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東瑜 熊小琴 朱虹 何桂芬 張海芹
【摘要】 目的 比較合成補片與生物補片在剖宮產術后腹壁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治療中的療效。方法 22例需補片修補的腹壁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 隨機分為合成補片組(12例)及生物補片組(10例)。觀察其治療效果、術后并發(fā)癥及患者耐受等情況。結果 合成補片組手術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及術后傷口愈合情況與生物補片組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合成補片組術后腹壁傷口疼痛及腹壁傷口僵硬感優(yōu)于生物補片組(P<0.05);兩組均無切口疝發(fā)生。結論 合成補片具有不可吸收性及長期穩(wěn)定的支撐作用, 不會傳播潛在感染性疾病, 但可能發(fā)生排斥、攣縮、慢性炎癥和疼痛等不良反應, 對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可能有一定影響。生物補片與受體組織相容性高, 大大降低了排斥及疼痛幾率, 延展性好, 患者術后耐受性強, 生活質量明顯改善。
【關鍵詞】 合成補片;生物補片;腹壁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9.011
Application analysis of difference patches in abdominal incision endometriosis surgery WEN Dong-yu, XIONG Xiao-qin, ZHU Hong, et al. 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Jiangmen City Peoples Hospital, Jiangmen 529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curative effects between compound patch and biological patch in abdominal incision endometriosis after cesarean se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22 abdominal incision endometriosis patients needing patch repai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mpound patch group (12 cases) and biological patch group (10 cases). Curative effect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tolerance in patient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operation time,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time and incision healing between the compound patch group and the biological patch group (P>0.05). The compound patch group had better postoperative abdominal incision pain and stiff feeling than the biological patch group (P<0.05). Both groups had no occurrence of incisional hernia. Conclusion Compound patch provides nonabsorable and long-term stable supporting effect, and it spreads no potential infectious diseases, while it is possible to show adverse reactions of rejection, contracture, chronic inflammation, and pain, which may have certain influence on postoperative quality of life. Biological patch shows high histocompatibility with receptor, and it can remarkably reduce incidence of rejection and pain, along with good malleability, strong tolerance and obviously improved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Compound patch; Biological patch; Abdominal incision; Endometriosis
近年來, 隨著剖宮產及麻醉技術的提高以及社會因素的影響, 剖宮產率逐年上升, 國內剖宮產率高達40%~60%[1]。剖宮產術后腹壁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fā)病率及診斷率也隨之上升。對于腹壁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 手術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傳統(tǒng)的手術方法為切除病灶后逐層縫合組織, 若筋膜缺損過大, 可將腹外斜肌筋膜游離后下移至筋膜缺損處, 修補缺損。然而此種手術方式會形成新的創(chuàng)傷, 可能出現手術傷口局部嚴重滲出、血腫、切口感染或愈合不良等。作者參照外科腹壁疝修補的手術方法, 對于筋膜缺損過大患者選擇用補片修補筋膜缺損處, 加固筋膜, 在手術傷口愈合過程中及愈合后起到了支撐作用, 減少患者痛苦。補片種類繁多, 作者擬對比合成補片與生物補片在這類患者中的治療效果、術后并發(fā)癥及患者耐受情況, 指導對不同需求的患者選擇合適的補片?,F將臨床研究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27例腹壁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 參照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會疝和腹壁外科學組發(fā)布的《腹部手術切口疝手術治療方案(草案)》[2], 其中22例需行補片修補, 隨機分成合成補片組(12例)及生物補片組(10例)。兩組患者年齡、病灶大小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見表1。
注:兩組比較, P>0.05
1. 2 手術步驟 患者在腰硬聯合麻醉下行腹壁子宮內膜異位病灶切除術, 嚴格遵循“無瘤原則”, 切除病灶和病灶周圍約5~10 mm的正常組織。切除后筋膜缺損的范圍直徑約5~7 cm, 將相應組織游離后對拉, 如能進行對拉縫合后無張力, 則不做補片修補加固。22例患者因嘗試對拉縫合后張力較大或腹壁缺損較大不能對拉縫合, 參照上述方案用補片修補加固。
1. 3 術后情況 22例患者術后病理均確診子宮內膜異位癥, 術后均使用戈舍瑞林3.6 μg, 每28天皮下注射1次, 共6次。術后6個月復查彩超, 均無復發(fā)。
1. 4 觀察指標 統(tǒng)計記錄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后住院時間、術后腹壁傷口愈合情況及術后6個月門診隨訪情況, 隨訪內容包括有無腹壁傷口僵硬感、腹壁疝發(fā)生、填寫疼痛調查問卷(視覺模擬評分法, VAS)評估腹壁傷口局部刺激或牽拉所致疼痛程度。
1. 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手術時間及術后住院時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合成補片組患者傷口愈合不良2例(行腹部傷口分泌物培養(yǎng), 其中傷口脂肪液化1例, 傷口感染1例), 生物補片組患者傷口脂肪液化1例, 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6個月, 合成補片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腹壁傷口僵硬感及異物感, 生物補片組均無腹壁傷口僵硬感, 觸感與周圍組織無差異,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均無切口疝發(fā)生(P>0.05)。術后6個月合成補片組與生物補片組的手術部位腹壁傷口局部疼痛評分比較,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生物補片組術后腹壁局部刺激或牽拉所致疼痛感較合成補片組明顯降低。見表2。
3 討論
腹壁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是剖宮產術后常見的并發(fā)癥, 其發(fā)生率0.03%~1.50%[3]。對于病灶較大的患者, 切除后筋膜缺損過大, 需行補片修補加固筋膜缺損, 以達支撐鞏固作用及避免腹壁疝形成。目前補片分合成補片及生物補片兩大類。
合成補片是人工合成網片, 可作為組織再生修復的支撐物, 以達到加固組織作用。合成補片性質穩(wěn)定、材料堅固、有強大的加固組織及支撐作用、應用方便。然而它對受體而言是一種異物, 可誘導免疫應答, 激活白細胞, 生成一系列炎癥細胞因子, 再而激活巨噬細胞, 引發(fā)受體的免疫排斥反應, 在移植物與受體組織之間形成慢性炎癥性反應, 創(chuàng)傷愈合的特征為膠原沉積和與移植物整合, 導致補片硬化、攣縮和暴露[4], 繼而發(fā)生排斥、疼痛和侵蝕等不良反應。故使用合成補片的患者術后會有不同程度腹壁傷口僵硬感、異物感及慢性疼痛, 且長期觀察相對易發(fā)感染及排斥等。
生物補片分為同種替代材料(供體為人)和異種替代材料(供體為動物), 目前以異種替代材料使用較多, 如豬真皮, 應用相關組織工程學技術通過脫細胞技術處理, 有效清除了生物補片中的細胞表面受體的特異識別位點(此類位點能引起宿主的免疫排斥反應), 從而得到一種天然的細胞外基質, 使細胞外基質成分及其包含結構完整的真皮層和基底膜層的特有三維空間結構得以保留。而在三維空間結構中, 基底膜層可誘導表皮細胞的上皮化, 真皮層中的膠原和彈性纖維可誘導血管生成, 支持受體組織長入[5]。相比于合成補片, 生物補片不含有特異細胞表面抗原, 不易引發(fā)受體的免疫排斥反應, 且增加了與受體組織相容性, 減少了排斥幾率, 并支持受體組織長入, 并最終融為一體[6]。因而患者術后無明顯腹壁傷口僵硬感或異物感, 不攣縮, 延展性好, 疼痛程度輕甚至無疼痛感, 耐受程度高。然而異種替代材料生物組織即使采用最嚴格的檢測措施, 也會有攜帶細菌、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或朊病毒感染的風險[7]。但目前我國并未見相關報道。
合成補片具有不可吸收性及長期穩(wěn)定的支撐作用, 不會傳播潛在感染性疾病, 但可能發(fā)生排斥、攣縮、慢性炎癥和疼痛等不良反應。合成補片經濟實惠, 但對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可能有一定影響。生物補片與受體組織相容性高, 支持受體組織長入并最終融為一體, 大大降低了排斥及疼痛幾率, 延展性好, 患者術后耐受性強, 生活質量明顯改善, 但價格較合成補片昂貴。因此, 對于術后近期仍有生育要求的患者, 生物補片具有高相容性, 良好的延展性, 低疼痛率, 近期穩(wěn)定的支撐作用, 是一個較好的選擇。所選患者中1例采用生物補片修補的患者術后1年再次自然懷孕, 腹壁手術傷口處無疼痛, 無異物僵硬感, 補片修補處可延展無撕裂, 并足月分娩。目前, 我國全面開放二胎政策, 有相當多腹壁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術后有再次生育要求, 對于此部分患者, 結合患者經濟實力, 可考慮優(yōu)先選擇生物補片。
綜上所述, 合成補片具有不可吸收性及長期穩(wěn)定的支撐作用, 不會傳播潛在感染性疾病, 但可能發(fā)生排斥、攣縮、慢性炎癥和疼痛等不良反應, 對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可能有一定影響。生物補片與受體組織相容性高, 大大降低了排斥及疼痛幾率, 延展性好, 患者術后耐受性強, 生活質量明顯改善。
參考文獻
[1] 黃醒華.對剖宮產術的思考.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 2003, 19(7):385-388.
[2] 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會疝和腹壁外科學組.腹部手術切口疝手術治療方案(草案). 中華普通外科雜志, 2004, 19(2):126.
[3] 鄧珊, 冷金花, 郎景合, 等. 腹壁子宮內膜異位癥術前預測補片的可行性分析.國際婦產科學雜志, 2013, 40(4):364-368.
[4] 何紅兵.補片在盆腔臟器脫垂修復手術中的作用.醫(yī)學與哲學, 2013, 34(8B):14-18.
[5] 宋利.補片在婦產科疾病中的臨床應用及其生物相容性.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12, 16(12):2253-2256.
[6] Sinha UK, Saadat D, Doherty CM, et al. Use of AlloDerm implant to prevent frey syndrome after parotidectomy. Arch Facial Plast Surg, 2003, 5(1):109-112.
[7] 李琦, 王建六.生物源性補片在女性盆底重建外科中的應用與研究進展.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 2013, 14(2):182-185.
[收稿日期:2015-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