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強 歐珍貴 劉凡值 班秀文 楊成龍 李志芳 黎青
摘 要 為培育飼用型芭蕉芋新品種,滿足畜牧業(yè)發(fā)展的需求,2014~2015年從全國收集的芭蕉芋種質資源中篩選11個芭蕉芋品種(材料),以興芋1號作對照,進行2 a的品比試驗。結果表明:QC22植株高大,莖粗,葉片大,生育期較短,出苗較快且整齊,屬于早熟品種;QC22產量最高,2 a莖葉及塊莖平均產量達到96 300 kg/hm2,比對照增產29.7%;其次是QC53,比對照增產21.4%。農藝性狀綜合評價結果表明,QC22可作為青飼料栽培。
關鍵詞 芭蕉芋;品種比較;產量
中圖分類號 S682.2+2 文獻標識碼 A
Comparative Test of 12 Forage Canna edulis Varieties
ZHOU Mingqiang, OU Zhengui, LIU Fanzhi, BAN Xiuwen,
YANG Chenglong, LI Zhifang, LI Qing
Guizhou Institute of Subtropics Crops, Xingyi, Guizhou 562400, China
Abstract A total of 11 collected varieties of Canna edulis Ker Gawl germplasm resources in China and cultivar Xingyu1 as the control were used in comparative test experiments from 2014 to 2015 to select forage types for animal husbandr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QC22 had higher plant height, larger stem diameter and leaf size, uniform seeding at a short time, shorter growth period and it belonged to the special early-maturing type. The highest yield of QC22 was 96 300.0 kg/hm2 of stem and leaf in the two years, 29.7% more than the control. The second highest yield was QC53, 21.4% more than the contro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QC22 is suitable for forage cultivationin Xingyi.
Key words Canna edulis; Variety comparison; Yield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16.09.004
貴州天然草地牧草產量低,質量差,一直不能滿足家畜飼料需求,“春乏”是長期以來制約貴州大部分地區(qū)草地畜牧業(yè)發(fā)展的一個“瓶頸”問題[1-2]。篩選新型的飼料作物是解決貴州草地生態(tài)畜牧業(yè)冬春季節(jié)飼草料短缺的重要途徑,目前的新型飼料作物多集中在蛋白質飼料,鮮有能量飼料作物的篩選與利用報道[3-8]。芭蕉芋(Canna edulis Ker Gawl)又名蕉藕、旱藕、藕芋等,屬美人蕉科美人蕉屬的高大草本,為糧飼兼用的作物,芭蕉芋產量高,一般塊莖產量在45~52.5 t/hm2,莖葉產量是塊莖產量的1/2;芭蕉芋塊莖效益好,一般鮮塊莖單價為700元/t,產值在31 500~33 750元/hm2,種植芭蕉芋具有良好的經濟價值。塊莖富含淀粉,其干片淀粉含量達66%,是牲畜飼料等的能量來源,莖葉是蛋白質飼料來源。貴州現有芭蕉芋種植面積為4萬hm2,年產塊莖150萬t,產業(yè)化基礎好[9-10]。有關芭蕉芋的品種選育都集中在淀粉品種的選育、栽培、生理生化及加工研究[11-18],至今未見飼用芭蕉芋品種選育研究。貴州省亞熱帶作物研究所于2007~2013年在全國收集引進芭蕉芋優(yōu)良品種110份進行資源研究與利用,初步篩選了11個材料于2014~2015年進行品種比較試驗,以期培育飼用型芭蕉芋新品種,滿足畜牧業(yè)發(fā)展的需求。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試驗材料 在2007~2013年全國收集的110份芭蕉芋種質資源中,經整理,共篩選11個優(yōu)良芭蕉芋品種(材料),以貴州省審定的興芋1號作對照,2014~2015年進行2 a的品種比較試驗,參試品種見表1。
1.1.2 試驗地 試驗設在貴州省興義市萬峰林貴州省亞熱帶作物研究所試驗基地,位于東經104°55′34″,北緯24°58′28″,海拔1 170 m,≥10 ℃積溫4 538 ℃,年均溫15℃,極端低溫-8 ℃,極端高溫34 ℃,年降水量1 346.7 mm,無霜期272 d,年日照時數1 336.7 h。黃壤土,pH值為6.09,0~30 cm土層有機質44.18 g/kg,全氮2.42 g/kg,堿解氮65.35 mg/kg,有效磷33.00 mg/kg,速效鉀122.00 mg/kg。
1.2 試驗方法
分別于2014年4月19日、2015年3月22日在興義市萬峰林進行飼用芭蕉芋的品種(材料)的比較試驗,建園前用旋耕機犁、耙地各1次,深20 cm,土壤細碎平整,起畦種植,株行距為80 cm×80 cm,穴深30~35 cm;施農家肥(腐熟的牛糞)7.5~9.0 t/hm2,復合肥(15 ∶ 15 ∶ 15)0.75 t/hm2、鈣鎂磷肥0.75 t/hm2作基肥,小區(qū)面積40 m2(8 m×5 m),4個生物學重復完全隨機區(qū)組排列,小區(qū)間隔80 cm。3個生物學重復用于產量測定,1個生物學重復用于物候期觀察。
1.3 數據調查處理
在出苗期間每2 d調查1次出苗數,以后每7 d調查1次物候期;在7~11月對芭蕉芋各品種(材料)的株高、莖徑、葉長和葉寬進行調查,每重復測8株;2014年12月25日和2015年12月16日分別對各年芭蕉芋品種比較試驗測產;2015年12月將增產幅度較高的QC22和QC53以及對照品種興芋1號送樣品到貴州省流通環(huán)節(jié)食品安全檢驗中心檢測;用Excel 2013進行數據統(tǒng)計,dp7.05處理進行方差分析,Duncan新復極差法進行多重比較。
2 結果與分析
2.1 物候期觀察
12個芭蕉芋品種(材料)物候期見表2。由表2可看出:12個芭蕉芋品種(材料)出苗速度不一致,QC22出苗較快,植后18~21 d出苗,比其它品種早出苗5~7 d,興芋1號植后26~31 d出苗,出苗最晚;QC22幼苗期、塊莖形成期、開花期、塊莖膨大期分別為43~45 d、86 d、144~146 d、171~175 d,比其它品種幼苗期、塊莖形成期、開花期、塊莖膨大期物候期早9~11 d、9~11 d、10~11 d、12~18 d、22~33 d;QC22生育期254~256 d,生育期較短,屬于早熟品種,其它品種的生育期比QC22晚22~33 d,屬晚熟品種。
2.2 生長觀察
12個芭蕉芋各品種(材料)生長結果見表3。由表3可看出:QC22在7~11月的株高分別為(67.4±0.02)cm、(141.3±1.66)cm、(156.3±0.70)cm、(168.3±0.76)cm、(178.0±1.41)cm,極顯著高于其它品種,QC16、QC39株高在7~8月為迅速增長期,9~11月株高增長緩慢,QC52、興芋1號株高在7~9月為迅速增長期,10~11月株高增長緩慢,其它品種株高有2個迅速增長期,分別為7~8月和10~11月;QC22在7月的莖徑為(2.31±0.04)cm與QC23、QC28、興芋1號無顯著差異,但顯著粗于其他品種,其莖徑的迅速增長期在7月以后,QC28、QC38、QC85在10~11月還有一個迅速增長期;供試品種在7月的葉長在51.2 cm以上,僅有QC16為39.6 cm,葉片最短,7月前為葉長迅速增長期,QC22、QC39在7~9月、QC27在9~10月、QC53在9~11月還有一個葉片增長期,其它品種在7~11月葉長增長緩慢;QC22在7月的葉寬在30.4 cm,寬于其它品種,QC16最窄,僅有18.4 cm,7月前為葉寬迅速增長期,QC16在8~9月還有一個葉片增長期,最終葉寬為54.6 cm,葉片仍為最窄,其它品種在7~11月葉寬增長緩慢。
2.3 產量
供試品種(材料)2 a產量見表4。由表4可以看出:在芭蕉芋莖葉產量比較中,超過對照產量的依次為QC22、QC53、QC52、QC39、QC89,增產分別為21.3%、16.1%、12.8%、5.55%、5.4%,2 a試驗與對照達到極顯著差異有QC22、QC53、QC52、QC39、QC89;在芭蕉芋塊莖產量比較中,超過對照產量的依次為QC22、QC53、QC52、QC39、QC89,增產分別為32.45%、24.3%、13.1%、9.05%、4.15%,2 a試驗與對照達到極顯著差異有QC22、QC53、QC52、QC89、QC39;在芭蕉芋莖葉、塊莖合計產量的多重比較中,QC22、QC53、QC52、QC39與對照達到極顯著差異,2 a平均產量依次為96 300.0、90 975.0、84 662.5、80 775.0 kg/hm2,增產分別為29.7%、21.4%、13.0%、7.8%,其中QC22、QC53與其他品種(材料)都達到極顯著差異,是表現較好的品種(材料)。
2.4 營養(yǎng)成分檢測
營養(yǎng)成分檢測結果表明:QC22塊莖粗蛋白含量低于對照興芋1號2.9%、莖葉綜合樣高于對照1.6%;塊莖粗脂肪含量低于對照0.1%、莖葉綜合樣持平;塊莖粗纖維含量持平、莖葉綜合樣高于對照0.6%。主要的營養(yǎng)成分差別不大(表5)。
3 討論與結論
作物產量是由生育期內干物質及養(yǎng)分的積累、分配和轉移特性決定的,芭蕉芋發(fā)棵結芋期,葉片是干物質主要的分配器官;子芋完熟期,芭蕉芋的干物質量是發(fā)棵結芋期的4倍多,根莖為干物質的主要分配器官[15]。在前期葉片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物質生產的主要器官,葉片的大小與多少決定其光合葉面積,QC22芭蕉芋品種(材料)出苗早,在7~9月是芭蕉芋營養(yǎng)生長的主要階段,生長快,株高較其他品種高,葉片大,有利于生物產量與與物質的積累;10月中下旬芭蕉芋逐漸開花,進入生殖生長階段后,QC22、QC53芭蕉芋品種(材料)根莖生長較快,芭蕉芋的干物質積累較快,從芭蕉芋的生物產量與張文娥、Keo INTABON等[15-18]的研究結果一致。
研究結果表明:QC22出苗較快,生育期較短,在254~258 d,屬于早熟品種,QC53植后22~33 d出苗,生育期較長,在282~287 d,屬于晚熟品種;QC22、QC53品種(材料)較對照產量高,增產29.7%、21.4%;營養(yǎng)成分與對照持平且生產性能穩(wěn)定,高產,營養(yǎng)豐富,適口性好,可作為青飼料栽培利用。
參考文獻
[1] 胡自治. 人工草地在我國21世紀草業(yè)發(fā)展和環(huán)境治理中的重要意義[J]. 草原與草坪, 2000(1): 12-l5.
[2] 洪紱曾等編. 中國多年生栽培草種區(qū)劃[M]. 北京: 中國農業(yè)科技出版社, 1989: 148-151.
[3] 曹 寧: 介紹兩個優(yōu)良牧草品種[J]. 農村百事通, 2016(8): 1 006-1 119.
[4] 焦 婷, 李永青, 姚喜喜, 等. 六種常見牧草Matk基因DNA條形碼研究[J]. 中獸醫(yī)醫(yī)藥雜志, 2016(1): 1 000-1 354.
[5] 池永寬, 熊康寧, 宋淑珍, 等. 石漠化地區(qū)單播與混播牧草光合差異研究[J]. 家畜生態(tài)學報, 2016(2): 53-59.
[6] 王加亭, 劉 彬. 全國牧草種植生產情況(2014年)[J]. 中國畜牧業(yè), 2016(9): 2 095-2 473.
[7] 韓 燕. 野生優(yōu)良豆科牧草栽培馴化研究[J]. 農業(yè)與技術, 2016: (2): 79
[8] 劉國道主編. 中國熱帶牧草品種志(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15.
[9] 周明強, 周正邦, 龔德勇, 等. 不同種植模式對芭蕉芋產量的影響[J].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09, 37(27): 13 013-13 014, 13 051.
[10] 周正邦. 貴州芭蕉芋發(fā)展現狀及潛力分析[J]. 貴州農業(yè)科學, 2009, 37(2): 136-137.
[11]歐珍貴, 周正邦, 周明強. 芭蕉芋的種質資源及栽培技術研究進展[J]. 湖北農業(yè)科學, 2012(3): 441-444.
[12]周明強, 歐珍貴, 班秀文, 等. 芭蕉芋施肥處理對塊莖淀粉積累及產量的影響[J]. 江西農業(yè)學報, 2014, 26(7): 71-75.
[13] 王 成, 榮玉芝, 李 虎, 等. α-酶水解對芭蕉芋淀粉理化性質的影響[J]. 食品與藥品, 2014(4): 229-232.
[14] 孟亞萍, 吳鳳鳳, 徐學明. 芭蕉芋淀粉對米粉理化性質及粉絲品質的影響[J]. 食品科學, 2015(9): 33-38.
[15]張文娥, 王 飛, 潘學軍. 芭蕉芋干物質及礦質營養(yǎng)元素累積與分配特征研究[J]. 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 2013(3): 670-676.
[16] Keo INTABON, Morio KATO, Katsu IMAL. Effect of Seed-Rhizome Weight on Gromth and Yield of Edible Canna(Canna edulis Ker)[J]. Japanese Journal of Crop Science, 1993, 62(1): 111-115.
[17] Imal K, Kawana T, SHIMAB K, et al. Studies on Matter Porduction of Edible Canna(Canna edulis Ker)ⅡChanges of dry matter production with growth[J]. Japanese Journal of Crop Science, 1993, 62(4): 601-608.
[18] Kato M, Imal K. Studies on Matter Porduction of Edible Canna(Canna edulis Ker)Ⅳ Leaf unrolling and changes in photosynthetic rates with growth under field conditions[J]. Japanese Journal of Crop Science, 1996, 65(2): 253-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