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勢要對,money到位
雖然輿論對“互聯網企業(yè)造車”這一行為的質疑和追捧態(tài)度分化不一,但這一點都不妨礙小伙伴們對其似火般地投入。他們樂此不疲,沉醉其中,到忘我的境界,不時還會迸出一句汪峰的歌詞:“這不是一場沒有結局的表演”。
雖然小伙伴們都火力全開式地造起車,但每個玩家切入的姿勢和玩法都全然不同。有的玩生態(tài)姿勢,有的玩技術姿勢,有的玩供應鏈姿勢,還有的玩代工姿勢,除了大方向上要刺激到行業(yè)的G點外,玩家們還得學會滿足用戶的期待,不然就輸了。
不過,新手要進入傳統(tǒng)行業(yè)玩造車,這可不是一件簡單活兒。除了姿勢對了之外,少不了的自然就是money 了。如果你不夠土豪,如果你經不起揮霍,那么本寶勸你還是回家耕田會更好一些。
這不,這兩天就有個玩家高調地玩出了一個“啟動百萬股權征名活動,邀用戶一起造車”的活動。原來這“壕”活動是一家叫智車優(yōu)行的公司發(fā)起的,為了鼓勵用戶參與到他家的造車生產環(huán)節(jié)中,在近段時間特設了價值百萬元人民幣的股權作為獎金,邀請全國網友為即將亮相的全新價值智能電動車進行新車品牌的命名,俗稱“以合伙人模式征名”。
不過,這真不是噱頭嗎?
想造車,首先得面臨兩個問題
互聯網企業(yè)想要造車,首先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沒有技術積累,這不是雇幾個汽車行業(yè)的高管以及找代工廠就可以解決的問題。普通老百姓買車,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汽車的安全性和長久使用的穩(wěn)定性,但對于這些互聯網企業(yè)來說,沒有技術沉淀的他們總給人一種不踏實的感覺。
此外,互聯網企業(yè)想用互聯網的方式造車,然而汽車屬于耐用品,更新換代頻次必然趕不上3C電子產品。而對于普通老百姓,幾乎沒有人樂意成為小白鼠,更樂意選擇那些在技術水平成熟可靠的車。因此,即使是某品牌神車的變速箱存在隱患,很多普通家庭用戶也不會因為是神車而買賬。
其次,除了缺乏技術積累之外,互聯網企業(yè)造車嚷嚷了這么長時間,卻罕見成功造出一臺車。沒現車,您嚷嚷半天有什么用呢?如果總是停留在打嘴炮的階段,時間長了,品牌的公信力何在呢?這樣拖拉下去,難免讓人以為全是炒作,全是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