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預算法素來具有“經濟憲法”的美譽。新預算法完善了全口徑預算、政府舉債、預算公開等方面內容,同時也明確了財政支出的績效管理,要求各級政府、部門及單位對支出開展績效評價??冃гu價有利于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有利于構建高效陽光的政府。筆者就新預算法下如何做好績效評價工作進行探討,提出相關意見。
【關鍵詞】新預算法;預算單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
新預算法為預算體制從傳統(tǒng)預算向績效預算轉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明確提出了財政資金預算績效管理,要求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適應新的預算績效管理要求。預算單位作為績效管理的基層單位,是績效評價的基礎,其效益直接反映了支出總效益。通過設定績效目標、制訂評價指標,可以更加明確資金使用目標、提高單位績效管理水平和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所以,如何做好績效評價工作值得探討和研究。
一、績效評價原則
績效評價是財政部門及預算單位根據(jù)原來設定的績效目標,運用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標準和方法,對財政支出的效率、效益進行的考評,衡量資金的使用效果。評價需遵循以下3個原則:
一是合理規(guī)范的原則:即要求績效評價遵循合理的程序,并嚴格按照相關規(guī)范程序執(zhí)行。
二是指標相關的原則:即要求績效評價指標、標準要與相關支出產出有緊密相關,能衡量資金使用效果。
三是公開透明的原則:即績效評價過程和結果要公開透明,并經得起社會和公眾的監(jiān)督和再評價。
二、績效評價工作存在問題
1.績效評價認識不足
多數(shù)預算單位負責人缺乏績效評價概念,單位財務人員存在績效評價認識不清,輕視績效評價。往往存在一種觀念,績效評價管理是財政部門的事情,與自己預算單位沒有關系,財政的績效發(fā)文到了預算單位往往被拋棄在一邊,無人重視。到了需要績效評價的時候,僅僅是應付評價而評價,缺乏主體及主動參與意識,缺少績效評價氛圍。
2.評價體系不夠科學
績效評價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包括績效目標制定、評價體系指標設定、考核與評估、結果反饋與運用等,是一項復雜的工程。科學合理的考評體系有利于提升管理水平,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相反,不科學、缺乏操作性的評價體系,不但不能提升資金使用效益,反而增加工作量,造成資源浪費,甚至容易制造矛盾和摩擦。
3.評價結果缺乏運用
評價結果的公布不代表考評結束,而是考核結果運用的開始??冃гu價往往存在評價結束了,就無人再理會的現(xiàn)狀??冃гu價缺乏評價結果運用。應將結果用到今后工作中去,一方面,可以向機關單位或者主管部門反饋結果,查找問題,提出建議;另一方面評價結果用來檢查工作完成情況,對于績效評價差的單位,追查相關原因和責任;對于績效評價好的單位,可以用到干部晉升及考評獎勵中去。
三、如何做好績效評價工作
1.合理選定評價項目
績效評價,并不意味所有項目支出都有必要進行評價,需考慮績效評價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評價優(yōu)先選擇重點部門,重點項目,例如選擇金額比較大的項目,選擇民生、教育、衛(wèi)生等社會公眾關心的方面進行評價。
2.明確績效評價目標
績效目標可以是共性目標及個性目標。共性目標,例如:項目對本部門單位或經濟發(fā)展具有積極影響,對各項財政財務管理起促進作用,項目支出使用合規(guī),效益較明顯等目標。個性目標,例如:投入達到預期的產品或服務所必需的資源目標;產出達到預期的產品或服務(完成數(shù)量目標、合格率質量目標、既定時效目標);達到經濟、社會、環(huán)境等影響和效果目標。
3.科學設計評價指標
評價指標應具有科學合理性和相關性,評價指標可以分為:一是投入類指標,圍繞財政財務管理設計,包括:財政資金投入、單位投入、投入結構等;二是產出效益類指標,包括:經濟效益、環(huán)保效益、社會效益等;三是影響與效果指標,包括:項目達標率、人才引進數(shù)、設施完善程度等;四是社會評價類指標,包括:項目單位及相關部門滿意度、受到的表彰或批評、公眾滿意度等。
評價指標常用有:通用類,如資金到位率(實際撥款額/計劃使用額×100%)、資金使用率(實際使用額/實際撥款額×100%);公檢法類,如案件破案率(破案數(shù)/立案數(shù))、案件查處率、立案結案率;教育類,如教室改造率、人均科研經費、成果獲獎數(shù);文體類,如圖書館藏書量、藏量增量、借閱人數(shù)增加率;科技類,如投入產出率、項目成功率等。
4.強化績效跟蹤管理
績效項目跟蹤要求項目推進按照相關規(guī)范化要求進行,保證實施有效。一方面,項目實施主體需開展日??冃Ц櫣芾?,做好日常跟蹤表登記,定期向主管部門及財政部門報告項目實施進展情況,如遇績效預期偏差較大情況,要及時跟蹤報告;另一方面,為使績效達到預期,主管部門應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不定期抽查,掌握執(zhí)行情況,做好績效指導。財政部門應選擇重點項目會同主管部門對序時績效進行督查,跟蹤資金是否專款專用,是否列支無關支出,是否專項核算,是否嚴格執(zhí)行相關財務管理制度等。
5.完善評價結果運用
績效評價的最終目的保證工作目標實現(xiàn),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通過績效項目審核表編報及評價,將評價結果運用到制度完善、工作改進、管理提升中去,進一步加強資金鏈的監(jiān)督管理、增強責任意識。對績效評價效果差的項目,要思考原因,倒查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執(zhí)行情況,找出根源,研究相關解決方案。對績效評價好的項目,要繼續(xù)做好相關資金保障,確保把錢用在刀刃上。
在新預算法的背景下,做好預算績效評價需遵循相關規(guī)范性要求,科學合理設定評價目標和指標,加強項目跟蹤管理,完善評價結果運用。
參考文獻:
[1]財政部.關于推進預算績效管理的指導意見[S].財預[2011]416號,2011-07-05.
[2]何美珍.行政單位如何做好績效預算及評價[J].《行政事業(yè)資產與財務》,2013(2):53-53.
作者簡介:
張鵬(1985—),男,江蘇南通人,學歷:碩士,工作單位:南通市崇川區(qū)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