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蘇大夫本名蘇金散,民國初年在小白樓一帶,開所行醫(yī),正骨拿環(huán),天津衛(wèi)掛頭牌,連洋人賽馬,折胳膊斷腿,也來求他。
他人高袍長,手瘦有勁,五十開外,紅唇皓齒,眸子賽燈,下巴兒一綹山羊須,浸了油賽的烏黑锃亮。張口說話,聲音打胸腔出來,帶著丹田氣,遠(yuǎn)近一樣響,要是當(dāng)年入班學(xué)戲,保準(zhǔn)是金少山的冤家對頭。他手下動作更是“干凈麻利快”,逢到有人傷筋斷骨找他來,他呢?手指一觸,隔皮截肉,里頭怎么回事,立時心明眼亮。忽然雙手賽一對白鳥,上下翻飛,疾如閃電,只聽“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覺疼,斷骨頭就接上了……
人有了能耐,脾氣準(zhǔn)格色。蘇大夫有個格色的規(guī)矩,凡來瞧病,無論貧富親疏,必得先拿七塊銀元碼在臺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則決不搭理。因故得個挨貶的綽號叫蘇七塊。
——馮驥才《蘇七塊》
點讀
選段中,作者以生動的語言對蘇大夫的外貌進(jìn)行描寫,突出表現(xiàn)了人物的精明干練,正所謂“奇人奇貌,必有奇能”就是這個道理。此外,作者還妙用比喻,把蘇大夫的雙手比作白鳥,運用了一系列傳神的動詞,生動地表現(xiàn)了“蘇七塊”精湛的醫(yī)術(shù)。
二
說起洛半城,上點兒年紀(jì)的老街人都記憶猶新。他嗓音洪亮,唱花臉能聲穿半個洛陽城,便因此而得名。洛半城讀過幾年書,腦子特別好使,尤其是聽?wèi)蛴羞^目不忘的本事。那年,從河北來了個戲班子,唱的是評劇《穆桂英大破洪州》。老街人聽得過癮,洛半城就想把戲給留下來。他買了厚禮去見戲班子的老板,人家把禮收了,就是不給劇本,說話也不中聽……洛半城也不計較,連看了三個晚上的戲,把《穆桂英大破洪州》從頭到尾一字不差地背了下來。河北的戲班子在附近唱了半個月的戲,再回到老街,看到洛半城帶著老街的戲班子在演《穆桂英大破洪州》,老街人聽得如癡如醉。驚得戲班老板連聲道:霸道,太霸道了。
——劉建超《戲霸》
點讀
選段從正面的角度出發(fā),寫出了洛半城的嗓音洪亮,介紹其得以出名的原因;側(cè)面寫老街人聽得如癡如醉,戲班老板連聲贊他戲演得棒,皆表現(xiàn)出了他技藝的高超,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使“戲霸”這一人物形象立體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
三
旗鎮(zhèn)多奇人,穆三爺無疑就是其中之一。穆三爺擅丹青,尤擅國畫。潑墨揮毫,或高山,或小河,或漁舟,或落日,無不大氣恢弘,使人身臨其境……晚年,穆三爺開始畫魚,尤以鯉魚為嗜。家中養(yǎng)一池鯉魚,碩大透明的缸中,紅黑相戲,上下翻騰。穆三爺常常佇立缸旁,凝神觀察。潑墨揮毫中,鯉魚躍然紙上,那姿態(tài)、那神情無不與真魚相似。魚鰓微張,尾鰭輕劃,根須顫動,雙目含情。仔細(xì)聽來,耳畔竟有潺潺水聲。
——牟喜文《畫鯉》
點讀
選段中大部分都是四字詞語,讀起來富有一定的節(jié)奏,并通過對穆三爺所畫的鯉魚進(jìn)行形神兼?zhèn)涞拿鑼懀w現(xiàn)了穆三爺繪畫水平的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