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突遇傾盆大雨,這樣的遭遇往往令人感覺很糟糕。事實(shí)上,在大雨中狼狽奔行的并不只人類,各種昆蟲和小動物們也在苦苦掙扎試圖擺脫雨水的困擾。動物們避雨,各有高招。
說到雨,我們都不陌生。每次看到這淅淅瀝瀝的雨點(diǎn),我便試著想象:假如我是詩人,我會揮毫潑墨地寫下壯美的詩句;假如我是畫家,我會毫不吝嗇地勾勒這雨絲的美妙;假如我是作家,我仍會惜墨如金細(xì)細(xì)地贊美一番。然而,我什么都不是。我能看見的只是眼前密密的雨簾。
我們總是抱怨大雨,雨水仿佛增加了城市運(yùn)轉(zhuǎn)的阻力,行人走得慢了,有的人干脆不出門了,路上的車輛也放慢了速度,高峰期顯得更加擁堵,這樣的遭遇真是令人感覺很糟糕。然而,在大雨中狼狽的何止是我們,下雨天不打傘的結(jié)果,你懂的。于是,在進(jìn)化過程中,動物們跟人類一樣,學(xué)會了利用自然界的工具避雨。那些自然生靈也在風(fēng)雨中努力著,試圖擺脫雨水的困擾,各顯奇招。
大雨將蝸牛敲打出殼,但也有偏偏不喜歡戲水的蝸牛。大雨往往都會讓蝸牛從殼中探出身來,一只趴在葉子上的蝸牛,被大雨驚醒,出來探風(fēng)卻還“撐著傘”,——它決定在花中避避雨。
這一畫面是攝影師維亞切斯拉夫在烏克蘭森林中偶然拍攝到的。由于父母都熱愛野生環(huán)境,現(xiàn)年48歲的維亞切斯拉夫童年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森林里度過的。而他的攝影作品就喜歡捕捉小動物不同尋常的一幕。這只顯然受了驚的蝸牛,不像其他蝸牛一樣在雨中撒歡兒,反而是找了朵飄浮的花避起雨來。大雨過后,通常蝸牛會從殼里探出身子,但是蝸牛撐著“傘”的照片實(shí)在太難得了。
相比沒有手腳的蝸牛,其他靈活的動物尋找避雨之處就更加容易些。有手有腳的大猩猩聰明之極,一片大芭蕉葉像模像樣地頂在頭上擋雨,像個滑稽的半大孩童。沒手但是有翅膀的鳥兒們十分愛惜自己的羽毛,它們可不會在風(fēng)雨中傻傻地淋著,一叢枝葉、一片屋檐,甚至是樹干上長出的一片蘑菇,都能成為棲身之所。聰明伶俐的又何止猩猩和鳥類,貪吃的松鼠更懂得撐起人類給它們準(zhǔn)備的小雨傘,保護(hù)自己的花生米!
下雨,不止考驗(yàn)著人們的耐性,也考驗(yàn)著動物們的小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