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范德堡大學機械工程學教授Simaan認為,顯微外科手術的消極面在于,醫(yī)生失去了觸覺以及感知壓力的能力,另外,他們的視線也受到了阻礙。為了解決這個問題,Simaan研發(fā)了一款靈活的蛇形機器人,它可以鉆到身體的各個部位,代替醫(yī)生的手部操作。
不只是一個運動復制器
Simaan表示,一般的設備都只是木訥的運動復制器,而這款蛇形機器人則非常特別:“當我移動自己的手時,一般的機器人只會在病人身體的另一側(cè)進行同樣的運動,這遠遠不夠。我們要做的是,推動控制輔助進入到下一個階段,也就是讓機器人幫助醫(yī)生了解接下來的任務是什么,從而幫助醫(yī)生完成任務。”
作為外科醫(yī)生的得力助手,這款蛇形機器人能夠提高醫(yī)生們的專業(yè)技能,并最終提高手術的質(zhì)量。它們也可以在很小的空間內(nèi)進行移動,然后完成各種復雜的手臂任務,比如縫針。
到達聲帶
Simaan和其他幾位來自范德堡大學的研究人員一起,測試了這款機器人的可行性,其中包括聲帶小結(jié)手術——這是許多歌手都接受過的手術。對歌手而言,這絕對是噩夢。因為他們需要接受全身麻醉,除此之外,手術的過程也讓人不寒而栗。
在這個過程中,患者很容易受到各種意料之外的傷害。但是,這款蛇形機器人可以通過鼻子進入呼吸道,從而避免了嘔吐反射,如此一來,聲帶手術就再也不是什么讓人聞風喪膽的大手術了。對此,Simaan總結(jié)道:
“有了這款蛇形機器人的幫助,聲帶手術的過程可以簡化很多,費用也不會那么貴了。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極大地減輕患者的痛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