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
對于多數(shù)都市人來說,“披薩”這種全球吃貨都愛的泊來美食一定不陌生吧??墒?,如若您來安徽黃山旅游,有一道藏匿于山區(qū)的徽州版“披薩”也定會讓您驚喜不已。
漫步徽州大地,穿行于那些粉墻黛瓦的大街小巷,細(xì)心的游客不難發(fā)現(xiàn),最普遍的地域小吃當(dāng)屬“馃”了。您要是北京人,您或許會問:“馃”是個什么鬼,不就是大餅嗎?可是在我們徽州人口中,“馃”和“餅”卻完全是兩個概念的食品?!帮灐币话闶遣粠юW的,比如煎餅,而“馃”通常指的是那種中間帶有餡的餅,比如本文要說的苞蘆餜。
徽州多山,“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貌決定了山區(qū)農(nóng)民廣種玉米這種耐旱作物,徽人稱之為“苞蘆”,而徽州人又善于用尋??梢姷氖巢闹瞥雒牢兜碾瑞倎?。每年新鮮的玉米采摘下來后,主婦們便忙著將玉米粒剝下來曬干,然后磨成玉米粉。通常選在一個有陽光的午后,主婦們裝滿一缽經(jīng)粉碎并過篩籮篩后很細(xì)的玉米粉,加入開水,待燙軟后揉成面團(tuán),而餡料基本上是腌豬板油加咸菜或是雪里蕻,條件好的人家會再加上幾個雞蛋。取一塊面團(tuán),在案板上拍扁,案板上早已撒了生粉(山芋粉),這可起到不粘手的作用。然后拿起托在手心,放入餡料后,猶如做包子似得“收口”,復(fù)而再放在案板上壓扁,一邊拍一邊轉(zhuǎn),一邊轉(zhuǎn)一邊拍,直至成圓形。接下來要烙“馃”了,通常是平底鍋,火則須用文火。很快,鍋里便飄出陣陣香氣,帶著玉米的甜香,也有豬油熬熟后的肉香。烙好的“苞蘆馃”外表金黃,入口香甜,讓人垂涎三尺。
美食的背后通常都伴著一段佳話趣聞,這“苞蘆馃”自然也不能免俗,且還伴上了那位愛江山更愛美食的皇帝佬兒了。話說有一年,乾隆皇帝微服南巡到揚(yáng)州,下榻于一家徽商開辦的客棧中。而一位姓汪的徽州客人也正巧住那,兩人談得甚是投機(jī),汪某一高興,把從家中帶來的“苞蘆馃”與乾隆分享。這一吃不要緊,居然把個吃遍山珍海味的乾隆皇帝給饞上了?;鼐┖?,乾隆仍覺回味無窮,久久不能忘懷。幸好朝中內(nèi)閣大臣曹文植是徽州歙縣人,得知圣上念著自個兒家鄉(xiāng)的風(fēng)味小吃,便讓家人做了些獻(xiàn)上。乾隆吃后,又是贊不絕口,連稱此馃為食中佳品,并要求曹的家人要定期做給他吃。傳聞?wù)鎸?shí)與否不好說,但有首流傳百年的民謠,倒可一證苞蘆馃之美味:“腳踏一盆火,手捧苞蘆馃,除了皇帝就是我!”而上世紀(jì)80年代初,我們當(dāng)?shù)氐男】瞪顦?biāo)準(zhǔn),第一目標(biāo)就是“手捧包蘆馃,腳踏一爐火,除了皇帝就是我”呢。
過去,因?yàn)橛衩灼贩N的緣故,每年收完玉米都要到秋季了,也因此制作“苞蘆馃”基本都在冬閑時節(jié)甚至是臨近春節(jié)。于是在冬日里的徽州山鄉(xiāng),經(jīng)??梢婋q笾甑睦险咭只蚝⑼?,拎了火熥(一種竹制烤火工具)蜷縮在屋檐下,曬著太陽烤“馃”吃,如若再抹上點(diǎn)自家曬的辣椒醬,那份怡然和愜意,可真讓居住在“水泥森林”里的都市人艷羨不已。而從現(xiàn)代營養(yǎng)學(xué)的角度看,玉米早已是公認(rèn)的抗癌保健食品,聰明的徽州山民后人也從中嗅出了商機(jī),讓這本居山塢的鄉(xiāng)間小吃登堂入室,走上了星級大酒店的餐桌。
稍顯遺憾的是,“苞蘆馃”卻未能與“徽州毛豆腐”等美食一道躋身于前幾年那部名噪一時的《舌尖上的中國》,這讓本土的那些美食家們多少有些失落。如今,又有好事者為“苞蘆馃”冠上了徽州“披薩”這樣時尚的名字,一時間吸引游客眼球無數(shù)。其實(shí),土名也好,洋名也罷,人們試圖喚起的已不僅是一份簡單的美食,而是煙火歲月里最難忘的記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