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
近年來,很多高中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心理健康障礙,來自各方面的心理壓力直接影響了他們的身心健康成才,羈絆了他們個性潛能的發(fā)揮。作為一名化學教師,不但要盡職盡責地教給學生化學知識,還應切實地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重視研究學生心理特點并解決存在的主要問題,對癥下藥,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改善學生的心理素質。
一、高中生面臨的主要心理問題
有些學生初中時的成績一直不錯,但上了高中之后,隨著課程內容難度加深,教材的深度和廣度的增強,與初中相比是一個質的飛躍。特別是復雜的高中化學知識內容和結構,讓一些目標過高而理解能力和心理素質差的學生不適應,尤其是當自己的成績大幅度滑落時,便會產生自閉、煩躁、焦慮、郁悶、痛苦等負面情緒,導致了嚴重的學習心理障礙。
還有些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有不斷得到的成功體驗決定的。一旦學習上受到一些挫折,學習的興趣變化逐漸下降。比如在高中化學必修一中“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這一節(jié)概念抽象,學生很難理解。
高中生正處于青春發(fā)育期,情緒情感較不穩(wěn)定,易喜、易怒、易急躁、易沖動。往往一個微笑可以使他們徹夜興奮,一個小的挫折也可能使他們苦惱不已。這種喜怒無常,如果得不到正確的理解就容易使他們產生壓抑、抑郁等心理問題。
高中生正值青年初期,已經擺脫了初中生的幼稚,逐步走向成熟。他們對人際關系比較敏感,所以人際關系也是高中生面臨較多的一類問題,主要表現為師生關系、同學關系、親情關系敏感、緊張。高中生心理發(fā)展復雜矛盾,他們既希望得到老師的理解、信任與尊重,又總是把老師置于與自己對立的位置,遇到問題極容易產生對抗心理、因此,與教師的關系問題是高中生面臨的主要人際關系問題之一。
二、如何在化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健康心理
原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曾說過:“教育離不開感情,感情最能教育人,最能打動人,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離開感情的教育是蒼白的、干癟的教育。感情世界的貧乏,會給國民素質帶來嚴重的損失。其產生的不健康的東西影響很大?!睂τ诔錾诂F代的青少年來說,注重心理健康,情感培養(yǎng),以情優(yōu)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不僅要注重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而且要重視情感的投入和思想教育的滲透。
課堂心理環(huán)境是指發(fā)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對教學主體的心理發(fā)生了實際作用的各種環(huán)境因素的總和。營造良好的學習心理環(huán)境對于提高教學效率是至關重要的。首先,它有利于溝通教學信息,促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產生心理相容和情感交流。其次,它有利于克服和消除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疲勞,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效果。具體做法就是教師要針對學生看重學習成績的心理,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設計一些難度適中、初、高中化學知識結合較為緊密的問題,例如在學習硫以及二氧化硫這一節(jié)內容時,不妨先讓學生回憶初中學過的碳以及二氧化碳的性質;再如在學習油脂的性質時,可以由氫化油的危害引入,為學生講述氫化油存在于哪些食物中,并用美國一部紀錄片《給我最大號》還警示學生氫化油的對人體的危害,從而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油脂性質的興趣。布魯納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p>
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是學生在課堂上主體意識的表現,是指學生在課堂認知活動中的主動懷疑、探究的心理狀態(tài)。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于學生良好個性的發(fā)展。教師要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將質疑升華為學生的動機和需求,引導學生逐步形成批判思維和良好的個性心理特征。比如,在鈉與水的反應實驗中,教師可從課本上的演示實驗入手,引導學生對教材實驗進行改進,把少量的四氯化碳滴入U型管中,再在U型管的兩端滴入有酚酞的硫酸銅與水,然后加入金屬鈉,點燃會產生氣體,這個時候U型管兩端產生的現象會完全不同。通過比較分析兩個不同實驗,對新實驗方法進行設計,學生對鈉的性質能了解和掌握的更加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化學學習中起到積極作用。
著名的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自卑感并非什么壞情感,也不是什么變態(tài)的征兆,相反它是每個人追求更大的價值和完美的人生過程中必然要出現的心理反應,自卑不是錯,關鍵是怎么對待它,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自卑帶有明顯的情境性,一旦情境改變,自卑可能就會消失。比如學習硝酸和硫酸的性質時,可以讓學生回答初中學習的酸的性質,但學生分析回答不出或回答不完整時,教師及時地給予暗示、提示或補充,當回答正確時,應及時表揚、鼓勵,使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提升自信心。尤其是對待一些學習理解能力差,心理素質較弱的學生,一句簡單的表揚,可能會給他帶來更多的信心和勇氣。
化學教材中有許多顯性和隱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若能挖掘出來,結合學生的特點,借以恰當的教學方法,就能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化學教學要求重視化學實驗,強調尊重客觀事實,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讓學生由身體性活動與直接經驗結合而產生情感和意識,體驗和經歷“事實勝于雄辯”的魅力,進而引導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客觀地看待周圍的人和事,正確地估量自己,擺正自己在班級、家庭和社會上的位置,形成正確的自我認識,學會與他人交往,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與和諧的人際關系。例如對化學實驗中制取氯氣裝置進行分析時,指出它是由鐵架臺、鐵夾、酒精燈、石棉網、圓底燒瓶、玻璃導管等很多單個的儀器按一定的順序組裝成的“集體”,才能實現氯氣的制備;若將它們折開,則無法完成這個實驗。讓學生體會到“團結就是力量”的內涵,進而引導學生認識到集體的重要,在集體中學會尊重和理解他人,善于與他人團結合作,逐步培養(yǎng)出愛家庭、愛集體、愛祖國、愛人類的高尚品質。
利用“氧化還原反應”中的“氧化”和“還原”是一對矛盾,結合“矛盾的對立統(tǒng)一”,利用“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兩個方面”,引導學生正確分析和認識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對人生始終保持正面積極的態(tài)度,能夠信心十足地面對挑戰(zhàn)。
總之,許多化學教學實踐證明,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方法決定課堂教學的心理氣氛,對學生的尊重與激勵可減輕或消除學生在學習上的心理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自信心、成就感,從而有效地消除厭學、自卑、自暴自棄等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