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巧霞
有電話來,是陌生號碼。摁下接聽鍵,并不熟悉的方言噼里啪啦闖進耳朵里,我定了定神,努力分辨了一下他說的話:“猜猜我是誰?”我心里一個咯噔,警報拉響:“是騙子行騙來了?”我冷下臉來:“不知道,掛電話了!”那邊急了:“我是通城的!”通城倒是有親戚,我的大姑媽在通城。我慎重起來:“你要是表哥,就叫我的小名吧,要不我就掛電話了!”電話那頭哈哈大笑起來:“丫頭,你真的不記得表哥了?”這爽朗的笑聲叩開我的記憶之門,的確是表哥的聲音,只是聽上去比十年前蒼老了許多。
表哥在電話里娓娓地問起我母親的身體,弟弟和我的婚姻工作情況……我一一回答好,也問候起他,人到中年的他,依然干老本行,木匠。年初,他與家鄉(xiāng)的同伴一起離開通城,如今在石家莊的一家建筑工地上做木工。我憂心忡忡地說:“哥,房屋的高處你不要爬上去,讓別人爬!”表哥又一次爽朗地笑起來:“丫頭,在一起干活怎么好占別人的便宜,危險的就讓別人干,這也不是你哥的性格……”我改口:“哥,那你小心一些!”這樣談?wù)撋嬈D辛,引我為他擔(dān)憂,一定不是表哥打電話給我的本意。他話頭一轉(zhuǎn),說起我小時候的事。
提到從前,事情還得從我大姑媽做小姑娘那會說起。那時,家窮又遭旱災(zāi),姑媽不辭而別離開父母,一路漂泊到通城,遇到大姑父,家里有地,算是個能填飽肚皮的人家,年輕的姑父人也忠厚老實,大姑媽就留在通城與姑父成了家,生了表哥。表哥長到十歲左右,姑媽不堪忍受思鄉(xiāng)之情,帶著姑父、表哥三人歸省。全家人喜極而泣,原來姑媽尚在人世,一切安好。
等到家鄉(xiāng)再遭水淹,全家人都趕往通城姑媽家避難。那一年,我四歲。姑媽家的土坯房有一破洞,我最愛蹲在洞旁,從洞里看外面路上來來往往的車輛和各色行人,表哥卻最不能忍受屋子上傷口似的洞。他放學(xué)回來第一件事,是用泥土夯成塊,再用泥塊把洞塞好。等他第二天上學(xué)后,我就站在那洞口搖晃身體。我絕不明著去拆洞,只管前后搖晃身體,晃著晃著,身后的泥塊轟然倒出去,洞又現(xiàn)出來。表哥歸來,再填洞,我又會重復(fù)第一天的動作,只等洞再破掉。表哥在電話里舊事重提,他說:“小時候的你那么頑皮,真讓人受不了!”多么奇怪,表哥說往事的語氣分明是快樂的,遠去的苦難童年,如今在我們心頭上泛起一片溫暖的記憶。
姑媽去世的時候,我沒能去。那時,我的父親亦已去世,小弟和母親趕去奔喪。表哥說:“已經(jīng)有十年沒見到你了!”是的,平日我們這些如螻蟻般生活在塵世的人們,總是為了生活奔忙,相聚是奢侈的。但這通電話,分明讓我感覺到親情的分量。
所謂親情,是十年未見,你想起我來,依然是一顆最熱烈的心,依然不忘相處的每一個細節(jié)。我們散落天涯,沒有見面,卻永遠不會彼此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