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維猛
教育是培養(yǎng)人、發(fā)展人的社會活動。人是教育的起點,也是教育的終點。教育的本質目的是要把人培養(yǎng)成為一個具有完美人性的人,一個對人的本質真正占有、并最終實現(xiàn)出來的人。教育應該讓“人”達成什么?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須深度思考的問題。教育在尊重人的自然成長規(guī)律的前提下,其終極目的是要深入到人的精神層面,培育和喚醒人的主體意識,引導人追求存在的意義;給予人體現(xiàn)個體最大能力并實現(xiàn)價值的目的。如何更好地實現(xiàn)“成長—實現(xiàn)—滿足—超越”,應該是教育工作者,特別是培養(yǎng)處在成長關鍵時期中學生的教育工作者必須深入探索的課題。教育實踐過程中讓我體會到,感動教育能較好地實現(xiàn)自動改變自主成長自我實現(xiàn)自我滿足自我超越的培養(yǎng)人的目標。
1.深入研究教育規(guī)律建構感動教育理論
二十七年的教育實踐活動,讓我深刻感受到感動教育的力量,并讓我逐步形成感動教育的理念。在開展了二年的立項課題研究后,2005年,我在《學校品牌》上發(fā)表了《感動就是教育》一文,提出了建構“感動教育論”的理論探索,經(jīng)過十年來的深入研究,初步構建了感動教育論的理論體系。
“感動教育論”是基于主體教育思想指導下提出的教育改革的實踐與理論,是以調整師生關系,充分發(fā)揮和有效培養(yǎng)學生主體精神為目的的教育實踐,也是強調教育活動從情感因素入手,提高學生情感感受力,重點發(fā)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教育實踐。主體教育思想認為,學生是自身生活、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實現(xiàn)這一目標,教育過程中需要師生之間建立民主、平等的相互關系。
什么樣的教育叫感動教育?感動教育是指對受教育者的情感感受力進行培養(yǎng),在提高其道德認知能力和道德境界,升華其道德行為的過程中讓受教育者的個性和學業(yè)獲得良好發(fā)展的教育過程。我對狹義感動教育的理解是指高度強調教育對成長中個體以關注與引導為主的德育活動。包括對自我和他人,以及對自然環(huán)境的熱愛、尊重、珍惜的教育,是一種讓教育者情感動起來主動改變自我品德的教育。對廣義感動教育的理解則是強調對人的發(fā)展全面負責全程負責的“全人教育”。它不僅包括對自然人的關愛,更重要的是將教育深入到社會人(精神)層面,注重喚醒人的主體意識、激發(fā)人的內(nèi)在潛能、理解人的存在意義、提升人的生命質量,是培養(yǎng)全人的教育實踐。現(xiàn)代社會呼喚好教育,什么樣的教育是好教育,教人變好的是好教育。怎樣才能變得更好?我認為,實施感動教育能最大程度地達到教師有效啟發(fā)指導引領學生自發(fā)自主能動參與教育活動過程的目的,從而達到最大程度上使學生接受教師及學校的教育影響,從而變,并且主動變,而且向變得更好方向改變的目的。啟發(fā)感動—不斷感動—持續(xù)改變—自主成長—自動實現(xiàn)—自我滿足—不斷成長—不斷實現(xiàn)—自我超越,是感動教育的根本所在,也是感動教育希望實現(xiàn)的目標。
可見,感動教育是在尊重人的自然成長規(guī)律前提下,將終極目的深入到人的精神層面,去培育和喚醒人的主體意識,引導人去追求存在的意義,發(fā)現(xiàn)人的潛能、改變和發(fā)展人,最大可能實現(xiàn)人的最大價值,讓教育者獲得自我滿足和幸福的體驗。
感動教育理念下,教師在感動中教,學生在感動中學,師生同在感動中學習、生活、成長,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自信心、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都會有質的飛躍。感動教育理念下,教育也將成為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變得更加美好的事業(yè)!
2.努力探索實踐感動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人們常講,學校無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師無小節(jié),處處是楷模。我認為,教育無常事,事事要感人!也就是,感動就是教育!學校應該努力做到時時處處事事要感動人。
陶行知說,教育就是改變,讓人變好的教育是好教育,讓人變壞的是壞教育,不教人變,教人不變的不是教育。人們又說,人生有兩大難事,一是改變別人,另一是改變自己。教育就是改變?nèi)说墓ぷ?,教師就是改變別人命運的人,可以說,教師既在改變別人中改變自己,也在改變自己中改變別人!這也就是師生共同成長。如果教育不能感動人,如何能讓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改變而且變得美好!
因此,教育需要感動!但如何才能讓學生感動和持續(xù)感動,即有效實踐感動教育教育的途徑和方法等主要有哪些。
2.1激發(fā)微感動是實施感動教育的常規(guī)方法。一名熱愛自己崗位的教師是能很快了解學生基本情況的,這也就為教師了解學生需要改變什么提供了依據(jù)。如果教師能適時因人施教,讓學生感動起來,也許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把這個過程稱為微感動。
我舉一個一句“從頭做起!”讓“雙差生”美好的人生從此起步的最優(yōu)化案例:1999年春剛開學,一位家長帶著被一間中學“勸退”正讀初二的兒子李君找到我,盼望我救救他的孩子。在談話中,我了解到他的兒子缺點太多但優(yōu)點也不少,最關鍵的是不缺聰穎而缺乏關愛和尊重。一番談話后我對李君說:我看你非常聰明也很有上進心,就是總覺得家長和老師不理解、不尊重你,你就以消極對抗來對待學習,結果就變成了現(xiàn)在的樣子。校長我現(xiàn)在接受你來讀書,不是同情而是為了不浪費人才,明年的中考學校就會因你而出名的,但我有一個要求,請你現(xiàn)在就到校門口把“長頭發(fā)”理成“學生裝”,也就是我要求你從“今”做起,“從頭做起”……
這位學生在第二年的中考中取得全校第一,全縣前二十名的好成績。
2.2實現(xiàn)常感動是提高情感感受力的有效方法。感動是心理活動過程,不可能憑空產(chǎn)生更不可能持久,必須有實實在在能不斷觸動學生心靈的“感動之源”。學生身邊的人、特別是我們?yōu)槿藥煴碚咭陨碜鲃t的一言一行是其中最好源源不斷的“感動之源”。因此,我認為:教師無小節(jié)、處處做楷模,學校無小事、事事皆教育,教育無常事、事事要感人!也因為感動是心理活動的過程,不可能持久,因此,我們應該不斷賞識學生的優(yōu)點,讓感動持續(xù)不斷。賞識學生的優(yōu)點包括接納、尊重、信任、贊賞、激勵、寬容、提醒等等,而且要具體化,從細節(jié)做起并且盡可能做得實實在在。
2.3實現(xiàn)因材施教是實施感動教育的最佳途徑。
有針對性的因材施教最感人。有了感動再堅硬的抗拒都能變得柔軟,再冰冷的的抵觸都能被消融,可以講因材施教是實施感動教育的最佳途徑。
實施感動教育主要從引導學生心懷感恩、學會關心、善于溝通、擁有快樂、勤于反思、感悟發(fā)展、體驗成長等七個方面入手,使學生具有感恩之心,關愛他人,架起感動的心橋,時刻擁有快樂的心境,在反思中不斷進步和發(fā)展,從而促使學生的潛能得以發(fā)揮,自覺接受教育引導,釋放出巨大的能量,獲得成長。在平時的教育教學與生活中,老師和家長都要有意識地因材施教,讓受教育者的情感凈化、純潔、升華,產(chǎn)生“立刻開始行動”的內(nèi)驅力,以超常的能量與接受能力投入到學習中,使學生在感動教育的感化和引導下,產(chǎn)生“我要學習”強烈愿望,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達到和諧發(fā)展健康成長目標。
3.不斷實踐完善實施感動教育的策略
感動教育論點是我對過去學科和學校實踐“感動教育”研究中進行反思后提出的,是以行動研究法為主要方法,在實踐研究中逐漸完善感動教育的理論和實施方法的。要深入探索實施“感動教育”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必須完善實施感動教育的策略。感動教育的目標是實現(xiàn)培養(yǎng)出自信心、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都有質的飛躍、適應社會和諧發(fā)展的人。在過去的實踐過程中參與課題實踐的師生成就感幸福感大幅度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和教育能力得到較大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也得到較大提高,學校的整體辦學水平和榮譽度可以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創(chuàng)造了“低進高出”的教育奇跡,學校的“加工能力”得到明顯的提升等,可以講,感動教育實現(xiàn)了讓教育效能最大化、效果最優(yōu)化的目標!
但反思過程,我也深感學校整體實踐感動教育理論要取得更好的效果,在策略上,還需要不斷完善實施的制度和重視對教職工的系統(tǒng)培訓等。
3.1要建立起實施感動教育的制度來保障感動教育的實踐。通過實踐,我發(fā)現(xiàn)感動教育理念的實行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實施這個理念需要有一名好校長帶領好他的團隊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對領導班子特別是校長的要求較高,沒有一名好校長就難以取得實實在在的實踐好效果,不但需要教育者的 “言教”更需要他們的“身教”,核心榜樣人的素質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有些過度依賴校長個人影響力的片面性,大面積推廣受到很大的局限性?;臼钦撟C了“一名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以“勤奮”為例,真正堅持“勤奮”的校長才能影響帶動班子成員進而帶動全體教職工持續(xù)“勤奮”,最終才能實現(xiàn)影響帶動全體學生達成持續(xù)“勤奮”的目標。現(xiàn)在,我校通過建立實施感動教育的制度來保障落實感動教育的實踐,激勵師生自主地挖掘自己的潛能,引導師生為實現(xiàn)自我的夢想而堅持,取得了一定實效。因此“感動教育論”仍然需要繼續(xù)實踐并完善它的理論體系和實施辦法。
3.2要更加重視對全體教職工的系統(tǒng)培訓,力求讓教職工實施“感動教育”的策略和能力得到不斷提高。感動教育是以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情感感受力作為主要的切入口,要求“身教”外,“言傳”對教師的心理學知識和教育能力要求都較高,事實上我們的不少老師沒有這么高的素養(yǎng),因此,有效的培訓顯得非常重要,只有教師成為感動教育的有心人,才能培養(yǎng)出懂感動會感動情感豐滿的學生。過去,我更多的是以身作則引導師生,重視“強調”要有這個理念去“身教”。現(xiàn)在,我開始更多地重視對全體教職工的系統(tǒng)培訓,力求讓教職工實施“感動教育”的策略和能力得到不斷提高,讓更多的人有能力去實踐感動教育,最終讓“感動”成為全體師生共同的“行為習慣”,只有把習慣養(yǎng)成了才能讓感動成為師生良好的品質,師生才能從接受的感動教育中成為真正的受益者!因此,我開設了“行為品德”校本課程,目的也正是為了實現(xiàn)這一教育的目標!
3.3要力求全員參與,力求更全面更有效地實踐感動教育。因此需要探索各學科教學中有效實施感動教育的策略研究!讓感動教育論建設成為系統(tǒng)的教育實踐理論,成為可以有效地推廣和借鑒的教育理論體系。
責任編輯 蔣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