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國
摘要:新課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地發(fā)展,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則是實現(xiàn)新課程改革目的的基本途徑之一?,F(xiàn)在的語文課堂教學還留有很多應試教育的痕跡,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學生機械地聽、記,課堂完全是以教師為中心。這樣的課堂教學氛圍沉悶,學生很少具備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要想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該怎么做呢?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語文;效率
一、明確教學目標,抓住教學重點
我們知道,課堂教學過程要詳略得當,有主有次,絕對不能平均用力,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注意兩點:一是明確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最終歸宿,教師要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和學生的學習實際,明確教學的方向是什么,教學目的是什么,然后圍繞這些進行準備,精心地設計,從知識、技能、情感三方面出發(fā)去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切實學到知識和技能,提高綜合素質。二是抓住教學重點。教師要抓住教學重點,提挈全篇,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主次不分。因此,教師要明確一堂課中該抓什么,學生該掌握什么,教師該從哪些方面進行講解,可以選幾個恰當、關鍵的知識點從橫向延伸,以一點透視多點,進而起到“畫龍點睛”的重要作用。
二、調(diào)動學生情緒,激發(fā)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就能產(chǎn)生主動學習的內(nèi)驅力,進而提升學習效率。因此,教師要創(chuàng)設樂學情境,調(diào)動學生積極的學習情緒,把書本知識化為血肉豐滿、生動活潑的形象,把學生帶入“引人入勝”的環(huán)境,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1、巧妙導入,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情緒。一個成功的課堂導入如同一把開啟學生興趣大門的金鑰匙,可以很好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情緒,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進入一個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進而為整節(jié)課打下良好的基礎。課堂導入的方式有很多,如開門見山直入主題式、介紹背景知識導入式、設置懸念式等,教師可以根據(jù)課文特點、學生實際和教師個人教學風格選擇合適的導入方式,進而點燃學生的智慧火花,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比如,在教學《二泉映月》時,教師先向學生展示阿炳塑像的圖片,讓學生觀察阿炳的特點,然后介紹阿炳坎坷的一生遭遇,由此調(diào)動學生的情緒,引入課文的學習。
2、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參與課堂表演。處于青少年對期的學生活潑好動,喜歡展示自己,教師可以利用學生這樣的心理,將一些故事性強或者以人物語言描寫為主要表現(xiàn)方法的課文創(chuàng)造為課堂短劇,讓學生分別飾演其中的人物角色,讓學生在演繹角色的過程中體會人物的心理、情感和思想變化,進而實現(xiàn)對課文的深刻了解。
3、恰當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手段集聲像圖文于一體,可以將單純的語言文字用聲音、圖文、視頻等方式直觀地表現(xiàn)出來,將語文教材文質兼美、文學性強的特點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形象生動的表達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學習朱自清的《背影》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關于背影的圖片和父子情深的感人圖片,并配上《再回首》的深情歌曲,學生在聽覺和視覺的雙重刺激下,很快就能投入情感,沉浸在令人感動的父子之情中,這樣直觀的感受,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了課文的主題,挖掘了文章的意蘊,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三、優(yōu)化教學方法,打造活力課堂
古人云:“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師舍是則無以教,弟子舍是則無以學。”優(yōu)化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吸取傳統(tǒng)教法的有利因素,結合教材內(nèi)容和學生實際,選擇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或者對各種方法進行優(yōu)化組合,從而達到語文教學方法最優(yōu)化的目的?,F(xiàn)在的語文教學方法包括講授法、提問法、閱讀法、討論法、練習法等,比如教學《春》時,“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教師可以就此提問:為什么“紅”排在前面?可不可以調(diào)整一下順序?引導學生仔細閱讀,進行討論,學生積極思考,最終在文章中發(fā)現(xiàn)作者安排的“桃樹、杏樹、李樹”的排列順序,后來的“紅”是為了呼應前面的“桃樹”。方法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鑰匙。知識之門的開啟,將激發(fā)學生高昂的探究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打造活力課堂。
四、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加強師生互動交流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課堂上,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因此,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具體要做到以下幾點。
1、尊重每一位學生,傾聽學生的心理需求。教師要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將學生看成學習的主體,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需求,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勇于提出不同的看法。教師要尊重每一位學生,“一碗水端平”,不管是學優(yōu)生還是學困生,都要一視同仁,就算學生提出的是比較淺顯的問題,教師也要熱情鼓勵,積極啟發(fā)引導,善于傾聽學生對教材、對問題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沒有壓力地學習,敢說、敢問、敢辯、敢寫,讓課堂煥發(fā)生命活力。
2、注重師生互動,加強情感交流?!皫熒樱餐l(fā)展”是新課程對語文課堂教學的定位,這里比較關注的是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參與度,即學生主體想“學會什么”,進而實現(xiàn)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所以,教師必須要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加強情感交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積極思考,大膽發(fā)言,師生之間互教互學,形成“學習共同體”,進而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
五、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引導學生動腦、動口、動手
課堂是學生的課堂,只有學生全身心參與,跟隨教師的思路動腦、動口、動手,才能真正取得高效率的課堂教學效果。因此,教師首先要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質疑問難,不斷思考。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不斷提出有創(chuàng)建性的問題,貫穿在引探、分析、總結規(guī)律的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引導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這樣學到的知識肯定“記憶深刻”,教學效率自然不低。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集中精力動口、動手,參與課堂學習。如果學生沒有動口,沒有積極回答問題,沒有動手適當記筆記,則容易走神,思維不活躍,學習效果也不好。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多動口、多動手,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這樣學生能夠輕松地接受新知識,課堂教學效率也才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