輕輕攏起燕子的羽毛,然后小心翼翼地用酒精為燕子消毒,由于燕子不積極配合,我和女兒忙乎了半天,才為燕子包扎好傷口,女兒又急忙給燕子找來了食物和水。
燕子也許被我們的真誠打動,它站在那里,沒有立即去啄食,而是用那雙充滿感激和疑惑的眼睛看著我們……
日復(fù)一日,經(jīng)過女兒精心的護理和飼養(yǎng),燕子的傷終于痊愈了??粗畠好刻烀β档臉幼?,我真為女兒那顆善良、憐憫的心而高興。
“池魚思故淵,羈鳥戀舊林”。在這個優(yōu)裕的環(huán)境里,燕子依然顯得異常急躁,只要女兒一打開陽臺的門,它便“嘰嘰喳喳”地叫著不安分地飛來飛去,絲毫沒有與女兒親近的意思。對此女兒疑惑不解。她不知道這叫聲是對她表示感謝呢?還是表示抗議?為不使女兒幼小的心靈受到傷害,我對女兒說:“秋天了,燕子要到南方過冬,如果燕子錯過了機會,將會在寒冷中死去的,你看燕子著急的樣子,它一定想盡快找到自己的爸爸、媽媽,然后一塊飛回南方呢?!?/p>
女兒問:“燕子也有爸爸、媽媽?”
“當然有了?!?/p>
“那它一定十分想念他們吧?”
我肯定地點了點頭。
女兒終于答應(yīng)將這只燕子放飛了。因為這只燕子本來就屬于天空,屬于大自然的。
女兒用兩只小手輕輕地將燕子抱在胸前,愛憐地撫摸著它的羽毛,站在小凳子上深情地說:“小燕子,快去尋找你的爸爸、媽媽吧!”說完,舉起那雙小手,將燕子送入天空。燕子深情地圍著陽臺盤旋了幾圈后,戀戀不舍地向遠方飛去。我和女兒一直目送著燕子在空中消失。
其實,每一種存在物,一朵花、一棵草、一只小鳥、甚至一只螞蟻,其生命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位置,都有著各自存在的意義。為了人類有個更加美好的生存空間,讓我們善待生命,善待這一切吧!
自來自去梁上燕,似曾相識燕歸來。我和女兒都期待著與那只燕子來年再相會。
懷念月光
每逢中秋月圓時,我會越來越思念起兒時的月光。盡管時過境遷,物是人非,但兒時的月亮總是伴著神話和傳說,伴著歡聲與笑語,在心中明亮著。
那時,許多兒時的游戲都是在月光下進行的,對月亮自然有著深刻的體驗和感動。在月光下游戲,在月光下玩耍,在月光下盡情地追逐,在月光下丟手帕、扔沙包、斗雞、捉迷藏,那可真是忘我了。不知誰神秘兮兮地說上一句:“我看見月亮上的嫦娥了!”大伙便齊刷刷地踮起腳尖仰頭仔細看,都說看到了看到了,沒看到的也會隨著大家說看到了,誰也不愿意因為一句沒看見,遭大家的奚落,在我們兒時的心中,嫦娥便真的坐牢了廣寒宮。
當滿月掛上高高的樹梢,我血管里的血液就像聽到某種神秘的召喚一般,嘩嘩地涌動起來。中秋節(jié)前,母親便開始忙碌,為過節(jié)走親戚準備東西,我印象最深的是蒸棗糕、棗花之類的面點。清楚地記得,那時的月餅品種很單一,而且多少年從未改變過,那月餅手掌般大小,里邊的餡多是冰糖、紅綠絲、花生米、核桃仁之類,包裝更是簡單,用一張黃草紙,一根細細的紙繩,將四個月餅摞在一起包好,便可走親訪友了。
母親是一位很會生活的人,中秋節(jié)晚上,她將月餅切成四牙,再用盤子裝上大棗糖果等好吃的東西,讓我們賞月時吃。我們吃過晚飯,便和母親坐在院子里一邊閑聊一邊等著看月亮。記得有一年天黑的晚,我望眼欲穿,夜幕還是遲遲不肯落下,不免有些著急,因為我還要和小伙伴們玩游戲呢,但如果這時出去,便得不到那牙月餅和糖果,因此只好耐著性子等。終于,當我看到黑黑透藍的夜幕下,月亮透著云層向我們走來時,便激動得一下跳著拍起手來,大家紛紛抬起頭看著天空中的月亮。母親這才把月餅分給我們,我拿著月餅便蹦跳著跑出去和小伙伴們在月光下開心游戲去了。
小時候,母親曾給我講過很多關(guān)于月亮的傳說,我和許多的孩子們一樣,對這些傳說深信不疑。傳說月亮上有玉兔,在樂此不疲地搗藥;傳說月中有棵桂花樹,任憑吳剛伐了又伐卻永遠不會倒下等等。每當母親講到這些時,我總是一邊專注地聽著,一邊不停地點頭。
中秋節(jié)有據(jù)可考始于唐朝,有文獻記載則始于宋朝。那時,中秋節(jié)的盛況非今日可比。我曾不止一次地思索過,滿月之所以能成就一個節(jié)日,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相對于變幻的塵世,月亮是超越時空的絕對性存在。古人和今人看到的是同一個月亮,普天之下人們頭頂上懸掛著的也是同一個月亮,古今中外無數(shù)詩人吟誦著的還是同一個月亮。人們通過對月亮的祭拜,和遠在他鄉(xiāng)的親友去溝通。農(nóng)耕社會沒有高效的交通工具,更沒有電話、手機、互聯(lián)網(wǎng)這些先進的通信手段,分別和永別常常只有一字之隔。在家書抵萬金的漫長歲月里,月亮的信物功能被世俗社會放大為信念,最后又在滿月的渾圓外形之中巧妙地嵌入團圓的寓意,最終把這信念放大為一種流傳千年的精神信仰。
月光一瀉千里,輕盈純美,它沉默無語宛若天使,給人們帶來許多美好的記憶。走在城市之巔的月,不動聲色,猶如一曲曲婉約的宋詞,在寥寥的星辰和片片厚厚薄薄的云彩的環(huán)抱中,一路優(yōu)雅前行。它走過光明的坦途,也曾穿過幽深的云層;它展示過自己的韻色,也掩飾過自己的光芒;它不疾不徐,不喜不慍;它路過窗臺,也越過花叢;有時,它如同一個正在沉思的少女,踩著小碎步,徘徊在人們面前,不遠不近的距離。然而,令人費解的是,更多的人對此是熟視無睹,漫不經(jīng)心的,面對大自然豐厚的饋贈卻無動于衷,竊以為,這個世界現(xiàn)代化氣息越濃,人們便越是孤獨,越是憂愁,越是缺失浪漫,如今,物質(zhì)生活與過去相比愈來愈加豐富了,花樣繁多的月餅令人眼花繚亂,但我們反而與月亮越來越疏遠了,即使月亮就掛在高樓上,也懶得披件衣服下樓或是打開窗口去欣賞,人們枯燥的欲望和退化的味蕾,早已忘記了對月光的那份惦念的柔情和回憶。與朋友們談及這一現(xiàn)象,大家的感覺竟如出一轍般認同……
圣潔高尚的月亮,在人們的眼里越來越淡漠,越來越備受冷落。城市的燈火把夜晚照得如同白晝,城市里的霓虹比滿月的光芒還要洶涌許多倍,以至于出現(xiàn)光污染這樣的新名詞,也許我們可以創(chuàng)造太陽,可以讓夜晚更加明亮,但是我們也絕對不能失去月亮。
如今,許多城市的中秋節(jié),已成為商場和許多新聞媒體熱衷的節(jié)日,一個標準的月亮節(jié),卻與月亮沒有太多的關(guān)聯(lián)。這不能不說是人類的一種悲哀。人們被鱗次櫛比的高樓遮擋了視線,賞月似乎已稀缺成一種奢侈。殊不知,人們在錯過了欣賞月亮的同時,也失卻了多少快樂,多少美好??!當我們像候鳥匆匆飛馳的時候,也許我們會自認為飛在了時間的前面,但是仔細想想,在永久流動的時間里,逝去的又恰恰是我們自己……
借一片月光,歇息一下自己勞累的翅膀,借一份清純和寧靜,與靈魂作一番交談,也許我們會心扉敞開,空靈澄澈,收獲到意想不到的驚喜。許多丟失了的美好,便會重新?lián)涿娑鴣恚?/p>
皎潔的月亮
中國是詩的國度,在我人生成長的過程中,耳邊曾有過“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的鳥鳴;有過“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意境;有過“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禪意;也有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的淡淡鄉(xiāng)愁……然而,環(huán)境的持續(xù)惡化致使我們對生存的空間不得不擔憂起來,一連多天的霧霾,遮擋了人們的視線,那些自然的原生態(tài)的美好,仿佛離我們越來越陌生,越來越遙遠了。
連日全國多地被霧霾所籠罩,不僅讓“近在咫尺”的人們“遠在天涯”,同時讓最起碼的呼吸也變得困難起來。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先生在接受央視采訪時表示:大氣污染比非典可怕得多,非典可以隔離,但是大氣,任何人都跑不掉。
記得多年前,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曾反復(fù)播放一則公益廣告:小時候夜空很明凈,我最愛數(shù)星星;這是北斗星,這是牛郎星……日子在不經(jīng)意地過著,直到有一天,女兒說:“媽媽,我找不到北斗星了!”原來是我們自己傷害了天空,也傷害了孩子的心靈。這則廣告不用多解釋,它通俗易懂,卻直逼人們的心靈。試想,當昔日那燦爛的星空只留在上輩人的記憶和講述中的時候,那將會給人類帶來多么大的悲哀,多么大的不幸!
這絕非駭人聽聞,沙塵暴、洪水、霧霾這一切非常態(tài)的自然現(xiàn)象,已向人類敲響了警鐘。
那昔日皎潔的月亮,曾照亮了兒時夢想,那給人帶來無限憧憬和遐想的月亮,被殘酷地奪去了它應(yīng)有的光芒。我常常懷念我的童年,懷念月亮帶給我的美好回憶,懷念靜靜的場院里和谷草垛旁的游戲和故事,懷念那些皓月當空下發(fā)呆的日子,那時候,天上的月亮燦燦地,亮亮的灑在地上,也灑在人們的心上,照亮了我們快樂的童年時光。
我懷念和小伙伴們在星空下的每一個游戲,每一個故事,每一縷笑聲。
多少年過去了,那些點點滴滴的記憶,在心里依然鮮活著,它帶給了我多少愉悅,多少回味??!
然而,由于人們過度開采,亂砍濫伐,使大自然的生態(tài)平衡遭到了破壞,沙丘吞噬了萬頃良田,洪水沖毀了可愛的家園,霧霾遮擋了晴朗的天空,也遮擋了人們的視線。大自然的報復(fù)讓人類嘗盡了苦頭。梅水溪曾經(jīng)說過:“沒有自然,便沒有人類?!边@是世界一大樸素的真理!如今,我們正面臨著新的生態(tài)危機,這對于一個民族來說,是一個新的命題,新的考驗。
我們真的不愿看到星星、月亮那相映成趣的美好意境,到最后只剩下空洞的遐想和蒼白的回憶!
兒時春節(jié)
兒時的春節(jié),凝結(jié)了濃濃的快樂、團圓的喜慶和滿滿的幸福。
那時,人們的生活并不富裕,一塊糖果一桌團圓飯就能咂出年味兒,幾乎所有的人都會把過年當成改善生活,尋找快樂的重大節(jié)日。曾在心中無數(shù)次感嘆我們的祖先的睿智,他們?nèi)绱饲擅畹匕汛汗?jié)這個最重要的節(jié)日安排在這樣一個季節(jié):在最冷的日子里,一年的忙碌之后,大家一起休養(yǎng)生息,一起享受收獲帶來的欣喜。
在我的家鄉(xiāng),當臘月剛過一半的時候,過年的氣氛就已經(jīng)非常濃了,平時冷清的集市一下變得熱鬧了許多,鞭炮聲時不時地在心中炸響,種種跡象都可以看得出來,春節(jié)的腳步已漸漸地近了。春節(jié),一般是從祭灶拉開序幕的,祭灶就是祭祀灶神,民間俗稱過小年,是除夕前最重要的日子。之后,人們便開始張羅著過年了,“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打面糊,二十六蒸饅頭……”,踏著諺語的節(jié)拍,哪一天大掃除,哪一天殺年豬,哪一天蒸饅頭等等,頭緒雖然紛繁,但卻按部就班地進行著,人們從從容容,一點也不慌張、有條不紊地張羅著過年了。同時,大人忘不了要準備給小孩子們做一身過年的新衣服、新鞋帽,還要有走親戚時所帶的各種禮物,更少不了待客必備的糖果、煙酒等等……
年畫對于我,是年少時臘月里的一道美麗風景。雖然那時物質(zhì)生活貧乏,但抑制不住人們對美的尋求。那時年畫攤是最吸引我的地方,購買年畫的任務(wù)都是由我來承擔的。我特別喜歡看那些年畫,盡管年畫的品種花樣并不豐富,卻絲毫不會影響購買時的耐心。我反復(fù)比較,細心挑選著自己的所愛,最讓我著迷的是“打虎上山”這一類充滿英雄主義色彩的年畫,畢竟那是個崇尚英雄的年代,革命英雄主義旋律鼓動了一代人的激情,英雄的事跡激勵了一代人成長。
那時,我的父親在大西北的一個鐵路設(shè)計院工作,離家鄉(xiāng)遠隔千里。因路程遙遠假期有限,除了過年,幾乎很少見他回家,目的是多積攢些假期在家過年。年關(guān)臨近,他仿佛從千里以外已嗅到家鄉(xiāng)過年的味道,聽到親人對他的召喚。每次他都會趕在臘月二十三前回家,過了十五再回單位,那時交通不便,列車非常擁堵,但不論回家的路程再遙遠,路上行人再擁擠,都擋不住他回家過年的決心。的確,回家過年,已成為人們約定俗成的習慣,不需要有人催促,家中的年味始終縈繞著獨在異鄉(xiāng)人的心頭,故鄉(xiāng)的掛念也始終牽引著異鄉(xiāng)客的腳步。
年三十一大早,大人就忙著蒸饅頭,做扁剁,炸油豆腐等各種美食,而我們這群孩子則盡情地在街道上玩耍。有時大人們也會安排我們拿著新買來的大紅紙,到村里毛筆字寫得好的先生家里去求寫春聯(lián)。先生看起來很威嚴,他的話很少,但求他寫對聯(lián)的人卻很多。父親的毛筆字也寫得很好,有時他也會親自上陣,和村里寫對聯(lián)的先生們一起揮毫潑墨,但更多的時候,父親更喜歡和他的同窗好友們下象棋、嘮家常。下午天色將要接近黃昏的時候,家家戶戶便開始忙著貼對聯(lián),等著過年了。
兒時,對過年印象特別深的是大年初一早晨放鞭炮,那時家里窮,買的鞭炮數(shù)量很有限,鞭炮種類也很單一,我卻早早就開始惦記初一放鞭炮這件事了。當我被左鄰右舍一陣緊似一陣的鞭炮聲催醒的時候,天還沒有徹底放亮,而這時,長輩們早已起床,他們在院子里唱詩祈禱,為來年的風調(diào)雨順祈福。我不顧寒冷麻利地穿上媽媽為我準備的新衣服起床,跑到院子里去找爺爺放鞭炮,爺爺怕鞭炮炸到我,就把鞭炮系在一根小棍上,然后由他點燃炮芯子,我舉著燃放的鞭炮,那“噼里啪啦”地聲響,從院子的后邊炸到前面,再從前面響到后邊。一圈之后,紅色的碎紙遍地都是,好不喜慶!鞭炮的煙霧還在彌漫,房前屋后、挨家挨戶的鞭炮聲也此起彼伏的持續(xù)著,炸響了多少兒時的快樂啊,那種喜悅真是無法言表。
年初一,剛吃過早飯,村里的廣播便開始播放喜慶的音樂、歌曲或是相聲了,給人們增添了許多節(jié)日的氣氛。在一片喜慶聲中,村里敲鑼打鼓開始大拜年,拜年的對象一是軍屬、二是被村里鄉(xiāng)親們評選出的“五好家庭”,還有就是在學校里獲得“三好學生”的家庭。能成為大拜年的對象,是件十分榮耀的事情。從初二開始,親戚們開始互相拜年,走親戚,在我們小孩子的心中最大的愿望就是想要得到更多的壓歲錢,按當時的習俗,發(fā)壓歲錢要從孩子出生一直發(fā)到十二歲。那時,家家生活都比較拮據(jù),得到的壓歲錢大多都是五毛、一元不等,偶爾也會有多點的,這與家境有關(guān)。當時的錢可真管用,一毛錢便可以買十個水果糖,對于這些壓歲錢,大人們一般是不讓我們隨便亂花的,他們會哄說幫你積攢著,實際上全變成家中餐桌上的油鹽醬醋了。
年,一直要過到二月初二才算結(jié)束。男人們二月二以前是不許理發(fā)的,到了“二月二,龍?zhí)ь^”,這一天剃頭的人便龍?zhí)ь^了。剃完的頭發(fā)是不能亂扔的,尤其是小孩子的頭發(fā),要挽成團扔上屋頂,預(yù)示著孩子能很快長高。
兒時的春節(jié),盛滿了童年的快樂,還有生活最簡單淳樸的本色。如今,每到過年時,常想起兒時過年天空飄落的雪花,聞見空氣里爆竹炸響時特有的火藥味道,和過年時的幸??鞓返囊荒荒粓鼍啊K鹆宋覠o數(shù)幸福而美好的成長歷程,是人生的無塵歲月,明潔而澄凈。
又見喜鵲
我生活居住的龍泉小區(qū),里面有一個幽靜的小花園,這里花木扶疏,芳草萋萋,青竹繁茂,鳥語花香?;▓@里有銀杏、玉蘭、牡丹、月季等植物,是我早晚散步的好去處。
春天的一個傍晚,我佇立在陽臺上感受愜意的微風時,一只喜鵲突然從我的面前掠過,緊跟著又一只尾隨而至,飛進我家窗前一棵高大的楊樹上停下了。為了確認是不是喜鵲,我屏聲靜氣仔細觀察了好久。這兩只鳥鴿子般大小,但絕不像養(yǎng)尊處優(yōu)的鴿子那么豐腴,它的身材比鴿子要苗條,尾巴細且長,經(jīng)過仔細打量,我斷定,這的確是兩只喜鵲!我饒有興趣地注視著它們,它倆“喳喳、喳喳”不停歡叫著,宛如在我心中撥動的琴弦。
這叫聲,勾起我昔時的記憶。據(jù)說人的記憶一般始于三歲上下,算下來,這該是我最初的記憶了。我從小在農(nóng)村長大,常聽大人們說:“喜鵲枝頭叫喳喳,喜事要到主人家?!庇终f:“喜鵲叫,貴客到。”若是村里人誰家門前能聽到喜鵲叫,緊皺的眉頭便會立刻舒展開來,心情也會由陰轉(zhuǎn)晴。喜鵲那并不算悅耳,甚至有些難聽的鳴叫,卻是人們最想聽到,也最受人們歡迎的“福音”了!
那時,感覺各色各樣的鳥類頗多。喜鵲也顯得頗為平常,它尾巴較長,黑白相間,單調(diào)而樸實。常常結(jié)窩于莊戶人家附近的高樹,在村莊的屋脊、秸垛、樹頂飛來飛去,它飛到哪里,哪里都是歡天喜地的,仿佛永遠沒有憂愁。
喜鵲還是傳說中的神鳥。據(jù)說,農(nóng)歷七月七日,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的相會,就是喜鵲首尾相接搭起的鵲橋,讓這對曠古的情人得以在鵲橋上相依相偎,訴說相思。這一天被稱為七巧節(jié)——中國的情人節(jié)。說也奇怪,這一天,在村莊真的見不到一只喜鵲,據(jù)老人們說,喜鵲都飛到天上搭鵲橋去了。
然而,許多年來,由于人們環(huán)保意識的淡漠,周圍的樹木被砍伐殆盡,喜鵲無枝可依,也不知飛到哪里去了。沒有了喜鵲的叫聲,看不到喜鵲優(yōu)雅的身影,便很懷念喜鵲。這些年,隨著人們對大自然保護意識的增強,花草樹木多了起來,綠化環(huán)境也大有改變,喜鵲也飛了回來。它們在樹上搭窩,一次又一次地給人們報喜,這使人們由衷的高興。
就這樣,當我寫作累了的時候,常喜歡到陽臺上舒展一下手臂,站在陽臺上,我有了觀察喜鵲生活的便利。常聽人說,人類和動物最大的區(qū)別就在于人是有思維和感情的,而動物沒有。這真是淺薄和自大之見。喜鵲是重感情的,它對愛情非常專一,夫妻間恩愛有加,一刻不見便會彼此呼喚。公喜鵲承擔著頂梁柱的角色。搭窩時,總是公喜鵲銜樹枝干重活,母喜鵲則做些銜草、銜泥、鋪窩這些相對輕松的細活。為了窩的堅固,公喜鵲總要找?guī)字^粗帶杈的樹枝做大梁,運輸難度可想而知。樹枝搭建好框架后,勤勞的喜鵲再鋪上濕泥,鋪上羽毛、干草,一個舒適的窩就搭建成了。然后母喜鵲在窩里下蛋、孵蛋,公喜鵲到外覓食,用嘴叼來蟲子谷物獎勵給母喜鵲。當小喜鵲孵出來的時候,夫妻出雙入對,找食物把孩子喂養(yǎng)大。直到小喜鵲能夠出窩,學習飛翔,學會覓食,并找到伴侶,它們才會在別的高樹上去建立自己新的家庭。喜鵲搭窩的地點是比較固定的,只要不被大風吹斷了樹枝,不被淘氣的孩子掏了窩,喜鵲是不會輕易搬家的。
我站在高處俯瞰這些喜鵲,注視著它們平滑的輕巧軀體,在肉眼看不到的氣流中浮動,我從來也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仔細地審視它們。翅膀間的黑色,因為過于純凈而閃現(xiàn)著金屬般明亮的淡藍色弧光,為了適應(yīng)空氣中最微小的氣流,它們以同樣細致的動作擺動纖細的腰身,控制那僅僅是幾根羽毛的尾巴。它們其實就是天空的一部分。
休憩的喜鵲,極度松弛地挪動翅膀,梳理羽毛。此時可以看清組成這些小鳥最簡單的色彩,黑與白。但你幾乎看不到它們的腳,那些已經(jīng)簡化的爪趾實在是太細小了,一切都是為了飛翔,為了減少阻力。在枝丫上休息的喜鵲總是能給人們留下溫暖、平靜和漫不經(jīng)心的美好回憶。
喜鵲的勤勞是有目共睹的。一大清早,就聽到它喳喳的鳴叫,看見它飛動的身影。它黑白分明的身子優(yōu)雅地在天空滑翔,長長的尾巴一點一擺,忽高忽低,忽停忽飛,自由而又忙碌地運送搭窩的草木和冬儲的食物。只有到了寒冷的冬天,它們一家人才會依偎在窩里,吃著平時積聚下來的食物,互相溫暖。
當然除了喜鵲,還有已消失多年的其他鳥類,在今年也幾次三番出現(xiàn)在小區(qū)的花園里,出現(xiàn)在人們的視野中,真讓人喜不自禁。
這些新來的“客人”,在花園里不時飛來飛去,顯示出它們對這里環(huán)境的認可和依賴,白云下那郁郁蔥蔥的高樹低枝,對鳥兒們產(chǎn)生了無法抵御的吸引力,鳥作為自由的生命,它可以在天空任意穿梭,但鳥又是充滿靈性的,當蔥蔥郁郁的綠色向它們招手,那便是翅膀向往的方向。
當然,這些鳥兒還是不情愿讓人隨意靠近的,這自然有它們的道理。它們的前輩和同事,都曾經(jīng)吃了人不少的虧。鳥雀對人的戒心需要人對鳥真正的關(guān)心愛護才能解除,如果各種各樣的鳥雀都愿意同人打成一片,那么這個地方,就一定是重新投入大自然的簇擁之中了。
人們啊,請放慢你的腳步,多留心、多觀察你身邊的樹木、花朵和鳥鳴,多關(guān)心善待大自然。只有放慢了腳步,你才能看到喜鵲,才能聽到花開的聲音,才能感受到紅彤彤的暖陽與祝福的存在,才能領(lǐng)略大自然的美好以及飛翔著的生命,給人傳遞的快樂!
樸素的南瓜
南瓜,又名倭瓜。它源自鄉(xiāng)間,源自厚厚的泥土;它樸實無華,卻蘊含著濃濃的鄉(xiāng)間情愫。
記得小時候在農(nóng)村,每當春天來臨,生產(chǎn)隊便會安排人去凹凸不平的坡地上栽種南瓜。南瓜的生命力極強,澆上一瓢水,過不了幾天就能發(fā)出新芽,不知不覺中這些柔弱的小苗就會長出寬大的綠色的葉子。再后來,長長的南瓜秧苗便爬滿了坡地,那寬闊的葉子密密麻麻,把地面鋪的嚴嚴實實的,葉子的背面,顏色淺淺的如桑麻,南瓜花往往躲藏在葉子下面。遠遠望去,坡地上盡是大片大片的綠了。
隨著南瓜葉子的增多,它的藤蔓也一天天變得粗壯結(jié)實起來,這藤順著坡地往上爬,它的長須見什么都想纏緊,毛茸茸的嫩尖跟著就想爬上去探個究竟,倘若旁邊有水泥樁或是樹木枝干什么的,它一定也會順著枝干一直爬上頂端的。后來,我們才知道,這就叫跑藤。大人們給它掐了掐尖,是為了讓它跑得有節(jié)制,它們一邊跑,一邊開花,一邊結(jié)瓜,這時候,你若仔細欣賞它們,就像讀著一幅好畫,心中滿是喜悅。
盛夏是南瓜苗開花的季節(jié),起初三朵兩朵的并不起眼,三四天后,無數(shù)金色的南瓜花便會迎著太陽微笑,那肥碩的花朵格外惹眼,吸引了無數(shù)的蝴蝶和蜜蜂,看著這鮮艷的南瓜花,我們幾個小伙伴也想采幾朵來玩,卻立即被大人制止了,大人們說:“你們把花都采了,還想不想吃南瓜了?!痹瓉?,南瓜花有雌雄之分。雌花開得較早,數(shù)量也較少,花冠更大些,最明顯的是雌花的花托上長著一個小小的南瓜,授粉后,花瓣枯萎,小南瓜便慢慢長大。而雄花,花托上沒有小南瓜,數(shù)量多,從南瓜苗根部到尾部,星星點點全是。據(jù)說南瓜花都是晚上開的,頭天黃昏還是花骨朵,第二天一大早便是黃艷艷的一片了??粗扇航Y(jié)隊的蜜蜂和蝴蝶飛落在南瓜花的花蕊上,大人們高興地說:“今年南瓜的收成一定不錯”。果真如此,沒過多久,瓜蒂處居然結(jié)出了一個又一個大小不一的南瓜。隨著秋意漸濃,南瓜也越來越多越長越大。
那是個集體主義風靡的年代,打下的糧食,包括南瓜在內(nèi),都是需要嚴格按工分收入及人口分配的,每次將南瓜從地里拉回村子,隊里便及時把南瓜分給各家各戶,那時,村里種的蔬菜種類較少,最常見最普通的當屬南瓜了。因此小時候,南瓜便成了家家戶戶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菜肴。南瓜易于存放,尤其到了冬天青黃不接的時候,南瓜可算派上了大用場,即可炒著吃,也可蒸著、燉著吃,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著熱氣騰騰的土豆燉南瓜,暖意融融,冬天的寒冷被驅(qū)逐的四處逃逸,我至今仍懷念那時南瓜的味道,它讓人感受到平淡中的快樂和幸福。
在那個貧困的年代,南瓜的貢獻不可小覷,它實實在在為人們填補了饑荒,稱得上當之無愧的功臣,足見南瓜在清貧歲月中對人們的意義。如今,人們的生活富裕了,南瓜依然發(fā)揮著它的作用,甚至成為一些飯店不可缺少和替代的美味。只不過人們在做法上更加用心,更加精細,花樣也不斷翻新,吃膩了大魚大肉的人們總是想著換一下胃口,吃上幾塊清蒸南瓜,頓覺甘爽怡人,喝上一杯富有情調(diào)的南瓜奶昔,便浪漫了整個午后。
南瓜不僅是一種美食,也成為一種裝飾,不少人把個頭較小的南瓜,美其名曰“金瓜”,掏空了內(nèi)瓤,在外皮上雕刻成雅致或者有趣的圖案,裝點家居;還有的家庭偏愛色澤亮麗,體態(tài)精致的南瓜,把它和其他藝術(shù)品一起擺在案頭去欣賞。
南瓜以它樸實憨厚貌不驚人無私奉獻的品質(zhì),給人一種溫暖,一種依靠,一種扎扎實實的幸福感。而它給我?guī)淼牟粌H是美味,還有童年的那段美好記憶,和割舍不斷的情結(jié)。
心中的葵花
葵花,也叫向陽花,是我童年時最喜愛的花??梢哉f,她陪伴著我長大。在20世紀70年代,國家還很貧窮,養(yǎng)花植草看起來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最要緊的是,可能因為充滿小資情調(diào)而不合時宜,甚至被扣上“帽子”。至于說那些名貴的花花草草,別說是在農(nóng)村,即使在城市里也是難得一見的。
直到現(xiàn)在,當我每每看到鄉(xiāng)間的向日葵,心底便會徐徐升起一種深深地感動。斜陽的余暉輝煌漫天,覆蓋著那浩大而有序,如同冠戴了黃金盔甲的陣容,那昂首的金黃,那威儀的綠葉,一行行一排排,如列隊的士兵佇立鄉(xiāng)間,又像統(tǒng)一著裝的女子,懷著同樣的心事、同樣的姿態(tài)、同樣的隊形,如夢似幻般成為鄉(xiāng)間一道最醒目的景象,最亮麗的風景。
秋天到了,葵花籽盤開始上市,它們被“砍了頭”,堆在農(nóng)家的人力車上,隆起的像個小山坡兒。此情此景,我又忍不住回到了記憶當中,那時,葵花熟了的時候,鄉(xiāng)下人只用裝上幾個放入竹籃里,隨便往胳膊上一挎,或是夾在一輛破爛的自行車架子上往城市的街邊一站,就能換到城里人的幾個錢。城里的人對葵花籽很是稀罕著哩!圍上來左右一問價,便能達成交易,倘若被孩子們見到,連眼睛都好像“餓了”,立馬就要摳出幾顆來喂飽“饞蟲”似的,若是大人真的為孩子們“如愿以償”地買了一個“盤子”,那孩子就很有些“份兒”了,一邊捧著走路,一邊嗑著瓜子,肯定是要尾隨幾個并不十分討厭的“跟屁蟲”。你盡可以很是豪氣地“賞賜”他們幾顆,然后再發(fā)布幾項號令,活脫脫一個神氣勁!
記得,那時候在我家后院,閑置著一大片空地。每到春天,大人們開始播種的時候,我就會和小伙伴們不約而同地在這片空地上深深淺淺地刨上幾下,再煞有其事地播撒下一些種子。當然我們播撒地十分隨意,但這絕非是大人們的授意,純粹是因為我們小孩子尋找到的一種樂趣,順便也是為了滿足自己心理上對饞嘴零食的小小期待,何樂而不為呢?再加上向日葵“向太陽!向光明!”,象征的是那個時代最崇高的寓意,金色的花朵更是表達對偉人無比的禮贊和敬仰,不用擔心誰會把它們當作“毒草”給鏟除掉。
向日葵長得既快又高,就仿佛我們小伙伴身邊整天價比個子高矮的兄弟。也最數(shù)她的花盤既大且又好看,又不用我們這些貪玩的孩子們十分地照顧。向日葵的生命力是極強的,種子一旦埋進了泥土里,過不了多久,它們便會“蘇醒”,幾天過去以后,就生了根,發(fā)了芽。每一天,都似乎能看到小院里的向日葵在長高。如果隔上幾天不去瞧上它們一眼的話,當你忽然注意到它們那寬大的葉子在風中交錯曼舞時,定會有一點小小的驚詫。日子一天天就那么散漫地從田間地頭溜走,又在不經(jīng)意之間,突然看到她綻放出了美麗的笑臉,迎著太陽的熱烈而無比燦爛,儼然化身成了一群英姿秀麗的少女,一個個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地昭示著越來越多的吸引力。那美麗的向日葵,幸福地面向陽光,燦爛著我們心中日益升高的夢想……
向日葵,那金黃的花瓣,圓圓的花盤,洋溢著映滿臉頰的無限容光。金黃,金黃,還是金黃,那是一種沖擊視覺的幸福的染料,把整個世界染得那么愉悅飽滿!
向日葵花朵盛放灼灼,開得大方,開得熱烈,她頑強而執(zhí)著地始終面向陽光的一面,像一些執(zhí)著的人,把一切的價值和存在孕育在不懈地追求之中。收獲了向日葵,就仿佛又收獲到一個金燦燦的夢想,并在那個夢想里又產(chǎn)生出新的期待。
葵花在我心中正開得那樣的美麗,由是我突然想到一個關(guān)于葵花的傳說。克麗泰是一位水澤仙女,一天,她在樹林里遇見了正在狩獵的太陽神阿波羅,她深深為這位俊美的神所著迷,瘋狂地愛上了他??墒牵⒉_連正眼也不瞧她一下就走了。克麗泰熱切盼望有一天阿波羅能對她說一說話,但她卻再也沒有遇見他。于是,她只能每天注視著天空,看著阿波羅駕著金碧輝煌的日車劃過天空。她目不轉(zhuǎn)睛地注視著阿波羅,直到他終于無可攔阻地下山。每天每天,她就以同樣的期待同樣的姿態(tài)呆坐著,頭發(fā)散亂,面容憔悴不堪。終于盼到日出,她便仰望著天空,一刻也離不開太陽。后來,眾神憐憫她,把她變成一朵金黃色的向日葵花。她的臉兒仰成了花盤,永遠面向著太陽,幸福地追隨太陽的方向,訴說……訴說……向他訴說她永遠不變的愛情……她對愛的不懈追求,讓人充滿無盡的感動……
后來,我知道向日葵還有著非常廣泛的用途,名副其實的是一種神奇的植物寶貝。最主要的是在食品方面,用上一點葵花籽當做原料,或者直接撒在面點上加以點綴,就可以為美食家族增香足味不少;或是從中提煉出的葵花籽油,不但營養(yǎng)豐富,而且富含亞麻酸和維生素E,據(jù)說抗氧化的效果不錯。還有那么多的葉子當然也一點不會浪費,它可是家畜尤其喜愛的飼料呢!葵花竟然還可以做成燃料等,仿佛欲將它向陽吸收的太陽能量全部轉(zhuǎn)而奉獻給我們?nèi)祟愃频?!這就是向日葵,還真的是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guān),是一種和人類相當投緣又十分親近的美麗植物,也算不枉了我們對她的鐘愛。秋日那喜悅的陽光下,大片大片的向日葵,金燦燦地朝向陽光,既各自獨立,又連成一片波浪。在目光的久久凝視里,又一次勻染著我的思緒,生動著我無邊的想象……
“更無柳絮因風起,唯有葵花向日傾”,葵花這向往光明之花,給人帶來多少美好的希望,展開多少無限的遐思。
是的,心若向陽,無畏悲傷,做一朵仰望光明的葵花多好!那么聯(lián)合世界上更多的微笑吧,讓心中的陽光照亮的更多。
淡泊的野菊花
野菊花,在人們心目中是普通而又常見的。它首先是一味中藥,具有利五脈、調(diào)四肢,散風清熱,解毒消腫的功效;其次它還是一種四季兼宜的飲品,滋味甘醇,香高持久,具有生津止渴,降暑消熱,清心明目的理想效用;當然它也是一種花,具有花的形態(tài),花的品格。每當深秋,寒氣襲人,萬花凋謝之際,唯有菊花開得奔放開得熱烈。它香不過蘭花的馥郁,艷不過牡丹的國色,但它卻以傲立寒霜的精神,盡展花繁葉茂的姿態(tài),清香淡雅的花香,贏得了古往今來人們的贊譽和喜愛。
今秋的一個周末,我們準備到豫南的九峰山去參觀,坐在舒適快捷的汽車上,心情格外爽朗,放眼郊外,農(nóng)民們正忙著秋收,自有一派豐收的喜悅。到了山下,我們徒步上山,山路坎坷、崎嶇,漫山鋪滿了枯枝敗葉,顯得有些冷落蕭條。但我們的興致絲毫沒有受到影響,我堅信既然是新開發(fā)的景點,景致就一定有它的特別之處。九峰山并不算高,卻錯落有致。行走約半個小時,山頂平坦開闊,果然美景漸漸展現(xiàn),大片大片的茅草已被秋霜染成了金黃,微風過處,沿著山坡曲線起伏的高高低低,一眼望不到邊的茅草隨風搖曳,如陣列聚集的無數(shù)旗幟。在秋日陽光的映照下,俯望山前山后,好有一番蒼茫景象,令我們大飽眼福,好一番贊嘆!
快來呀,山上有更好的景致在等著你們呢!走在前面的朋友喊。繼續(xù)前行,一眼見到坡上的許多野生柿樹,這些柿樹的樹葉已經(jīng)全部凋落,只剩下滿樹的柿子紅紅火火地掛在枝頭,因為這里交通不便,竟無人采摘它們。大風小風都來招惹它們,它們只搖一搖頭,像一盞盞吹不滅的小燈籠,今天我有緣來了,忍不住伸手摘下一顆,很甜!
繼續(xù)前行,一大片一大片的野菊花向我的眼里涌來,直撲我的心!我心中的狂野被打開被釋放,野菊花她們燦爛地笑著就把我的身體淹沒了,它們無邊地包圍簇擁著我。同行的人們和我一樣掩飾不住內(nèi)心的喜悅,盛開的野菊花把所有人的激情一下點燃了,在金黃的菊花叢中人們放歌、合影、拍照、喊山……
這些野菊花屬多年木本植物,一到秋天便爭先恐后全盛開了。據(jù)說,野菊花的花蕊凋落后像柳絮一樣隨風飄灑,凡是能被風刮到的地方就會生長野菊花。這些野菊花比人工種植的菊花多了幾分野性的炫麗,又增了幾分傲然的樸素之美,它們迎著秋陽一起燦爛,秋天的成熟與美麗就寫在盛開的野菊花上?!安皇腔ㄖ衅珢劬?,此花開盡更無花”,唐代詩人元稹一語道破菊花不畏嚴寒,獨占芳華的魅力,我深深地為野菊花頑強的生命所感佩。身邊野菊花在寒風中輕輕舞動,花朵在冷雨中吐露著芳香,沒有成群的蜜蜂蝴蝶相伴,更沒有群芳的陪襯,它們無怨無悔地獨自綻放,散發(fā)出淡淡的花香?;ㄏ泸?qū)散了你心中的煩惱和憂郁,讓你神清氣爽,也讓你更加深刻地感悟人生。
山里的野菊花有白色、黃色和紫色,但黃色居多,它們一朵一朵爭相綻放,在萬木蕭條的秋天裝點著大地,顯示著生機。它們把高潔、堅韌、淡泊、豁達,全部寫在了平凡淡定的生命中。它們不奢求,不挑剔,無心爭俏,把自己的花香、自己的美,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了大自然,奉獻給了人們。對人們的冷落,它寬容;對人們的漠視,它坦然;對人們的贊譽,它淡定。它們是寒秋的原野上一道最亮麗的風景。
國人賞花,不僅欣賞花的外表,更追求由觀花而得到的感受,欣賞花中蘊含的人格寓意和價值取向?!按角飦砭旁掳?,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唐朝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黃巢的菊花詩,以凌厲激越的氣勢賦予菊花戰(zhàn)斗的美;“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把綿長的思念和細膩的情感宣泄在片片瘦菊里,一個“瘦”字,把她凄婉人生的剪影逐放在西風里,雕刻成菊;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使菊花和孤標傲世的文人、隱者結(jié)下不解之緣,也把他淡泊榮辱、超凡脫俗的人生盛開在南山淡淡的菊香里。
同行者中有一位女士在不停地采摘著野菊花,她告訴我,這里的野菊花屬原生態(tài),無污染,能去風濕,還有明目的功效呢!喝一口自己親手采摘的野菊花茶,那淡淡的花香會讓人自得其樂的。她的話使我對菊花的品格更加欽佩。
深秋,在豫南的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地方,那漫山遍野的野菊花,以它不畏嚴寒,不畏逆境的頑強品質(zhì)和奉獻精神感動了我。野菊花追求真實,追求平淡,以生命中最燦爛地綻放裝點秋天的原野,即使花謝了,以一瓣菊的形體顯現(xiàn)在一杯清香的菊花茶里,仍會給人們帶來許多美好的回味。那么我們?nèi)四?,能否從野菊花身上領(lǐng)悟到些什么?
詩意荷塘
在眾多的花卉當中,荷花是最讓我癡醉迷戀的,它確如北宋文學家周敦頤在《愛蓮說》中描寫的那樣:“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焙苫ㄇ寮兏邼嵉钠犯瘢钊嗽诟┭鲋g產(chǎn)生深深的敬意。
荷風送香的盛夏,我和妻來到孟津縣會盟鎮(zhèn)萬畝荷塘觀賞荷花。剛踏上通往景區(qū)的路,頓覺涼風拂面,荷香陣陣,沁人肺腑,讓人陶醉。走近荷塘,但見荷葉厚實而寬闊,一朵朵荷花,就像凌波仙子,在陽光下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像無數(shù)回夢境中見到的一般,如若不是身臨其境,真不知今昔何昔今世何世了?
會盟鎮(zhèn)北臨黃河,南依邙山,境內(nèi)90%耕地為黃河灘涂地,長達15公里的黃河渠貫穿東西,為提升荷花的文化品味,增加對游客的吸引力,會盟鎮(zhèn)以“賞萬畝荷花、觀濕地珍禽、品黃河鯉魚、玩沙灘排球、享田園風光”為基調(diào),營造更加優(yōu)美恬靜的“世外桃源”氛圍,構(gòu)成了“不是江南勝似江南”的田園美景,吸引著紛至沓來的游人。夏日里,正是各種奇花異卉競相開放的季節(jié),而在那一聲聲蛙鳴起處的荷塘里,一朵朵清純優(yōu)雅的荷花透出別樣的情趣與姿韻,讓多少風雅之士品味賞談,讓多少浪漫情懷的人為之動容。不論是楊萬里描繪的“荷花笑沐胭脂露,將謂無人見曉妝”,還是王安石抒發(fā)的“柳葉鳴蜩綠暗,荷花落日紅酣”,都讓我們見識到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對荷花的贊嘆。
這里是荷花的世界,景區(qū)內(nèi)有碗蓮、白洋淀蓮、西湖紅蓮等錯季節(jié)觀賞的荷花。僅荷花品種就有120余種,讓人大開眼界,嘆為觀止。這片片綠荷,支支荷花渲染點綴著夏日的荷塘風光,把我們帶入空明的意境之中,使原本浮躁的心靈得到清新的撫慰。
撐著遮陽傘,我和妻向荷塘深處走去,接天連碧的荷葉,一層層隨風起伏,亭亭玉立的荷花千姿百媚,嬌羞欲語,嫩蕊凝珠,盈盈欲滴。憑借水的滋潤,各色荷花千姿百態(tài)、爭奇斗妍,用自己的美麗裝扮著這萬畝荷塘。微風中荷葉輕輕擺動,更襯托出荷花的明媚妖嬈。使人恍若置身人間仙境。我和妻用心感悟著荷葉的律動、荷花的馥郁。好心的朋友遞給我們一個飽滿的蓮蓬,妻剝開一粒蓮子送入我的口中,我頓感白嫩的乳汁滿口流淌,一股清涼醇香沿著唇齒流入心田。古人有聞香識蓮的說法,還真有一定道理。
一朵朵的荷花牽動著我的視線,不知不覺便“誤入藕花深處”。這滿塘的荷花,有的昂首怒放,色彩明艷,使人迷醉;有的才開了三兩瓣花朵,像羞澀的少女;有的含苞待放,像一雙緊緊合在一起的手。幾尾小魚兒活潑地在荷葉下嬉戲,荷葉上一顆顆晶瑩的小水珠,晶瑩剔透,賞心悅目。那嬌美的荷花,使你忍不住會有采一朵的欲望,但你的手剛剛伸出,便很快又縮了回來,因為她太美了。你是舍不得去采擷的,面對她的圣潔,她的嬌艷,你甚至舍不得去碰她一下,似乎那樣便玷污了她、褻妒了她,在這炎熱的夏季里,我唯一能表達的便是默默地去欣賞她。
在眾多的荷花中,我對白荷情有獨鐘,在一朵白色的荷花前我佇立凝視了好久。她的雍容、她的圣潔、她的儀態(tài),深深吸引了我、也打動了我,使我久久不忍離去。陪同的小李甚惑不解:很少見到像你這樣的游客,看一朵花能看恁長時間?我笑而不答,絲毫沒有怪她,她天天生活在這里,對此早已熟視無睹,因此,是很難發(fā)現(xiàn)和欣賞到荷花的美的。面對荷花的圣潔高傲之美,我有一種想流淚的感覺,她根植腳下的泥土,接受著太陽的沐浴,站在強有力的莖桿之上,而花瓣的細胞里包含著的艷麗色彩,是對泥土對陽光最大的回報。妻無言地站在我的身邊,相互傳遞著內(nèi)心的那份顫栗和感動。
荷花蓬勃上揚的姿態(tài),不惟張揚的精神品質(zhì),使我得到一種生命的啟示。當秋意漸濃,荷花捧出豐美的果實,人們從深深的淤泥和她漸漸腐爛的軀干上,深刻地讀懂了荷花的境界,從雨打殘荷的淅瀝聲中,感悟到一種崇高的奉獻精神!
不知不覺,天空竟變得陰沉起,“要下雨了”,妻話音剛落,雨點就很快落了下來,我站在荷塘邊,打開折疊傘,一動不動的注視著身邊那朵開得正艷的荷花,真怕她被雨水摧殘,因此很想攬她于懷,給她以庇佑,可是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在那朵荷花旁站立著一支偌大的荷葉,竟慢慢地向她靠了過來,用身軀覆蓋住了那朵荷花。雨仍在不停地下著,可是那朵荷花卻在荷葉的蔭護下不再搖擺,不再驚慌,也躲過了雨的侵襲。風雨過后,荷花更增添了一些嫵媚,而每一張荷葉卻都無一例外地捧起一團雨水,雨水靜靜地躺在荷葉中心,軟軟地晶瑩著、閃爍著。有的荷葉被無情的風雨撕破,而荷花卻在雨后的陽光下,更加燦爛的搖曳著美麗。
在我的目光即將移開這朵荷花之時,猛然我發(fā)現(xiàn)在緊挨著葉桿的下端,有一些立體的圓形物,細細一看,原來是已經(jīng)枯掉的葉,但它并不像別的腐葉那般潦倒、那般散亂無助。生命已離它而去,但它卻仍倔強地、盡可能地站立,它雖然無言無語,心里卻憧憬著、期待著那留在湖底的種子重新脫穎而出。用它的執(zhí)著詮釋著另一種美。悲劇之情可以是悲傷凄婉、悲絕欲死,可以是悲壯發(fā)奮,壯懷激烈,那是一種生命的選擇。荷花從盛開的那一刻起,生命的美麗便開始一步步走向凋零,但她從不放棄綻放自己的權(quán)利,“留得殘荷聽雨聲”,這自是一種畫境,一種體悟,只要有信念在,希望在,就有不倒的身軀在,這便是荷花的精神價值。
荷花在人們心目中是真善美的化身,荷花的花形有單瓣,復(fù)瓣、重瓣、重臺、千瓣之分,且花朵碩大,白的雪白,紅的粉紅,給人一種富貴的感覺。荷葉同樣也值得人們贊美,七月是荷葉生長最旺盛的季節(jié),一片接一片的荷葉,在微風的吹拂下,泛起綠色的波浪,蔚蔚壯觀。在古代的詩作中,有很多詩人吟詠荷葉的,明朝詩人劉永之詩曰:“圓緘初出水,規(guī)蓋已迎風”。清晨的荷葉,有水珠落在葉面上,風吹過,水珠在荷葉上來回滾動,這獨特的現(xiàn)象,常令人駐足觀看。詩人們把這種自然現(xiàn)象看作是悲歡離合的象征,寫出不少贊詠的佳句。如李白的:“涉江玩秋水,愛此紅蕖鮮,攀荷弄其珠,蕩漾不成圓。佳期采云里,欲贈隔遠天,相思無由見,悵望涼風前”。荷葉上的水珠,成了感人的風景。是啊,只有花、葉相輔相成,互相襯托,方才顯示出它的和諧之美。但在眾多贊美荷花的詩句中,我最喜歡的還是楊萬里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不僅遼闊深遠,還蘊含了明月清風般的意境。
我曾觀賞過不少國內(nèi)名勝景區(qū)的荷花,但我更愛孟津會盟的荷花,她們默默無聞,孤寂的挺立著,一任風吹雨打,把美麗,把花香留給大地,留給家鄉(xiāng)的父老鄉(xiāng)親。雖然欣賞她們的人并不是很多,但她們依舊花開花落、無怨無悔,演繹著生命的美麗。我覺得荷花給予人們的思考遠比它作為植物本身的意義要深邃,如若不然,人們怎么會將它作為清雅純潔的象征呢!不管怎么說,孟津會盟荷塘,連同這個七月,已貯藏在我的大腦,定格在我的心靈深處,成為慰藉我靈魂的最柔美的一道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