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瑋庭
荼蘼熏風(fēng):以花入香
紫薰仙子乃五上仙之一,擅長合香,是六界中一等一的制香高手,她調(diào)的香讓眾生神往,時而黃粱一夢,時而越聞越痛。紫薰拿出來品斗的香料自不是凡品,其中有一款“荼蘼熏風(fēng)”最是惹現(xiàn)代人喜愛,大抵是相對容易制作,又以諸花入香的緣故。
二十四個節(jié)氣里,有二十四種花,由盛及衰,采集此時的二十四種花,制成香精,加上沉水香、富冷香、熏陸香、青木香、甘松香各半兩,研磨成粉,浸入酒中,瓷罐存之,以蠟密封,深埋于臘梅樹下,待到冬至?xí)r分,方可取出。
香亦如風(fēng),風(fēng)亦飄香。
七月的大暑節(jié)氣雅集我拿出過一款與“荼蘼熏風(fēng)”相似的“漢香花浸香”,乃古法“李主花浸沉香”修改而作:沉香不拘多少銼屑,取有花香,若荼蘼,木樨,橘花,(或橘葉亦可),福建茉莉花之類,帶露水滴花一碗,以瓷盒盛之,紙封蓋,入甑蒸食頃取出,去花留汁浸沉香,日中曝干,如是者數(shù)次,以沉香透爛為度?;蛟平圆蝗羲N薇水浸之妙。所謂蒸花取汁,說的就是蒸餾,但這種方法大抵也只能得些氣味淡雅的純露,而與后面提到的薔薇水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東西。
薔薇水在唐末便進(jìn)入中國,《香乘》記載:“五代時番將蒲訶散以薔薇露五十瓶效貢,厥后罕有至者,今則采茉莉花蒸取其液以代之。”正好說明香方中使用福建茉莉純露作為薔薇水的替代品。但薔薇水到底是什么呢,尚有爭議,有香友認(rèn)為是原始香水或還是一種純露,竊以為作為香水談不上,而又沒有純露的特征,恐還當(dāng)是香精吧。
宋代蔡絳的《鐵圍山從談》記載:“舊說薔薇水乃外國采薔薇花上露水,殆不然。實用白金為甑,采薔薇花蒸氣成水,則屢采屢蒸,積而為香,此所以不敗?!憋@然薔薇水要經(jīng)過了反復(fù)蒸餾提純,而同時期埃及人已經(jīng)能熟練掌握這項香精提取技術(shù),并且通過門德斯城市場,將這種香精販輸送給中東。宋代張世南的《游宦紀(jì)聞》中所提到的中國人蒸餾花香的方法則推斷為純露的可能性更高:“以箋香或降真香作片,錫為小甑,實花一重,香骨一重,常使花多于香,竅甑之旁,以泄汗液,以器貯之,畢,則徹甑去花,以液漬香,明日再蒸,凡三四易,花曝干,置瓷器中密封,其香最佳。”且與《陳氏香譜》所錄“花熏香訣”不謀而合。
至于將香精直接加入香料的做法,有款叫作Bakhoor Incense Oud的阿拉伯和香亦如此,其做法將沉香片浸入茉莉花和玫瑰中,或浸入琥珀和柑橘類精油,并混合樹脂、龍涎、麝香,檀香等天然材料,經(jīng)過壓制和定型,制成扁塊狀或丸狀香品。中東使用這種合香的歷史已有數(shù)千年,直到今天依然在使用。Bakhoor最初起源于黎凡特時代的游牧部落,他們安營扎寨時會焚燒沉香木片。
Bakhoor與中國合香類似的是也需要窖藏,需存放在密封玻璃瓶中,一段時間后氣味會變得柔和?,F(xiàn)在許多阿拉伯人還在用木炭在傳統(tǒng)香爐中熏著Bakhoor,他們覺得這樣更有利于氣味的發(fā)散,也可以欣賞到飄渺的煙氣。
此方法又與宋代楊廷秀在《和仲良分送柚花沉》詩中所說神似:
鋸沉百疊糝瓊英,一日三薰更九烝。
卻悔香成太清絕,龍涎生妒木犀憎。
姽婳傷誄:聞?wù)邆?/b>
據(jù)《花千骨》原著小說所載一香方“姽婳傷誄”:
黑角沉半兩,丁香一錢,臘茶末一錢,麥麩炒赤色的小鬱金五分,麝香一字,定粉一米粒,白蜜一盞,茅香一兩五錢,細(xì)辛一兩五錢,零陵香一錢三分,山柰一兩,川椒二兩五錢,藿香一錢六分,千金草三錢六分,莪術(shù)一兩七錢三分。以上各為末,麝先細(xì)研,取臘茶之末湯點澄清調(diào)麝,次入沉香,次入丁香,次入郁金,次入余茶定粉,共研細(xì),乃入蜜令稀稠得所,收砂瓶器中,窨月余取燒,燒時以云母石或銀葉襯之,三味真火刻不能熄。久則益好,入薔薇水更佳。還有一味便是紫薰仙子月圓之時流下的眼淚。
此方前段依宋代洪芻作《香譜》記載“韓魏公濃梅香”所使用香料,后段則是民間“逼蟲方”。作者將兩個方子合并后,經(jīng)過藝術(shù)加工而創(chuàng),前者為貴族熏香,后者是平民日常用香,本無甚聯(lián)系,亦顯生硬,常翻古方的香友知道,白蜜多數(shù)用于作餅和丸,而書中被放在中間的位置,是不符合習(xí)慣的。然拆解此方,得其所用之香料確是華麗,想不好聞都難。
黑角沉半兩
《香乘》記載:“香之良者,惟在瓊,崖(海南)等州,俗謂之角沉黃沉,堅黑為上,黃色次之。”即海南黑油沉水香。
黑角沉的氣息能使香者自然流露出沉靜、愉悅的神色,一味香過,其海南獨有的涼甜,依然余味繞梁,久久不絕,是不可多得的上品。古代采取16進(jìn)制,一兩是37.5克,半兩則約等于19克,價值不菲了,現(xiàn)在如此和香的人實在少數(shù),一般至多用野生殼料代替,但韻律就要差一大截。
臘茶末一錢
臘茶即團(tuán)茶,是宋人茶事的常見之物,而現(xiàn)代人卻鮮少如此飲茶了,因此好的臘茶就難找了。
臘,取早春之義?!秹粝P談》有載:如臘茶之有滴乳、白乳之品,豈可各是一物?其乳與溶蠟類似,故亦稱蠟茶。既是點茶用茶,想來現(xiàn)在或尚可用上等的日本抹茶代替。
鬱金五分
鬱金是有爭議的,現(xiàn)在的鬱金指溫鬱金,為姜黃屬,從日本帶回來的鬱金香料看也當(dāng)是這種鬱金。然而古人使用的香料卻未必是此物,其一,鬱金不可與丁香同用,會使人惡心嘔吐,但中國的香方中又有大量鬱金、丁香同用的例子,在藥理上說不通。
其二,《魏略》記載:鬱金生大秦國,二月、三月有花,狀如紅蘭,四月、五月采花即香也。又程百二作《方輿勝略》載:撒馬兒罕,西域中大國也,產(chǎn)鬱金香,色黃似芙蓉花。從這兩條資料看,說明古人合香所用鬱金乃出于今天伊朗或烏茲別克斯坦境內(nèi),而非本土,又依據(jù)其外觀描述,當(dāng)疑是產(chǎn)于西域之紅花,而《香乘》還提到一個香料“撒 蘭”,明代劉文泰撰《品匯精要》中亦有提到,其描述與鬱金并無二致。撒 蘭正是西紅花(Saffron)的音譯。
麝香一字,定粉一米粒
一字乃計量單位,用唐代“開元通寶”錢幣、抄取藥末,填去一字之量。即一枚方孔錢的四分之一量。定粉即韶粉,一米粒即一顆江米大小。明代宋應(yīng)星的《天工開物》中記載:此物因古 、辰、韶諸郡專造,故曰韶粉。今則各省饒為之矣。其質(zhì)入丹青,則白不減。擦婦人頰,能使本色轉(zhuǎn)青。道家常做外丹用藥,在明代毗盧寺壁畫中所繪的南極長生大帝,是一手持行爐之形象,爐中正焚著一顆白色的香丸,想來便是裹了韶粉的緣故,而故宮舊藏的白心字香餅亦當(dāng)同理。
眼淚(少量)
所謂以淚入香當(dāng)然是沒有依據(jù)的,然紫薰仙子真正合的其實是一味情傷的香,那香是需要想象力的,有傷者聞之流淚,無傷者聞之無味,這是何等的境界?人之于香,就像臺灣香學(xué)家彭清燕先生說的:“每個人對味道感覺都不一樣,如果你的香能勾起我的痛,太舒服了。”香之于人便是“燃我一生之憂傷,換你一絲之感悟”也滿足矣。
香與古琴最合,蓋因香與古琴都能悅己,而不強(qiáng)調(diào)悅?cè)?,凡此種皆知音難覓尋,就像紫薰仙子有千般思忖,而白子畫卻依然不解半點風(fēng)情,怎教人不傷心落淚,然香有千般滋味,香者亦有千般姿態(tài),電視劇不必深究也。所謂的將眼淚加進(jìn)香中,也不過是形象的說明制香時所付出的情感和心力,動心所做的事情與器物如何不教人感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