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勝君
(張家港西張醫(yī)院有限公司,江蘇 張家港 215600)
探討分析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規(guī)檢驗中的應用價值
陸勝君
(張家港西張醫(yī)院有限公司,江蘇 張家港 215600)
目的 探討抽靜脈血與抽末梢血進行血常規(guī)檢驗的結果對比,為患者后期血常規(guī)采血方式的選擇提供相應的參考。方法 選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進行血常規(guī)檢驗的患者30例作為本次調查對象。所有患者對于本次情況知情,愿意積極配合。分別以靜脈采血與末梢采血的方式對患者進行血液采集并獲得標本,對所得的患者的血液標本進行標注后以儀器進行檢驗,并了解兩種不同采血方式檢驗所得的白細胞計數(shù)(WBC)、紅細胞計數(shù)(RBC)、血紅蛋白(Hb)、紅細胞比容(Hct)、血小板(PLT)、紅細胞平均體積(HCV)、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量(MCH)、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等指標。評價不同末梢采血與靜脈采血在血常規(guī)檢驗中的應用價值。結果 由本次調查結果可知,兩種檢測方法在WBC、RBC、Hb、Hct、PLT等指標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HCV、MCH與MCHC等指標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雖靜脈采血與末梢采血在臨床上均獲得了一定的應用,但調查結果顯示抽靜脈血與抽末梢血進行血常規(guī)檢驗在部分指標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并以抽靜脈血可提高檢驗準確性,進而更好的反映體檢者的全身情況。因此筆者推薦臨床上選擇抽取靜脈血作為血常規(guī)檢驗的主要途徑,為患者疾病診療提供更為準確的參考信息。
靜脈血;末梢血;血常規(guī);作用
血常規(guī)檢查是臨床上重要的檢驗手段之一,通過血常規(guī)檢驗,可對多種疾病作出相應的反饋,在疾病診斷中具有重要意義[1]。臨床上用于血常規(guī)檢驗的采血途徑主要為靜脈采血與末梢血管采血兩種。兩種檢驗方式在臨床上均獲得廣泛的應用。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報道顯示,不同的采血方式所得到的結果是不一樣的,并引起臨床上的重視,導致臨床上對于抽取靜脈血或末梢血存在一定的爭議。以往,因檢驗技術發(fā)展不完善等原因,主要以末梢采血方法為主。因其具有操作簡單、快捷等原因,目前在臨床上仍獲得較為廣泛的應用,如對患者進行血糖測定等[2]。后期隨著醫(yī)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醫(yī)學者逐漸發(fā)現(xiàn),采集末梢血進行檢驗的結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并受多種外界因素的干擾,并認為采集靜脈血可獲得更加準確的效果。為了進一步的了解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規(guī)檢驗中的應用價值,在本文中,筆者選取在我院進行血常規(guī)檢驗的患者30例作為調查對象,分析兩種不同采血方式進行血常規(guī)檢驗結果之間的差異,為患者后期采血途徑進行一定的指導,以提高血常規(guī)檢驗的應用價值。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進行血常規(guī)檢驗的患者30例作為本次調查對象。所有患者對于本次調查情況知情無異議,原因積極配合調查。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為18~70歲,平均(50.1±2.3)歲。排除標準如下:(1)血液系統(tǒng)疾病患者;(2)腫瘤患者;(3)合并嚴重肝腎功能損傷患者;(4)孕期或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
所納入患者均由同一位檢驗人員進行采血檢驗,避免因采血人員不同而造成人為偏差。先對患者進行肘靜脈采血,對于肘靜脈不明顯者,則選擇手背靜脈或內踝靜脈采血。靜脈血采集結束后,告知患者休息幾分鐘后再采集手指末梢血。
在采集血液過程中,需遵守基本原則。告知患者保持冷靜的心態(tài),采血時間均為清晨?;颊咴诓裳靶杩崭梗苊鈱z驗結果造成不良影響。進行采血前,還需對采血部位及其周圍皮膚進行消毒,并在干燥后穿刺采血。將所采集的血液裝于貼標簽的抗凝管中,標簽上需注明患者的姓名、性別、編號等基本信息,以方便后期的檢測結果分析。所有采集的標本均需在規(guī)定時間內進行儀器檢驗,避免對標本的有效性造成影響。經(jīng)檢驗所得的結果需進行由專人進行統(tǒng)計分析,方便后期的統(tǒng)計學處理對比。
1.3 觀察指標
對體檢者的白細胞計數(shù)(WBC)、紅細胞計數(shù)(RBC)、血紅蛋白(Hb)、紅細胞比容(Hct)、血小板(PLT)、紅細胞平均體積(HCV)、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量(MCH)、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等指標進行檢測。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得數(shù)據(jù)以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由本次調查結果可知,靜脈血采集標本與末梢血采集標本在檢驗結果上之間存在一定的偏差。其中兩種檢測方法在WBC、RBC、Hb、Hct、PLT等指標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HCV、MCH與MCHC等指標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檢測方法的檢測結果比較()
表1 兩組檢測方法的檢測結果比較()
組別 Hb(g/mL) WBC(109/L) Hct PLT(109/L) RBC(1012/L) MCV(fl) MCH(pg) MCHC(g/L)靜脈血組 12.5±12.6 5.5±1.4 0.45±0.04 227.5±60.5 3.79±0.65 83.0±6.5 26.8±5.2 308.0±24.1末梢血組 10.2±15.0 6.5±3.0 0.38±0.03 211.7±88.0 3.65±0.85 84.0±6.0 26.9±5.0 307.8±28.9 t 21.99 9.23 8.76 16.69 8.90 3.29 2.11 3.35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隨著醫(yī)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臨床上的各項診斷技術均在不斷的提升,為患者疾病的診斷提供一定的參考。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人群開始注重自身的養(yǎng)生與保健,并養(yǎng)成了入院體檢的良好的習慣。眾所周知,不論是在健康體檢還是在疾病診斷中,血常規(guī)檢驗均是臨床上較為常用檢驗方式之一,并在臨床上占據(jù)重要的地位。通過血常規(guī)檢驗,可了解各項血液指標的變化,進而為多種疾病的診斷提供一定的參考[3]。舉例說明,在進行血常規(guī)檢驗中,通過了解患者紅細胞計數(shù)的檢驗結果,可以判定患者是否存在貧血、出血、先天性心臟病等癥狀;通過了解患者血小板檢驗的結果,可以判定患者是否存在再生障礙性貧血、紫癜等疾病。通過了解白細胞計數(shù)的檢驗結果,可以判斷患者是否存在中毒、炎性感染或白血病等疾病??梢?,血常規(guī)檢驗在多項疾病診斷中具有重要意義,并與患者的健康程度密切相關[4]。因此筆者呼吁廣大人群重視血常規(guī)的檢驗,并能夠積極配合血常規(guī)檢驗,以利于臨床醫(yī)師更好的了解到患者的基本情況,為患者的疾病診斷與治療提供更多的有效信息。
在臨床檢驗中,進行血常規(guī)檢驗的采血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為靜脈采血,另一種為末梢血管采血。近年來,不斷有報道指出,不同的采血方式可對患者的檢驗結果造成影響,這也引起臨床的高度重視。不準確的檢驗結果不僅僅造成了不必要的儀器設備消耗,同時還不能對患者疾病提供有效的參考。這不論對于院方還是患者而言,均帶來了不良的影響[5]。為了進一步分析上述報道,筆者在本次調查中,對靜脈采血與末梢血管采血的血液標本檢驗結果進行分析,為患者后期采血方法的選擇提供一定的參考,以提高檢驗準確率,減少不必要的儀器設備消耗與浪費。其中,末梢采血血常規(guī)檢驗是指以針刺法采集患者耳垂或手指末梢血,并對所采集的血液進行相應的臨床分析的一種方式。末梢采血具有相對操作簡便、快捷等臨床優(yōu)勢,一直以來在院內應用較為廣泛。但進行末梢采血時,可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甚至是末梢采血溫度或操作速度,許多檢驗師需經(jīng)過嚴格的培訓,以快速的進行末梢血采集而獲得血液標本。此外,對于部分年齡較大或較小的患者,因末梢血采集與患者出血速度相關,此類患者的末梢血采集較為困難,不適宜使用。而近年來,靜脈采血方式在臨床上受到了重視,越來越多的醫(yī)學者逐漸將檢驗重心轉移至靜脈采血中。靜脈采血通常是指肘部前靜脈的采血,部分肘靜脈不明顯的患者可選擇手背靜脈或內踝靜脈采血。相對于末梢采血而言,肘靜脈采血基本不受外界環(huán)境因素的因素,同時也基本不受患者內在因素的影響,可對患者血循環(huán)的真實情況作出反映。此外,靜脈采血所得的血液標本更加利于儀器檢驗,可為臨床疾病診斷提供更加有效、更加真實的數(shù)據(jù)。由此可見,與末梢采血比較而言,靜脈采血具有更高的應用價值。
有文獻報道指出,標本合格的前提下,對患者進行靜脈采血后進行血常規(guī)檢驗,其檢驗結果往往具有更高的準確性。而本次調查結果中提示,靜脈采血時的WBC、RBC、Hb、Hct、PLT等指標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該調查結果則可說明,采血方式對血常規(guī)檢驗的結果是具有一定影響的。且比較而言,以靜脈采血的檢驗價值更高。筆者結合自身經(jīng)驗及相關的文獻報道,對靜脈采血的臨床優(yōu)勢進行總結,如下:通過靜脈血采集,可了解到受檢者的全身狀態(tài),且采集效率較高,采集過程中不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相對于末梢血而言,靜脈血可更為全面的反映血液組成。而由于末梢血往往包含動脈血、靜脈血、毛細血管血液等,因此在檢驗過程中數(shù)據(jù)往往不穩(wěn)定,無法對患者的機體狀態(tài)做出更好的反映。此外,筆者呼吁可推進真空法采集,一方面可提高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另一方還可延長儀器的使用壽命,這對于院方而言是十分有益的。
綜上所述,雖靜脈采血與末梢采血均是臨床上的常用采血方式,且該兩組采血檢驗方式均具有其相應的優(yōu)勢。但經(jīng)本次調查可知,抽靜脈血與抽末梢血進行血常規(guī)檢驗在部分指標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并以抽靜脈血進行血常規(guī)檢驗具有更高的準確性。因此,筆者更加推崇以采集靜脈血液作為血常規(guī)檢驗的主要采血途徑,為患者后期采血方式選擇提供一定的基礎。但本次調查結果還顯示,兩組患者在HCV、MCH與MCHC等指標上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因此,若需對上述三項血液檢驗指標進行檢驗時,可根據(jù)院內設備條件,患者需求等選擇適宜的采血方式,其檢驗結果基本不受影響。
[1]韓秋青,王愛玲,韓風杰,等.不同采血方法進行血常規(guī)檢驗在臨床應用中的研究[J].當代醫(yī)學,2010,16(26):85-86.
[2]何昭霞,李 靈,陳 杰,等.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規(guī)檢驗中的應用比較[J].河北醫(yī)學,2012,18(10):1504-1506.
[3]陳麗芳.末梢血和靜脈血血常規(guī)檢測結果對照分析[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3,34(18):2462-2463.
[4]崔鳳霞,孫 丹.淺談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規(guī)檢驗中的應用價值[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4,(7):85-86.
[5]劉玉琪.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規(guī)檢驗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4,(7):87-88.
本文編輯:吳宏艷
R446.11
B
ISSN.2095-6681.2016.29.18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