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兵
[摘要]語文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變化的過程性活動,教學目標功能導向也應體現(xiàn)在變化中。以語文課改指向為依據(jù),從目標確立、目標發(fā)展的過程性、目標關聯(lián)之間的原則與突出點以及目標的模糊與清晰之間的關系進行新的審視與思考,為教學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語文教學目標認識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6)100007
“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已經成為課改以來語文教學目標的主要導向,包括一些教材或教參也都在每節(jié)課之前有目標提示,為語文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方便。然而,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的生成性的變化過程,如果教師不考慮實際而死搬硬套教材或教參提供的教學目標,就不可能深度把握教學的變化,課堂教學往往是低效的。因此,我們有必要理性審視語文教學目標,以便讓教學更符合學生發(fā)展的需要。
一、學生發(fā)展特征是語文教學目標確立的依據(jù)
學生的發(fā)展具有階段性、差異性特征,每個學生的生活背景以及對社會認識的基礎不一樣,他們對文本的理解與思考自然會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其獲得的知識與情感就會不同。比如朱自清的《背影》,生活在農民家庭的學生,由于對父親辛苦勞作所帶來的變化,以及父母對子女成長關心的內心慈祥的外化與內涵有深切體會,他們自然就在這種親情的感染下對父親的高大形象有著更深刻的發(fā)自內心的理解。因此,用固定的教學目標對他們的學習提出要求顯然是不科學的。
實際上,無論是語文教材還是語文教參,其提出的教學目標只不過是一種普遍性的目標。教師在利用這些目標的時候應該根據(jù)學習內容和學生發(fā)展的實際做一定程度的調整,一方面可以采取如降低或提高難度、分層要求、變換容量等措施;另一方面也可以放棄自己獨斷的意見,讓學生根據(jù)自我的實際情況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以便讓目標的呈現(xiàn)符合學生的學習心理和信息掌握上的變化,從而實現(xiàn)學生知識、情感與價值觀在目標的引領下得到全面的提高。
二、學生的發(fā)展更需要關注目標的過程性導向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歸宿,但是學生最終學習結果的實現(xiàn)只是教學目標的一個基本要求,從三維目標來看,學生的過程與方法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所以,在關注學生實現(xiàn)知識性目標的同時,更要關注學生完成知識性目標的過程,看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是否學會了運用合理的學習方法,教師的教學手段與措施是不是很恰當,是否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方法的掌握和運用。特別要提出的是,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往往是在教的過程和學的過程中形成的。因此,教學目標的過程性導向要求教師必須重視教學的過程,讓教學的手段和方法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能通過文本的聽、說、讀、寫的過程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通過文本思想的思考得到情緒的渲染,能通過師生合作或生生之間的合作帶來成功的感受和體驗,從而實現(xiàn)三維教學目標的全面達成,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三、教學目標在體現(xiàn)集中原則的同時更應突出重點
語文教學主要是傳授語言文字知識以及通過語言文字滲透思想性的教學活動,相對于數(shù)學、物理等理科的教學目標而言,其教學目標的序列性很不強。例如,單從培養(yǎng)學生對文本思想的情感陶冶來說,雖然從廣泛的意義上講,或許能找到一定的層次,但要說到具體方面,確實又很難找到合理的序列,只能讓學生通過對文本的聽、說、讀、寫來培養(yǎng)他們的情感目標。
對于一節(jié)課而言,教學目標要兼顧的內容很多,教師往往是難以取舍的,這就需要教師能夠按照集中的原則,以三維目標的內容進行分類集中。但是,由于三類目標之間既有聯(lián)系又有獨自的特點,勢必要求教師根據(jù)教學的實際情況在做到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的前提下突出目標重點,即在一節(jié)課中,應確定一個主要目標。例如,是學習新知識的目標還是鞏固已學的舊知識的目標,不能不分主次的全部兼顧。在確定主目標的基礎上再確定一些輔助目標,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掌握語言知識的規(guī)范性,提高他們對語言的感受能力是主要目標,而通過以上目標的過程性活動發(fā)展他們的情感態(tài)度、思想情操則是輔助目標。當然,語文教學目標集中但主次分明還需要教師既要考慮一節(jié)課中目標的內在聯(lián)系,還要考慮多堂課之間的目標聯(lián)系,這就無形中對教師形成挑戰(zhàn),在提高知識的基礎上有整體把握的能力。
四、語文教學目標的公開與模糊應該結合起來
明確的教學目標是通過語言、文字呈現(xiàn)出來的。一節(jié)課的開始教師首先應該讓學生清楚自己將要面臨的學習目標和任務,知道這節(jié)課中將要解決什么樣的問題,可能會存在什么樣的問題,如何去解決問題等。但我們也必須清楚,明確教學目標只是一般情況下的需要,在許多時候,有些目標還是需要模糊或隱藏的,如情感目標就需要模糊一點,因為不同的學生所受到的文本的情緒感染是不一樣的。再如,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時候,就可以不公開這個目標,只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意識到他們存在的問題就可以了。因此,依然要從學生學習的實際出發(fā),教師應清楚地知道明確、公開的情況。
總之,正確看待語文教學目標對有效提高教學效果非常重要。在遵循教學目標一般規(guī)律的前提下,教師還應該根據(jù)實際,尊重學生差異,靈活運用目標開展教學,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自覺完成學習任務,并得到全面發(fā)展。
(責任編輯陳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