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玉剛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物理教師開始注重在物理教學中融入更多的生活元素。因為只有通過接近生活的案例,才能讓每一個學生切實感受到物理學習的奧秘。本文結合多年物理教學實踐經驗,就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開展生活化的教學策略進行深入探究。
關鍵詞: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策略
初中物理是一項以研究生活現(xiàn)象、分析生活知識為主要內容的一項教學科目,在初中學校教學中占著很大的比重。正所謂“學以致用”,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分析生活現(xiàn)象、解釋科學原理對于促進教學效果有著十分重要的積極意義。本文筆者就自身的一些教學經驗以及日常的學習心得入手,將生活現(xiàn)象、生活實驗以及生活問題、生活案例融入物理課堂教學,談一下我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的一點認識,旨在為實現(xiàn)初中物理教學的有效進行以及高效進行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一、課堂教學引入的生活化
初中生對新鮮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心與求知欲,但普遍貪玩多動,尤其是課間休息時間,打鬧是常見現(xiàn)象,這往往對下一節(jié)課產生一定影響。因此,合理、有效的課堂教學引入,能夠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課間活動的精力轉移到課堂新知識的學習上來,推動課堂教學的有序、高效展開。初中物理教學亦不例外,將生活化教學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從學生生活中熟悉的現(xiàn)象出發(fā),讓學生產生熟悉感,并調動原有的知識體系去解決新問題,達到實現(xiàn)“從生活走進物理”的課堂教學引入的目的。這不僅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知欲望,還能為整個課堂教學環(huán)境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從而促進教學質量和效率的全面提高。例如,在學《光的折射》內容時,在課堂引入環(huán)節(jié)中,初中物理教師可通過自制教具:一支筆,插入裝了水的透明水杯中,讓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看到的現(xiàn)象,并提出“為什么看到的現(xiàn)象是不同的?”等問題,引發(fā)學生的思考。通過這種生活化教學引導,可以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讓學生對相關的物理現(xiàn)象產生極大興趣,從而有效地促進了課堂教學的展開。
二、課堂教學活動的生活化
構建生活化情境,能夠讓課堂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充滿了激情和樂趣,讓學生始終充滿高漲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熱情,使得有限課堂教學時間得到充分利用,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現(xiàn)。傳統(tǒng)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主要以理論教學為主,未能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對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缺乏完整性和系統(tǒng)性,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而生活化的課堂教學,充分地體現(xiàn)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學生的體驗、感受和領悟,通過對生活各種現(xiàn)象和規(guī)律的解釋,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現(xiàn)象中領會新知識、新概念,從而使學生的綜合能力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生活化,要在關注個體日常生活的基礎之上,通過熟知的生活現(xiàn)象,提出新的物理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從而在生活中學習物理。例如,在學習《汽化和液化》內容時,教師可讓學生回想燒開水的情景,讓學生說出燒開水發(fā)生的現(xiàn)象,然后提出“為什么水燒開的時候,會有白霧冒出?”等問題,讓學生思考,再結合教材內容,引入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具體現(xiàn)象,等等。這不僅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是物理,并產生了將所學物理知識去解釋生活的現(xiàn)象和規(guī)律的強烈欲望,實現(xiàn)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
三、多用生活化的實驗器材,激發(fā)學生物理學習興趣
物理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教學科目,比如對于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綜合實踐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特別是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也正是物理學科特有的特點。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多為學生創(chuàng)設條件,讓他們多進行一些生活實驗,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如小小的雞蛋、廢棄的一次性筷子、空礦泉水瓶、好玩的牛皮筋、乒乓球、玩具小車、氣球、磁力棒等等。這些很好的實驗器材,可以演示許多科學現(xiàn)象,驗證很多科學規(guī)律。如礦泉水瓶在力學實驗中可以完成: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大小有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浮力的產生、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液體壓強的特點、驗證大氣壓的存在、探究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制作模擬潛水艇等等;在物質的特性中可以完成:物質的熔化、液化的形成等的實驗;而在光學方面可以當凸透鏡,模擬探究遠視、近視的成因??梢?,小小的礦泉水瓶能驗證的規(guī)律還真不少,會讓學生覺得礦泉水瓶真神奇啊!興趣的延伸會導致學生在課外繼續(xù)實驗,教學也就延伸到了課外。如果我們能在實際生活中就地取材進行實驗,讓每個學生不僅能在課堂上探討科學規(guī)律,更能在課后的生活中使實驗得以延續(xù)。學習興趣被調動了,學習熱情高漲了,那么教學就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四、善用生活化實例改進習題,引導學生解決生活問題
習題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教學內容,但是由于傳統(tǒng)的教學內容的相關習題過于抽象化、理論化,導致學生在解答的過程中出現(xiàn)一些問題。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根據生活案例進行習題的改編,利用學生生活中的物品、生活常識,站在探究的高度,引導、啟發(fā)學生關心身邊的事物,觀察和體驗身邊常見的現(xiàn)象,及時鞏固學過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綜合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落實物理教學的最終目標:通過物理教學讓學生具備學習能力和一定的生存能力和生活技巧。比如我們在學習了熱能的知識之后,就可以引導學生根據當前水壺里水的質量、溫度以及電磁爐的熱功率等內容計算水多久能夠燒開,或者可以引導學生根據閃電以及雷聲的時間間隔來計算云層的高度。通過這些生活化的知識,就可以很好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能夠更好的解決生活問題,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學以致用”,提升物理教學的效果。
綜上所述,要想實現(xiàn)中學物理教學與生活之間的緊密結合,我們必須抓住物理教學的四個主要方面,即入門、講解、實驗及作業(yè)。在入門階段用清晰,淺顯易懂的文字描述,在講解中輔助以生活實例,在實驗課上走出實驗室的束縛,在課后的作用中加強與鞏固。只有這樣我們在教學中才能夠真正達到提高實效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譚龍飛.簡談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生活化《教學與管理(中學版)》,201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