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景寧畬族自治縣第一實驗小學(323500)吳月圓
?
順序而為:習作教學的應然追求
——以人教版教材中高年級寫人習作教學要求為例
浙江景寧畬族自治縣第一實驗小學(323500)吳月圓
[摘要]教師怕教習作,學生怕寫作文,這已經(jīng)成為語文教學的桎梏。這是習作教學的無序造成的。對此,教師要順序而為,注意橫向思考,縱向聯(lián)系,將作文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習得寫作方法,有話可說。
[關鍵詞]習作教學寫人順序
習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占據(jù)了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但其教學成效卻屢遭詬病。教師怕教習作,學生怕寫作文,這已成為一線語文教學的桎梏。特別是到了五、六年級,每到單元習作總會聽到學生怨聲載道。他們埋怨最多的一句話就是“這篇作文寫過了”。教師根據(jù)單元要求提出的習作訓練為何讓學生覺得是重復的呢?語文教師該如何看待學生的這種說法?筆者以小學中、高年級寫人習作教學為例,談談自己的看法。
習作教學往往是圍繞單元習作教學教材“口語交際·習作”展開的。教師對學生提出的習作要求往往也是結合單元習作要求進行的。例如,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習作是寫一個印象深刻的人,要求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點。因此,教師提出的習作要求自然是“運用課文中一些寫人的方法,寫一個印象深刻的人,要寫出他(她)某一方面的特點”。學生為何會認為這篇習作寫過了?帶著這個問題,筆者與學生、老師進行交流。學生的回答基本上是一致的,認為寫人的文章都差不多,都是要通過一件事寫出人物的某方面特點。老師們則說,學生之所以感覺這篇作文他們寫過了,是因為教材編排無序。教材編排無序?筆者翻閱了人教版中、高年級的教材,寫人習作的具體編排如下:
教材 單元 課文 習作要求三年級上冊 第二單元《灰雀》《小攝影師》《奇怪的大石頭》寫熟悉的人的一件事。先想一想打算寫誰,寫他的哪件事,把這件事想清楚,再動筆寫。三年級下冊 第三單元根據(jù)自己說的和同學的評價,寫一寫自己,向別人展示一個真實的你?!断雱e人沒想到的》《我不能失信》《寓言兩則》《驚弓之鳥》《畫楊桃》四年級下冊 第七單元《兩個鐵球同時著地》選擇身邊一位自己敬佩的人,通過具體事例,夸夸他們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如果你覺得他的其他品質令你敬佩,也可以說一說?!度褙炞ⅰ贰遏~游到了紙上》《父親的菜園》
教材 單元 課文 習作要求五年級下冊 第七單元《人物描寫一組》 寫一個特點鮮明的人,可以是身邊熟悉的人,也可以是偶爾見到的陌生人。寫的時候,試著運用課文中一些寫人的方法,寫出他某一方面的特點?!端⒆永睢贰督疱X的魔力》《少年閏土》六年級上冊 第五單元《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面》《有的人》用一兩件事來介紹你的小伙伴,要寫出小伙伴的特點。
中、高年級八冊教材,有六冊教材編排了寫人的習作教學。其余沒有編排的兩冊教材,其實也是有相關的寫人習作方法滲透的,比如五年級上冊在單元導讀要求學生“想一想作者是怎樣通過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表現(xiàn)父母之愛的”。
由此看來,教材中關于寫人的習作教學安排并非無序。三年級只要求寫一寫最熟悉的人,寫一寫有關這個人的一件事。四年級要求寫一個有精神品質的人,也通過一個具體事例來表現(xiàn)。五年級要求寫一個有特點的人,要運用課文中的寫人方法。六年級是寫自己的伙伴,但是側重用一兩件事寫伙伴的特點。如果只是間隔地看每一次習作的要求,難免讓學生或教師覺得無非都是寫人,都是寫一個人、一件事。但是縱向看教材的編排,其序列性還是很明顯的,每一次習作所呈現(xiàn)的習作目標對學生的要求是不同的,并且是逐步提高的:從大體上能說清楚人物的一件事,到能通過具體的一件事表現(xiàn)一個人的品質;從能細致地描寫一件事刻畫出一個人的特點,到能靈活運用各種描寫方法,通過恰當?shù)牟季种\篇,塑造出生動的人物形象。三年級和四年級,都是通過具體事例寫人物,但是敘事的要求不一樣。三年級的要求比較寬泛,只要寫和這個人物有關的事件就可以了。四年級的要求趨向集中,選擇的事件還要能表現(xiàn)人物的品質。五年級和六年級的習作要求雖然都是通過事件表現(xiàn)人物的特點,但是五年級側重細膩的描寫和刻畫,六年級則強調布局謀篇,因為所描寫的事件為一兩件,必定要詳略突出。如此看來,每一個學段的習作要求在逐步提高,學段內每個年級的習作要求也在逐步提高。這是一個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過程。
如此看來,問題的關鍵在于教師對教材編排體系的認識不足。如果只是支離破碎地就某一次習作進行解讀,很容易造成理解不全、實施無序。就筆者個人及身邊的眾多語文教師而言,在習作教學方面確實存在理解不全、實施無序的問題。一些教師教習作只看“口語交際·習作”板塊的要求,很少聯(lián)系整個單元的課文,基本不考慮相關類型習作的教材編排順序,更不理解每一次習作教學的要求,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而造成教學無序、無故提高或降低習作要求的問題的出現(xiàn)。久而久之,教師甚至弱化了習作教學,遇到單元習作課,就讓學生按照單元習作的要求寫一篇作文即可;遇到期末習作復習課,就命個題讓學生自由寫。雖然每周大作文、小練筆不間斷,教師也批改認真、及時,但學生的習作水平并無顯著提升。習作課進入了無序、無教學、低效果的狀態(tài)。
毋庸置疑,教材中習作教學內容的編排有其內在規(guī)律性。如何用好教材,教好作文,讓學生學之有序,寫之有物,寫之有趣呢?
(一)橫向思考,注重方法的“零存整取”
特級教師李吉林說:“知識的規(guī)律是不可能從一個知識點去揭示的,是從許多相同的、相關的、相似的內容上抽象概括出來的,即所謂的觸類旁通。優(yōu)化教學結構,強化教學內容,可從根本上便于學生掌握規(guī)律。”看來,整體教學結構以及教學內容的取舍與強化是關鍵。為此,我們嘗試“單元讀寫模式”,在單元課文教學中注重寫作方法的遷移模仿,最終實現(xiàn)“零存整取”。
(1)讀寫模式(分散式)
“分散式模式”主要適用于主題單元中寫作方法比較有特色,而且比較值得學生去學習、遷移的課文。每篇課文都要根據(jù)單元習作要求發(fā)掘讀寫訓練點,設計寫作遷移。
(2)讀寫模式(集中式)
如果主題單元的文章以記敘文為主,語言比較平實,情節(jié)比較簡單,而且每篇文章的寫作方法比較相似,可以采用“集中式模式”(如下圖)。
例如,五年級下冊教材“認識作家筆下的人物”主題單元的習作是寫一個特點鮮明的人。本單元所選的課文都是名家名篇,文中描寫的都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最經(jīng)典的人物形象,具有鮮明的性格特點。每一篇課文中都有很多明顯值得學習借鑒的寫作方法。要教好本單元的習作,必須引導學生借鑒課文中的寫人方法。首先應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感悟、體會課文刻畫人物的方法?!缎「伦雍团侄諆罕荣愃印分饕w會通過動作描寫寫出人物的特點的方法?!杜R死前的嚴監(jiān)生》通過典型細節(jié)描寫刻畫人物?!丁傍P辣子”初見林黛玉》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以及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相結合來刻畫人物形象。在賞悟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適當引導學生局部模仿,寫小練筆,積累寫作方法。
(二)縱向聯(lián)系,注重銜接的恰到好處
教材的編寫注重知識的序列性。教師在教學中,除了要關注某一冊教材某一個知識點的教學,更應該縱向考慮這一知識點在每一冊教材中的呈現(xiàn)方式和編寫目的。縱向的知識序列是教師必須關注的。因為知識編排的序列性,意味著必須先達成這一個知識點,才能實現(xiàn)下一個知識點。倘若這個知識點的達成有變化,那么下一個知識點的達成便會有變化。雖然知識點的達成之間并沒有必然性,但總是越接近越好。這也是習作教學科學精神的體現(xiàn)。梁啟超說:“有系統(tǒng)之真知識,叫做科學;可以教人求得有系統(tǒng)之真知識的方法,叫做求真精神?!卑盐蘸媒虒W的銜接,才能由簡單到復雜、先易后難、循序漸進地豐富學生的習作知識,提高習作能力。
例如,五年級下冊教材“認識作家筆下的人物”主題單元的習作是寫一個特點鮮明的人。寫的時候,還要試著運用課文中寫人的方法,寫出他某一方面的特點。教學這個習作時,首先應該知道學生已經(jīng)學到了什么程度。學生在三年級就已經(jīng)知道要通過一件事寫一個人,在四年級則知道要通過一件事突出一個人的品質。四年級的要求相對于三年級更具體,在習作的選材上要求更加集中,所選取的事例必須能突出人物的品質。如此縱向分析,五年級“認識作家筆下的人物”主題單元的習作教學則重在課文寫人方法的習得、運用上,重在指導學生運用描寫、刻畫的方法把人物寫形象,寫生動,寫細膩。到了六年級,指導的重點則是布局謀篇,讓學生學會表達要詳略得當,學會靈活運用各種敘述方法,而不是刻畫技巧上的錘煉。如此縱向地分析教材的編排序列,充分考慮年級、學段教材的知識銜接,教師既能目標明確地設計每一堂習作課,又能站在更高的層級把握冊與冊、課與課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
人教版教材的單元習作,不但在編排上注重學生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而且對寫作技能技法也有所滲透。教師在教學中應兼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與文體寫作規(guī)律,遵循教材的編排意圖,從橫向、縱向全面理解教材的編排目的,促使習作教學克服“過度簡單化”“習作無教學”的傾向。
(責編莫彩鳳)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068(2016)1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