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 李詩瑤
【摘 要】我國當今的消費稅制中一共涉及了15個稅目,針對的都是非必需品、奢侈品、產生負外部性的商品(對身體健康、對環(huán)境不利)等。其中,在我看來,貴重首飾、珠寶玉石、高檔手表、高爾夫球及球具、游艇、汽車等稅目都或多或少地與我國財政的收入分配職能有著聯(lián)系。而近年來,消費稅擴圍也是我國財稅制度的一項熱點問題,值得我們進行研究探討。
在本文,我主要針對這些產生明顯收入分配效應的稅目進行介紹,來探討消費稅在稅目設計方面對收入分配公平的影響及自己的觀點。
【關鍵詞】消費稅稅;稅率;收入分配;公平
由于中國的稅制結構是以商品稅為主體,2016年5月,在我國全面推行“營改增”之后,消費稅成為我國僅次于增值稅的商品稅種,其地位不容小覷。另外,由于消費稅稅源容易控制,逃稅難度較大,這樣中國的消費稅收入水平明顯高于財產稅和個人所得稅。因此,消費稅對我國收入分配的調節(jié)也是可以產生明顯影響的,消費稅擴圍問題也日益成為我國財稅制度改革的熱點。首先,我們從我國消費稅的運行實踐來分析一下其收入分配調節(jié)水平的現(xiàn)狀。
一、基本概況
1.理論分析
近些年來,我們一直在著重探討了個人所得稅作為一種直接稅對收入分配公平的影響。而消費稅作為一種間接稅,其在財政調節(jié)收入分配方面同樣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消費稅對奢侈品征稅,奢侈品的消費者以高收入者為主,這就起到了對高收入者多征稅,對中低收入者少征稅甚至不征稅的效果,具有類似于在個人所得稅當中的累進性特征。另外,消費稅比個人所得稅稅源容易控制,逃稅難度大,還可以一定程度上彌補個人所得稅對高收入階層的灰色收入、收入轉移等調控失靈的缺陷。
消費稅在調節(jié)收入分配過程中是以如下方式進行的。在不影響正常消費,不損害經濟效率的前提下,對收入彈性大于1的高檔消費品(奢侈品)征稅。一方面,對高檔消費品征收消費稅,根據(jù)稅目的特點采取從價定率、從量定額、復合計征等方式。消費稅是一種間接稅,具有稅負轉嫁特點,稅收負擔根據(jù)消費品的價格彈性,部分由消費者負擔。與此同時,消費稅是中央稅,國家用這筆收入進行宏觀調控,通過財政補貼或者轉移支付等方式,對低收入者或者經濟落后的地區(qū)進行補助,實現(xiàn)收入分配的結果公平;另一方面,對生活必需品或者隨著經濟發(fā)展已經不再是奢侈品的消費品進行減免稅。比如說,對糧食,不僅不征收消費稅,在增值稅方面也實行13%的低稅率;對汽車輪胎,已經是許多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我國已在2015年停止對其征收消費稅。另外,對高彈性的奢侈品征消費稅,提高了奢侈品的價格會降低其需求量,減少對奢侈品的消費。但商家為了保持銷量進而維持或者提高利潤水平,會進行降價(薄利多銷,見圖1),這樣會使更多人能夠負擔奢侈品的價格,使其進入尋常百姓家,無論從哪種角度,從理論上講對奢侈品征消費稅講可以促進社會公平。
二、消費稅對我國收入分配的調節(jié)現(xiàn)狀
1.消費稅的規(guī)模變化
首先,我們通過圖表的形式來展示我國近5年來(2011—2015)的消費稅收入總額以及其在稅收收入、財政收入和GDP中的比重變化。
通過中經網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庫和統(tǒng)計年鑒的數(shù)據(jù),結果如表1所示:
通過上表,我們看出下列問題:
(1)五年來我國消費稅收入總額呈現(xiàn)出上升趨勢,這與我國的經濟發(fā)展水平與物價變動密切相關。一方面,經濟增長提高物價;另一方面人民可支配收入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奢侈品的需求和購買力增加,這兩方面都會導致消費稅的稅基擴大。此外,2015年,我國消費稅稅收收入的提高幅度比較明顯,這與新增加了兩個稅目:電池和涂料有關。
(2)就其在稅收收入和財政收入的比重而言,2011-2014年變化并不明顯甚至略有下降趨勢,而2015年該比重有了比較明顯的提高(近一個百分點)。就其對整個宏觀經濟的影響來看,我國消費稅收入占GDP的比重變化不大,只是2015年略有上升。如果不考慮在電池和涂料帶來的消費稅收入,我認為該比重不會有明顯變化。但電池和涂料征收消費稅更多是為了環(huán)境保護的因素,對收入分配調節(jié)作用不大。
(3)所以,從消費稅規(guī)模來看,上述各個比重變化不明顯。我們初步得出結論:消費稅作為我國重要稅種之一,對整個財政稅收結構以及宏觀經濟運行可以起到一定的的調控作用,但對收入分配而言,其作用卻相對較小。
2.消費稅的結構狀況
為了進一步探討消費稅對收入分配的調節(jié)作用,我們需要了解消費稅結構狀況。通過各個稅目的稅率進行比較來分析我國消費稅征收對調節(jié)收入分配的政策導向性。
通過消費稅稅目我們可以分析出以下結論:
(1)從我國消費稅對各稅目的稅率制定可以看出,我國的消費稅在限制(“寓禁于征”)作用上比較明顯。譬如說卷煙和白酒,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我們采取從價定率與從量定額復合計征之方式,稅率也相對其他稅目更高,對卷煙在批發(fā)環(huán)節(jié)增加了一道5%的消費稅;對一些不利于節(jié)能環(huán)保的消費品,譬如說小汽車、摩托車依據(jù)排量征稅,成品油、木制一次性筷子、實木地板也都列入其中,2015年又增加了電池和涂料,提高了成品油稅率??梢娢覈谡魇障M稅時對人民的身心健康、環(huán)境保護、促進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進而提高經濟效率上考慮還是比較充分的。
(2)但是,僅僅從收入分配公平的角度考慮,我國消費稅結構并不合理。主要體現(xiàn)在稅目不完整和稅率普遍不夠高,達不到控制奢侈品消費的目的。此外,近年來我國對消費稅稅目進行了調整改革,但對奢侈品的調整幾乎是空白,調節(jié)收入分配的導向不明顯。
3.消費稅的收入分配效應
那么,消費稅對促進收入分配公平究竟起到多大的作用呢,我們通過衡量結果公平的重要工具和指標——洛倫茲曲線和基尼系數(shù)來進行分析。
測算消費稅的收入分配效應,需確定消費稅稅前與稅后的洛倫茲曲線。洛倫茲曲線反映的是人口累計比率與收入累計比率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本文通過構建消費稅稅前與稅后洛倫茲曲線,利用求面積法(摩根公式)確定基尼系數(shù)。
從上面計算得出的數(shù)據(jù)可知,消費稅稅后的基尼系數(shù)與稅前相比,不降反升,這意味著消費稅在調節(jié)收入分配公平方面具有負效應,即不僅沒有起到明顯的作用,相反還使差距拉大了,這個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分析。
三、問題及原因分析
通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消費稅在調節(jié)收入分配方面并沒有發(fā)揮應有的作用,接下來我們通過中國的消費稅稅制,從稅目稅率設置入手,來探究其中的缺陷,找到調節(jié)失敗的原因。
1.稅目設置本身存在缺陷
(1)我國目前消費稅的稅目有15個,而能夠直接調節(jié)收入分配的奢侈品只有不到一半,且征稅范圍過窄,對調節(jié)收入分配的針對性較差。從上面對現(xiàn)狀的分析我們也知道,近年來關于消費稅的改革主要是體現(xiàn)在環(huán)境保護方面,在對奢侈品方面幾乎沒有建樹。更為嚴重的是,一方面國際各大奢侈品品牌紛紛涌入中國,攫取著巨額利潤,暴露著貧富差距;另一方面,由于征稅范圍過窄,許多奢侈品得不到適當?shù)恼{節(jié),市場經濟自發(fā)性的缺點盡顯無疑。
(2)征稅范圍僅限于實物商品,對服務業(yè)并沒有涉及,這是消費稅法律制度的一大漏洞。比如說在營改增之前征收營業(yè)稅的“娛樂業(yè)”:如歌舞廳、游藝廳、網吧、夜總會、高爾夫球場、保齡球場、KTV、桑拿浴等,這些行業(yè)的消費者通常也是叫高收入者,但對他們都沒有征收消費稅。
2.稅率設置不合理
從第一部分的分析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一些消費品稅率設置存在漏洞。比如說,高收入者的象征性奢侈品——金銀首飾,零售環(huán)節(jié)稅率只有5%,高爾夫球及球具、游艇稅率也僅為10%,高檔手表較高,不過才20%,消費者很難感受到其中的稅收負擔,很難起到調節(jié)消費,促進收入分配公平的作用。要知道,卷煙的稅率最高達到了56%且從價從量復合計征,即使這樣依然有大量煙民,而5%、10%、20%這樣的稅率在高收入者看來顯然微不足道。
另外,表面上看,消費稅對奢侈品征稅,而奢侈品的消費者主要是高收入者,稅收具有累進性。但我們不能排除中低收入者偶爾也會出于一些特殊需要而消費奢侈品,他們顯然也要繳納同樣的消費稅。同時,中低收入者的奢侈品消費占其收入的比重通常會高于高收入者,他們的實際稅負會更加明顯,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講消費稅具有累退性,自然會對收入分配的調節(jié)起到負作用。由此看來,消費稅對不同收入群體“一刀切”也會在調節(jié)收入分配公平方面存在較大弊端。
我們以化妝品為例,該項消費品稅率統(tǒng)一為30%,還是比較高的,但缺陷很明顯。首先,化妝品的功能、品牌很多,來源很廣,它們的價格也不盡相同,甚至可以說相差很大,那么,我們用統(tǒng)一稅率進行征稅就不合理。其次,化妝品是否是非必需品也值得商榷,尤其是對女性來講,一些常見護膚護發(fā)的化妝品應當算作必需品,不管收入水平高低都要進行一定的消費,那么對化妝品統(tǒng)一稅率,那么在低收入群體當中繳納的消費稅稅額在其收入中所占比重大,消費稅的累退性就會顯現(xiàn),對收入分配公平而言必然適得其反。
3.價內稅的缺陷
對一些奢侈品的稅目稅率設置過低已經漏洞很大,那么價內稅的缺陷會使該漏洞愈加明顯。消費稅作為一種價內稅,在消費時開發(fā)票沒有區(qū)別價款和稅金,而多數(shù)消費者并非不懂稅法,他們不會知道自己繳納了多少消費稅,如果商家進行了促銷手段,消費者更不會在意消費稅了。那么,消費稅的約束形同虛設,收入分配的作用也難以體現(xiàn)。
四、啟示與建議
通過上述關于消費稅現(xiàn)狀的介紹以及相應的分析評價,我們結合國際上的經驗,對當下進行的消費稅稅目擴圍等一系列改革提出一些建議和對策。
1.合理擴大征稅范圍
(1)進一步對必需品和奢侈品進行區(qū)分,將更多的奢侈品納入征稅范圍。我們有必要通過對一些消費品的價格、消費狀況以及對應消費者的收入狀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進而測算出收入彈性,進而確定出更多的奢侈品來征收消費稅。比如說魚翅、鮑魚、魚唇等高檔食品,名牌包、高檔家具、豪華別墅等其他奢侈品。在美國,動物皮毛也被作為一種奢侈品征收消費稅,一方面可以促進社會公平;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人類保護珍稀動物的意識,一舉兩得。
(2)將部分高檔服務型消費納入征稅范圍。高檔服務型消費通常也是高收入階層的專利,因此,很多國家對服務性消費征收消費稅。比如說韓國,不僅直接對高爾夫球場等娛樂場所征稅,還對娛樂性酒吧、客棧進行征稅。在葡萄牙,對酒吧、夜總會、迪斯科舞廳征收消費稅等等。從世界上開征消費稅的整體情況來看,消費稅的征稅范圍主要分為有限型、中間型和延伸性三種類型,而我國目前則是有限型消費稅。通過消費稅擴圍改革和“營改增”的全面推行,我們可以將原先征收營業(yè)稅的“娛樂業(yè)”在改征增值稅后加征消費稅,使得征稅范圍更加廣泛,實行中間型甚至延伸型消費稅,這樣從廣度上講更有利于發(fā)揮其調節(jié)收入分配的特殊作用。
2.進一步劃分稅目,合理制定稅率
(1)對同一稅目進一步分析,不能一概而論。前面提到的化妝品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我們應當對其根據(jù)不同的品種、不同功能進行具體劃分。比如說對香水而言,如果僅僅用來驅趕蚊蟲,對于化妝品而言,僅僅用來防曬護膚,這些都應該降低稅率或者不再征收消費稅,畢竟這樣的化妝品已經不再是奢侈品,早已深入尋常百姓家。再比如說汽車,我們是依據(jù)排氣量進行劃分來確定不同稅率,但這僅僅考慮到了環(huán)保,考慮到了經濟效率,實際忽視了公平。我們知道,通常排放量低的節(jié)能環(huán)保汽車本身研發(fā)成本設計費用較高,價格貴,更適合高收入者消費,而低收入者更多地消費成本較低的高排量汽車,他們承擔了更多的消費稅負擔,這顯然不利于公平。所以,在考慮汽車的稅率設計時,應當同時考慮對環(huán)境影響因素和汽車本身的檔次,如果能夠在這兩種因素間找到一個最佳契合點,這樣的汽車應該使用低稅率甚至免稅。再如,高檔手表、貴重首飾、高爾夫球及未來新增加的奢侈消費品、服務,應當適當提高稅率,使高收入者能夠感受到切實的稅收負擔,低收入者感受到稅收給自己帶來的福利,進而達到征稅目的??偟膩碇v,消費稅稅目大都不適合一概而論來制定稅率,應當具體考慮某一類消費品或者服務在具體的項目下對效率和公平的影響,盡量使二者能夠有機結合。
(2)考慮到奢侈品的消費者并不絕對都是高收入者,那么就要防止低收入者消費奢侈品造成的累退性,進而帶來相反的作用,所以,對消費稅可以進行一些稅收優(yōu)惠政策。就收入分配公平這一角度,可以根據(jù)個人可支配收入及消費用途制定特殊標準。如果個人可支配收入沒有達到這一標準且消費奢侈品或者服務確實出于一些有益或者必需的目的,可以進行減半征收、免稅等優(yōu)惠。也可以制定一個起征點或者免征額,消費達到一定數(shù)額再征稅。
3.改價內稅為價外稅
前面說到,目前消費稅是一種價內稅,不在發(fā)票上顯示價款和稅額,這不利于使消費者甄別消費稅負擔,他們也不能領會國家征收消費稅的真正意圖。所以,應當那個把消費稅改革成價外稅,價稅都要列到發(fā)票上。這樣有利于增加消費稅及相關預算的透明度,使消費者明確自己的納稅人身份,增強納稅意識,改善消費結構,促進收入分配的效率與公平。
五、結論
綜上所述,我國消費稅在稅目以及稅率設置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導致我國消費稅所起的是調節(jié)收入分配的作用并不明顯甚至是負作用。因此,進行消費稅制度改革是我國當下財稅改革面臨的熱點問題之一。如何合理地對稅目進行擴圍和細致劃分,如何制定出適合的稅率,甚至是我們在文中沒有討論的征管問題,這都是我們面對并且應當解決的。從整體來說,一方面要將更多消費品和服務納入消費稅的征稅范圍;另一方面要根據(jù)消費品的不同種類和消費者個人可支配收入進行更加細致的劃分,最終目的是引導和規(guī)范我國居民消費,將經濟效率與社會公平有機結合,發(fā)揮好財政的收入分配調控職能。
參考文獻:
[1]何輝,“我國消費稅的收入分配效應與福利效應實證分析”,《稅務研究》,2016年第4期.
[2]李曉娜、韓少沖,“奢侈品消費稅的制度缺陷和立法建議”, 《法制與社會》,2016年第4期.
[3]李波、王金蘭,“消費稅公平收入分配的機理與改革路”, 《中國財政》,2014年第4期.
[4]馬國強:《中國稅收》,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5年9月第五版.
[5]金雙華:《平衡預算歸宿分析》,科學出版社,2010年2月第一版.
[6]付伯穎:《外國稅制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4月第一版.
[7]蔣洪:《財政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第一版
[8]中經網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庫: http://db.cei.gov.cn/page/Default.aspx.
[9]中華人民共和國統(tǒng)計局網站:http://www.stats.gov.cn/.
作者簡介:
李博(1994—),籍貫:遼寧省大連市,遼寧省大連市東北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
李詩瑤(1994—),遼寧省沈陽市,遼寧省大連市東北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