絞股藍又名五葉參、七葉膽,屬葫蘆科多年生攀緣草本植物,具有降血脂、防衰老、抗疲勞和增強免疫力等功效。陜西省平利縣是絞股藍自然分布分化中心,2004年獲得國家原產(chǎn)地保護殊榮,有“中國絞股藍第一縣”之稱。20世紀80年代初平利縣開始人工種植絞股藍,先后開發(fā)了絞股藍皂甙粉、絞股藍茶葉、絞股藍飲品等系列產(chǎn)品。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質(zhì)量的不斷提高和當?shù)剜l(xiāng)村旅游業(yè)的蓬勃發(fā)展,絞股藍逐步作為特色的地域蔬菜被擺上了餐桌,絞股藍可燉湯、炒食、涼拌,作餃子餡配料,其口感清爽,味道鮮美。絞股藍莖葉中含有皂甙、多糖、有機酸、生物堿、蛋白質(zhì)、黃酮化合物以及鋅、銅、鐵、錳、硒等微量元素,是十分難得的保健蔬菜。
1.特征特性
絞股藍藤長100~150厘米,葉互生、鳥足狀,具小葉5~7枚、披針形或卵長圓形,卷須2歧,花單性、小、淡綠色或白色,雌雄異株,花期7—9月,果期10—11月。喜溫暖陰濕環(huán)境,忌烈日直射,不耐旱,在氣溫25~30℃,空氣相對濕度60%~70%時,植株生長茂盛。對土壤要求不嚴格,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在富含腐殖質(zhì)的微酸性至微堿性土壤中均能生長,但黏重土壤和排水不良的地塊不宜栽培。
2.栽培要點
播種:①播前準備。當10厘米地溫穩(wěn)定通過10℃時即可播種,平利縣一般年份于3月28日至4月10日播種。播前將漿果搓去種皮、去雜,盛于竹編器具內(nèi)攤開,晾曬2~3天后備用。播種地平整后起壟作廂,平地按東西向開溝起壟,緩坡地依地勢開斜溝起斜壟。一壟一溝,壟寬120厘米,溝深15~20厘米、寬30~40厘米,距壟邊緣20厘米開播種溝。②播種。每畝用沼液1000公斤、生物有機肥100公斤施入播種溝內(nèi)。種子與細沙拌勻后條播,播后蓋0.5~1厘米厚細土,每畝用種量0.8~1.5公斤。
(陜西平利縣城關區(qū)域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站 ? 王曉燕 ? 郵編:72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