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凡
【摘要】:油畫作為一種繪畫語言,從它產生之初就帶有濃郁的歐洲人文色彩。當19世紀末20世紀初油畫作為外來文化由留洋學生引入中國之后,這種外來文化不斷地和中國本土文化融合。本文以20世紀油畫被引入后發(fā)展為主線,以寫意性繪畫作為契入點,列舉國內成功將油畫和中國繪畫結合的油畫家,以及他們創(chuàng)作出極具本土性的杰出畫作,來解讀繪畫中寫意性對于現(xiàn)當代油畫發(fā)展的推動作用。
最后,說明中國繪畫意性在繪畫語言中所具有的永恒生命力,以及現(xiàn)當代繪畫中重要地位。
【關鍵詞】:中國繪畫;寫意性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油畫作為一種外來文化傳入中國短短的一百年,已逐漸成為中華民族繪畫藝術的重要部分,并成為當代繪畫藝術中一只最為活躍的文化力量。20世紀五十年代從事中國油畫藝術創(chuàng)作的先驅們諸如像徐悲鴻、林風眠等留學歸國的留學生就提出了油畫民族化的問題,他們的智慧與辛勤勞動奠定了中國當代美術創(chuàng)作和美術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基礎,為振興民族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保持油畫本身特有的語言美,色彩豐富燦爛的同時,如何展現(xiàn)具有中國本土文化和民族文化油畫作品?——這不能單單地讓油畫變成中國的樣式和味道,拋棄了油畫所具有的優(yōu)點,在油畫創(chuàng)造中簡單地搬用中國傳統(tǒng)繪畫手法,會使油畫藝術走上狹窄的道路而自我限制與禁錮。中國油畫要有別于西方繪畫,具有民族面貌的中國本土風格,就應該融合本民族傳統(tǒng)文化和藝術,汲取其中的營養(yǎng),逐漸使油畫藝術個性化與本土化。否則,創(chuàng)作將變的表面化、形式化,導致作品缺少應有的深度。
中國傳統(tǒng)繪畫注重生命、生機,追求“氣韻生動",同時并不重視對現(xiàn)實空間形態(tài)的逼真再現(xiàn),而是在表現(xiàn)中特別注重“達意”,充分表現(xiàn)人的主觀思想?!斑_意”在繪畫中的表現(xiàn)既是“意境”,它指畫家的主觀意志和情感志向,還指畫家力圖追求和達到神似、神韻、情趣等目的,也指藝術表現(xiàn)上含蓄和精練概括。
一、寫實主義的寫意
中國傳統(tǒng)文人和畫家注重品格,注重人品與畫品的完美統(tǒng)一。并不是簡單品行、操守,還包括文人畫家的學養(yǎng)、理想、性情、道德所凝煉而成的總體人格構成。意象油畫是在借用中國傳統(tǒng)文人畫的造型理念,用以改造拓展純寫實油畫,用概括簡練的表現(xiàn)手法來傳達對象的神韻。
寫意和寫實看似兩種不同的藝術表達形式,但在如今繪畫發(fā)展看來,當代寫實繪畫已經越來越強調主體意識的表現(xiàn)和現(xiàn)代審美觀念的注入,并且從繪畫表現(xiàn)的角度來看,無論怎樣寫實的繪畫都必定含有藝術表現(xiàn)的成分。寫實繪畫中,表現(xiàn)性因素的自覺和主體意識的強化應該是傳統(tǒng)寫實油畫在當代升華的一種趨勢,因此很多畫家在寫實性油畫中融入了傳統(tǒng)繪畫的寫意精神。廣西畫家張冬峰就是這樣一位典型的將寫實繪畫與寫意性結合的畫家。寫實表現(xiàn)在他的作品形態(tài)、情調符合南方風景的外貌特點,而寫意則是用筆和色彩形式語言融入了傳統(tǒng)水墨畫的精神,同時呈現(xiàn)文人繪畫的品格、意韻。在校學習期間曾有幸看到老師的風景寫生過程,他作畫過程和特點與寫意山水畫十分相近,快速、流暢的用筆、勾皴點染與涂寫并用、用極少量的顏色畫出豐富的色彩效果。以書寫的方式、不注重局部之形、關照整體之意、絕少在一幅畫中反復琢磨。這種特點與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筆墨酣暢是一脈相承的。其最終讓人感到完美的是與傳統(tǒng)山水畫相區(qū)別的油畫特質的保持,他并沒有因此成為傳統(tǒng)水墨山水畫的附庸。
以他的的作品大多風景寫生,作品典型的徽派建筑——馬頭墻,畫面整體呈現(xiàn)灰色色調,將徽派建筑的典型特征黑瓦白墻主觀處理,減弱對比。畫面整體感覺含蓄內斂,點線面結合巧妙,瓦房上大面積的深灰色,因為做了“減法”用較硬的筆頭勾勒出瓦片的形狀,采用高密度的勾勒和墻體的大面積的平涂色塊,形成了“疏密有致”,節(jié)奏感強的繪畫作品,“疏密有致”是中國文人所追求的繪畫技法,也是優(yōu)秀繪畫作品的在構圖上的追求。
二、抽象主義的寫意
“繪畫強調的是感性,認識在先,理性認識在后,如先理解了再去感受,在繪畫抒情中,感受就往往不純了,失去感受中的直覺與錯覺,作品便易缺乏天真,失去韻味。”這是吳冠中先生在《吳冠中談美》中說道的。關于抽象美、形式美、形式決定內容、生活與藝術要如風箏不斷線等觀點,曾引起美術界的爭論。繪畫作品《瑤池》、《水巷》、《漁港》中我們可以看出他是成功的將中國中國繪畫元素與油畫結合一起,創(chuàng)作出當下油畫民族化和國畫現(xiàn)代化中走的最遠的一位。
吳冠中的作品屬于寫意性繪畫,他們的作品往往溢于詩,則“詩中有畫”;形諸于畫,則“畫中有詩”?!霸娭杏挟嫛笔俏膶W中的意境追求,“畫中有詩”是繪畫向詩文學習追求意境。他深知油彩宜表現(xiàn)出塊面和厚重的色感,而不宜把握流暢的韻律,然而東方的審美觀念則更重視氣韻生動。以國畫的流暢和風韻代替油畫厚重的色感,因此他的作品中極少表現(xiàn)直接的陽光及固定的投影。在繪畫創(chuàng)作中用簡潔,明快的點、線、面去表現(xiàn)抽象美。他著意于達意,追求薄云遮住太陽的明亮柔和,或煙雨朦朧的和諧沉靜之美。他在油畫等作品中采用銀灰色使畫面的基調充滿了空靈的氣韻和魅力,銀灰色調形成色彩的透明感和歡快的音律節(jié)奏,銀灰色是他對中華民族審美情致的總結和高度概括。
三、 中國精神的寫意
在另一位藝術家羅爾純先生的作品里,又體會到了繪畫世界里不可缺少的珍貴的東西——感情。以情感為主的繪畫,應用抽象表現(xiàn)的繪畫手法,中國精神的繪畫表達,在變形夸張的的繪畫作品中,我們看到了以形寫神的中國精神。
據(jù)羅爾純先生說:“我喜歡寫意,用筆的隨意性,用最簡約的筆觸反應大自然的靈動。”羅爾純的國畫在極其概括簡練的線條中融入了其本人的個性,用筆肯定、果斷。從他的繪畫作品《少女》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表現(xiàn)性的繪畫語言,少女的神態(tài)憂郁,造型夸張,比例拉長,但在五官的處理上不失少女應有的純真。身旁的小狗神態(tài)悠閑,和少女構成了靜穆的景象。作為一個油畫家,他對中國水墨畫也情有獨鐘,同時不乏一番經營。這不僅說明他藝術修養(yǎng)的全面性,也說明他在油畫領域取得如此成就,是和他的民族藝術修養(yǎng)分不開的,我們可以 在他的油畫創(chuàng)作中依稀感受到了難以言喻的中國精神和民族神韻。羅爾純的人物肖像多以女性為主,不同年齡和不同民族的女性,表現(xiàn)手法各不相同。羅爾純個性色彩的標志之一是對黃色系的大膽使用,黃色具有明度最高但也最單薄、視覺效果最強烈但也最易燥的特點,然而,羅爾純慣用大面積黃色作主色調,明度極高卻層次豐厚,明亮醒目而又溫厚潤澤。作品《九月》是少數(shù)民族婦女從形象,畫面背景采用大面積的紅色以及任務穿著白衣黑裙三大主色構成畫面的色彩部分,畫家善于表現(xiàn)不同女性柔美的一面,細看畫面機理效果無處不在,機理使得畫面激情奔放,內容更為豐富。他用自己熱情的心感悟生活的美,他將對生活的飽滿情感轉化為一副精彩的畫作,打動人們的心靈。在他的畫中透露的是生活的氣息、思想的靈光和生命的張力!
中國油畫在不斷的反思、探索中正在向自身本土民族的獨特藝術表達方式的方面發(fā)展,這是繪畫藝術發(fā)展的必然經歷同時也是西方油畫體系在中國化語境中的表達方式。油畫藝術的寫意性是中國藝術發(fā)展的必然歷程,是油畫藝術在中國暢通前行的必經之路。綜上所述,中國油畫想要進入一個有利、良性的發(fā)展,就必須滿足中國文化與中國特色的要求,當代寫意傾向性油畫的提出與發(fā)展,就是中國油畫在理論和實踐上擺脫西方油畫特性,努力探索有時代特色、有民族氣派的藝術,這種探索是進步的,發(fā)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