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彬
摘 要:目前,機械制造企業(yè)面臨的市場環(huán)境并不樂觀。企業(yè)若要保持自身的生存空間與競爭力,必須提升產品創(chuàng)新能力、壓縮設計周期,還要保證用戶化程度,以低成本獲取高收益。在這種要求下,模塊化機械產品應運而生。它的出現促進了產品迭代,進一步提升了產品的質量,擴大了應用范圍,為企業(yè)發(fā)展帶來了動力。
關鍵詞:機械產品;模塊化;設計
一、模塊的定義
模塊是可組合成系統(tǒng)的、具有某種確定功能和接口結構的、典型的通用獨立單元。定義成模塊的零部件應具有以下幾個典型特點:
(一)功能的獨立性:給定輸入和輸出,能夠獨立的完成一定的功能;
(二)結構的獨立性:應該具有獨立的物理組成和外觀結構;
(三)接口的標準化:標準的接口保證了模塊的互換性,以便與其他模塊進行組合。
對于工程機械產品,模塊可以是機械結構件、也可以是液壓或電氣單元、控制軟件,如混泥土泵車可以定義為臂架、轉塔、泵送系統(tǒng)等模塊。同時模塊亦可以根據其復雜程度及在實施過程中的制造、裝配、物流等實際情況進行進一步的下級模塊劃分,也就是模塊可以有層級概念,比如說混泥土泵車的臂架定義為一級模塊,往下還可以細分為單節(jié)臂架模塊、臂架油缸模塊、連桿模塊等二級模塊。從而可通過不同長度的單節(jié)臂架模塊組合成滿足不同客戶需求的不同臂架高度的泵車。
二、模塊設計的內涵及特點
(一)模塊化設計內涵
設計任務可以從多個層面共同進行,并且這一特征是傳統(tǒng)設計方法中所不具備的。先對產品的框架進行設計,在逐層開展內容完善,這樣機械設計任務開展形式擁有更多的選擇,并且不會出現設計形式混亂的情況。機械設計需要將參數完善記錄,方便對設計圖形進行審核,完全達到安全標準才能夠投入到生產環(huán)節(jié)中。通常情況下是同橫向與縱向兩方面來探討設計形式,將數據依次填寫到框架中,對比分析是否存在誤差。設計期間結合使用需求可以隨時對模塊進行改變,確保工作任務能夠高效開展。
(二)設計的特點
1、便于維修。模塊化設計理念與傳統(tǒng)設計方法相比較,擁有很多新的特點。首先是使用階段發(fā)生故障更便于維修,修理任務也可以在局部進行,節(jié)省時間的同時在維修效率上也有明顯提升。各模塊均可靈活拆卸,故障嚴重時,通過調試很難使之恢復正常,此時直接將木塊更換,快速完成維修任務。由此可見,無論是設計還是使用,該種設計理念都有很多突破,解決了機械設備使用中遇到的問題。
2、簡化包裝設計。包裝是設計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同時也十分復雜。要根據設備的外形對包裝進行設計,保護運輸安全也要合理利用空間,這些標準很難同時實現,但通過模塊化設計,包裝環(huán)節(jié)更簡單便于實施。傳統(tǒng)包裝方法中,工作人員要根據不用零件的設計形式探討包裝方案,對基層工作人員相關專業(yè)知識要求嚴格,并且在包裝過程中會浪費大量時間,并不利于機械生產加工高效進行。應用模塊化設計理念后,包裝工程中所面對的產品也都是劃分后的,并不需要基層工作人員了解機械設計原理,對控制成本支出及提升生產效率都有很大的幫助。加強模塊化設計理念應用后,工作人員可以更高效的完成包裝任務,為機械設備使用階段提供便捷性。
3、模塊化包裝的成本低。應用模塊化設計方法后,在機械生產包裝流程中有明顯的簡化,同時成本支出也得到有效控制。傳統(tǒng)的設計理念中,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因此預算的成本支出也很容易發(fā)生變化,在工作任務開展過程中,包裝所用材料通過計算可以得到準確結果。這樣管理人員更明確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嚴格控制資金使用,這也是模塊化設計理念中節(jié)約成本的依據。雖然資金支出得到了控制,但產品使用質量并不會因此受到影響。
(三)模塊化劃分原則
模塊化的設計就是要以少數的模塊組成極可能多的產品,同時產品具有高度的穩(wěn)定性、精度,并且結構簡單,成本低廉。所以在設計之初應對模塊進行詳細的劃分。當前并沒有標準化的模塊劃分原則,根據側重點的不同可進行不同模塊的劃分。從模塊本身的概念來看,模塊就是可組成系統(tǒng)的、具有某種特定功能和結構的、典型的通用獨立單元。通過對產品功能的結構,建立總功能、子功能、功能單元之間的聯(lián)系,為模塊的劃分建立基礎。單從這方面講,應滿足下述原則:首先應保持模塊功能和結構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和獨立性;其次應確保模塊接口要素便于聯(lián)系和分離;第三應保持模塊之間的相關盡可能少,同時模塊內部間應為強耦合;遵照典型性和通用性的原則。
(四)模塊化設計方法在機械設計中的應用
當前具有多種設計方法,首選從功能側重方面來說,主要的流程是需求分析、功能分解、探索式集成和評估。首選對客戶的需求進行分析,將顧客的需求配置到產品中,以滿足客戶需求為主。根據客戶需求分析確定產品要求,再次過程中應準備多種功能目標,滿足客戶的首要需求。在確定產品各個不同層次的功能后,對產品進行分解,分解成基本功能和物理元素,同時對功能及物理元素進行集成。然后對綜合指標及可行性進行分析,最后實施設計。
另一種是基于結構特征的設計。這一方法要求先對零部件的形狀特征進行分析,并規(guī)劃減少零部件的種類,達到優(yōu)化成本和提高產品質量的目的。在次過程中需對標準化模塊參數進行分析,減少可變參數的數量,以方便模塊建模。根據分析結構首先建立零部件主模型,利用關鍵參數描述零部件外形和各尺寸之間的關系。設計過程中在基本模塊模型中輸入數值,自動形成變形模塊。其中零部件幾何模型和對應的事物特性表是零部件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變形模塊的加入,最終形成產品的結構,產品主結構可描述為一個可配置、包括所有標準構建的模塊化產品系統(tǒng)的組成。
三、結語
在技術迭代步伐愈來愈快的背景下,模塊化設計顯然與市場發(fā)展趨勢相契合。模塊化設計不僅滿足了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同時還提升了產品生產效率及質量水平,為行業(yè)整體發(fā)展奠定了基礎,使工業(yè)設計水平邁向了更高的階層。
參考文獻:
[1]梁偉勇.機械產品的可拓模塊化設計方法研究與應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4.
[2]金鑫.機械產品參數驅動模塊化設計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3.
[3]趙應娟.機械產品三維化和模塊化設計平臺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yè),2011,v.2306:28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