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扎瑪提?艾合買都拉
摘 要:學習和使用這些委婉語,有利于我們更深刻地了解中國社會文化特征,有利于更有效,更準確地進行文化交流,豐富我們的語言,同時也打開一扇了解一種文化的窗口。探究漢語、哈薩克語委婉語的使用,不僅可以使我們的講話更具科學性和藝術性,而且也可以在我們的日常翻譯工作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本文通過委婉語解析漢哈委婉語在使用和應用中的不同和共同存在的一些特性了解兩種的語言文化內涵。
關鍵詞:委婉語;民族文化;忌語
語言是人類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征,它作為人與人之間交流思想感情的必備工具,起內容和形式均反映了一定歷史,地理和社會條件下人們不同的價值觀,道德觀和心理狀態(tài)。同時,作為社會文化的的一個主要載體,語言又反應了不同社會,文化的差異和共通之處。當語言被人類用來交流思想,溝通感情或進行有聲思維時,能夠喚起人們的各種想象并產生與之密切相關的心里反應。
漢哈委婉語的使用源遠流長,簡單地說,委婉語就是指使用婉轉含蓄、曲折的語言來烘托、暗示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中華民族作為文明古國和“禮儀之邦”,在漫長的的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民族心理和思想觀念,其中一個突出的思想就是中庸。中庸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傳統(tǒng)思想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庸思想主張為人出世要辭去不偏不倚,公允和諧的態(tài)度,對人要有雍容恭維和平溫良的風度和錢和忍讓的性格,反對待人處世感情沖動,片面偏激。哈薩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古老民族,長期的畜牧生活使之與大自然格外接近,創(chuàng)造出了獨具特色的草原文化;雖然哈薩克族天性好爽直接可在人際關系社會生活中由于宗教和喜歡的忌諱存在著很多禁忌的話語因此擁有它民族特點的委婉語。哈薩克文化和漢族文化相互心意,相互影響,既有想通指出,又有各自的風格體現出不同的特色。這兩種文化的共性和風格特色在委婉語中得到了鮮明的展示和體現。
一、哈漢委婉語文化內涵的相同點
一般認為,凡是表示禁忌或敏感事物的含蓄、迂回或動聽的言詞,均在委婉語之列。下面從日常生活中的部分委婉語來分析漢哈民族習俗和人們的觀念對委婉語的應用特點。
(一)表達使人感到畏懼、恐怖的對象
人們在心理上對某些事情、事物忌諱,就像“死亡”、“殯葬”、“疾病”、“身體缺陷”等,這些都是人們忌諱的字眼。
(二)表達對對方的尊重,回避敏感話題
在任何語言里,人們都常直接使用與“性愛”有關的詞匯。尤其是在中國社會的傳統(tǒng)文化中,性觀念更為嚴肅保守,性心理更為含蓄羞澀,因此有關“性”、“那女關系”、“身體某些器官”的用詞,歷來都是人們忌諱的??v觀文化,可以發(fā)現人們對體形,尤其是女人的體形的審美觀念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有的時代以豐滿肥胖為美的標準,瘦削苗條則為不美;有的時代又以纖長瘦削為美,肥胖者令人生厭,所以人們不說‘身體發(fā)胖而用‘富態(tài)、‘發(fā)?;颉迨?。人們大多怕老,所以一搬都喜歡采用含糊、比喻等方法,像‘上年紀、‘歇頂、‘謝頂,來表示年老、衰老。欺騙、吸毒、放罪等一些不良社會問題也屬于敏感話題,用委婉語來代替能減輕刺激。如不軌、非禮、洗手、下水、做手腳、癮君子、白粉、鐵窗、高墻等。
(三)表達讓人覺得丑惡、骯臟的內容
與排泄、排泄器官、便器、分泌有關的詞語,古往今來,處于出于避俗求雅的原因,一般情況下,人們都愛用委婉語,這類詞語大約占《漢語委婉語詞典》里詞語的4%。如:
只要坐快客就會面臨下車接手的難題
大、小便,放屁等都是正常的現象,但因為臟、臭而令人不快的緣故,多用委婉語。正是因為用得比別的詞語頻繁,這類委婉語的發(fā)展往往比較快。與排泄有關的事物也多采用委婉的手法。如,辦公、畫地圖、出恭、方便、解手、小便、小解、凈桶、茅房、衛(wèi)生紙、一號、上大號等。
二、哈漢委婉語文化內涵的不同點
哈薩克族的禁忌語主要產生于遠古時代,當時人類由于對自然物和自然界的各種變化茫然不解,只有用“靈”的觀念來解釋其原因。隨著人類視野的不斷開闊,“靈”的觀念被推向天地萬物,從而形成了“萬物有靈”的觀念,奠定了最初的宗教意識。哈薩克族人們曾信仰過原始宗教和薩滿教。在對自然的崇拜,對動植物的崇拜,對圖騰的崇拜,對祖先的崇拜以及各種祭祀活動中逐漸產生了很多行為的禁忌、語言的禁忌以及對此所持的禁忌觀念。哈薩克族中“語言靈物崇拜”現象,認為說出了禁忌的詞語,就要受到懲罰,輕則危機個人和家庭,重則危及民族和國家。狼【hasher】是哈薩克族圖騰崇拜物之一,是哈薩克族圖騰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至今哈薩克族人不能罵狼或直呼其名,而用【it hus】(狗尿)、【ulma】(狼嚎聲)來代替?!罢Z言靈物崇拜”中最常見的現象是名諱。
漢民族沒有一個共同的、統(tǒng)一的宗教信仰,宗教多源流,信仰過道教、佛教、伊斯蘭教等,但信仰者在全民族人口中所占比例太小,宗教對全民產生的影響不深,因此委婉語受宗教的影響不是很大,且使用的范圍也很有限。但在現代委婉語中依然能尋找到宗教信仰的痕跡,如受宗教生死輪回說影響,將“死亡”稱作“去世”、“謝世”、“升天”等;關于死亡的委婉語,有些反映了道家思想,透出一種人作為大自然的組成部分而最終又回歸自讓的樸素的物質觀,將“死亡”婉稱為“氣散”、“仙逝”、“隱化”等;有些婉稱語反映了佛家的思想,
三、結束語
漢哈委婉語作為一面反應社會文化和民族心理的鏡子,折射出形形色色文化心理,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社會問題,它所蘊含的文化內涵會伴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文化的繁榮,不斷傳承和完善。文化——委婉——人性——文化的循環(huán),時文學修辭與社會發(fā)展不可分割的藝術表現,漢語委婉語以其強大的語言藝術魅力惠繼續(xù)根植于民族文化,成為漢語言寶庫的財富。
參考文獻:
[1]王松年.委婉語的社會語言學研究[J].外國語,1993(2).
[2]武金峰,于晶晶.哈漢委婉語的文化內涵之比較[J].伊犁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
[3]成世勛.漢哈禁忌語對比研究[J].語言與翻譯,2008,(4).
[4]秦愛琴.漢語委婉語的認知研究[D].揚州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