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育晶
兒子上幼兒園后表現(xiàn)不佳,不是搶小朋友的東西就是打人,老師經(jīng)常告狀,我很是頭疼。
對兒子的調(diào)皮無禮,我批評過,懲罰過,可收效不理想,他總是在壓力之下承認錯誤,但轉(zhuǎn)頭就忘,根本不過心。所以在老師又一次告狀后,我覺得應該好好考慮一下對策了。
孩子的幼年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如果這時候有問題不加以矯正,或者矯正的方法不得當,會對孩子性格最終的形成造成不利影響。所以我不想操之過急,再一次簡單粗暴地懲罰他,我決定找到兒子性格暴躁的原因所在。經(jīng)過認真反思,我認為問題出在我和老公身上——我和老公都是急脾氣,平時孩子犯了錯,大多會采取訓斥、懲罰的辦法,“短平快”地解決問題,雖然暫時能取得成效,但實際上孩子并未真正改變。找到問題的癥結(jié)后,我決定先從教育方法改起,要想改變兒子,首先改變自己。
和老公商量后,我們決定改變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反其道而行,我們暫且把它叫作“沒脾氣”的教育方法,就是注意自己的言行,控制自己的脾氣,采取冷靜、堅定、溝通為主的辦法讓兒子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且真心改正。
想好了辦法,實踐的機會很快就來了。星期天,我讓兒子吃飯,兒子嘟起小嘴說“不想吃”。我語氣平靜地做他的“思想工作”:“不吃飯怎么能長大呢?你是最乖的寶貝了,把飯吃完??!”囑咐完了,我就去廚房忙活了。過了一會兒我出來一看,兒子一臉不樂意地坐在那兒,磨磨蹭蹭地在數(shù)著米粒吃呢。換作平時,我肯定會批評他,或者干脆強喂。可這次我假裝沒看見,繼續(xù)做自己的事。
過了一會兒,兒子喜滋滋地跑過來對我說:“媽媽,我吃完了?!比缓蟊谋奶乜磩赢嬈チ恕5任胰ナ帐安妥罆r才發(fā)現(xiàn),所謂的“吃完”不過是兒子耍的小伎倆罷了,碗里是空了,飯粒都在桌上和地上呢,我?guī)缀跄芟胂蟮玫絻鹤拥臉幼樱弘m然大口扒飯,但根本沒往嘴里送,而是故意掉到地上和桌上??粗矍耙黄墙?,我不禁啞然,感覺氣直往頭上涌,真想把兒子叫過來狠狠數(shù)落一頓。可我隨即想到了要使用新的教育方法,只好硬生生地把火氣壓了下去。四五歲的孩子,已經(jīng)有簡單的是非觀念,他知道自己做得不對,貌似看電視其實在偷偷看我,神色既狡黠又有些忐忑。我知道他是故意的,也許他正等著我發(fā)脾氣呢,按慣例只要我發(fā)了脾氣,懲罰了他,他自然就不用再吃了。
我不動聲色地把桌上、地上的飯粒都收拾起來,然后拉著兒子來到廚房,讓他根據(jù)他弄撒的米飯的量重新盛飯,兒子雖然有些疑惑,但還是聽話地按照我的要求做了。我把他自己新盛的飯交給他,語氣輕柔地說:“寶貝吃得不錯,但掉了很多,是不是?”兒子點頭。“小孩子不能光吃肉,蔬菜也是很有營養(yǎng)的,要想長大變帥哥,就不能挑食,知道嗎?”也許是因為我難得的好語氣,兒子又點了頭?!皩氊愓婀?,所以咱們重新盛了飯,跟你掉的一樣多,把它吃完,好嗎?”兒子瞅瞅碗里的飯,又看看我,見我目光堅定,知道沒有回旋的余地,乖乖地接過碗吃了起來。
說實話,這是我第一次采取“沒脾氣”的教育方法,沒想到效果這么好。兒子不一會兒就吃完了,而且吃得干干凈凈,沒有掉一粒米,乖巧得讓我吃驚。
這可真是“無為而治”啊!首戰(zhàn)告捷讓我對“沒脾氣”的教育方法有了更多的信心。從那以后,我便極少對兒子發(fā)脾氣了。小孩子有時知道自己做得不對,但卻管不住自己,如果大人對他們發(fā)脾氣或者簡單地一罰了之,反而讓他們有了對抗的機會,弱化了對錯誤的認識,無形中助長了壞脾氣?!皼]脾氣”的好處就在于,家長管控了自己的情緒,因而孩子的情緒也變得穩(wěn)定,能夠直面自己的行為。當然“沒脾氣”絕不是妥協(xié),而是更加堅決,家長的“沒脾氣”會讓孩子失去借力的機會,他不但無法逃避,而且沒有跟家長對著干的理由。
新的教育方法,讓兒子慢慢有了改變,老師對他告狀少了,表揚多了,他偶爾犯了錯,也會馬上主動承認錯誤,性格也慢慢變得溫和、易于控制??粗鴥鹤拥淖兓也唤底愿吲d——“沒脾氣”的教育方法果然好。
其實這種教育方法不是我的獨創(chuàng),它的始祖一點都不新鮮——身教勝于言教的翻版而已。俗話說,有什么樣的家長就有什么樣的孩子。家長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會體現(xiàn)在孩子身上,甚至會出現(xiàn)放大的效果,所以當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時,先不要著急,要多動腦筋,看看孩子的問題究竟出在哪里,是不是和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關,用什么樣的辦法才能治標又治本,千萬不能有了問題一批了之,一罰了之,真正的教育應該是和孩子一起成長,共同進步。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